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路径研究

2021-08-15 00:51陈叙龙唐臻一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3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课程

文/陈叙龙 唐臻一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新高教40条”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这意味着高校要培养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势必考虑具有家国情怀又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扩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载体,从课堂走向活动、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走向立体,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的教育体系[1]。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客观必然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通过各种手段推行所谓的“普世价值”,加上新生代大学生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受拜金主义所影响,单靠传统的理论灌输和说教已经很难在思想上形成正面的引导,恰好创新创业是时代的产物,而青年又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成为必然。

此外,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再攀高峰,经济转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高校要围绕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来培养人格健全、综合素质高的青年学生,让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保障。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促进就业,正确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奋斗,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行同行可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主动转变观念,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2]。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

高等教育的改革要与时代同频共振,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国之策,落实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的精神,提高协同育人的实效,高校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更好发挥,从而在整体上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一流人才的培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耦合、协同发展,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改革始终要坚持立德树人、育德为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发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围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一主题,在教育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干事创业的斗志,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言放弃的执着态度,识别机会、快速行动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善于合作、诚实守信、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实现自我价值与集体利益相辅相成,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理想抱负的新时代青年必然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3]。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向的现实可行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与法律知识的学习、爱国爱党爱集体的正面教育来健全人格。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既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又有着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两者都强调大学生应具备百折不挠的意志、艰苦奋斗的决心,应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而创新创业教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两者有机耦合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的认识,确保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正确价值判断,避免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过于功利,能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追求相统一。

(二)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具有依存性

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要以实际行为输出作为教育效果的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形成了一套理论结合实践的有效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借鉴这一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两者在教育模式上要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创新创业活动参与者既要有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和一定的法律知识,还要有扎实的创业基础知识,要在创新创业活动中体现出个人的价值,实现中国梦,成为当今高校培养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带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几十年的经验总结也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研究依据,从而加强两种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协同推进人才培养。

(三)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求具有相似性

创新创业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帮助学生适应时代要求,注重学生职业发展,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创业能力,需要新时代青年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依托,营造高校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对成功的创业者进行案例分析,其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大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里面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是统一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体现出的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艰苦奋斗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价值导向和理论依据。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强调大学生应具备艰苦奋斗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意志,都强调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

三、高校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现实审视

(一)片面强调价值追求,忽视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随着“双创”政策的出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创新创业教育过度强调社会经济价值和个人价值,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4]。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注重创业项目的经济利益,助长个人的价值体现,青年学生容易受拜金主义思想影响而置集体利益于脑后,通过各种手段增加创新创业项目的竞争力,甚至过度包装不切实际。

思想政治教育分为理论课和活动类课程,但是现实情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还是习惯于在课堂上跟着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主要讲授理论和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班会、形势政策分析、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组织实施,绝大多数活动以辅导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正面宣传活动、文艺活动。创新创业教育也分为创业理论课程和创业活动两种形式在开展,理论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创新创业的步骤,如何构思创业项目、筛选创业项目、组建团队、创新商业模式等,而活动类主要瞄准“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赛事开展项目辅导。两类教师在意识上没有统一到大思政背景下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上来,思政课教师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教育载体运用到思政教育中,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模式的更新迭代过程中没有把创新精神的培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多为专业课教师,他们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更多是对标创新创业大赛,关注创新创业项目如何攻关专利、创新商业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过程的认识不到位,更有甚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没有太多的作用,完全忽略了两者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

(二)课程建设各自为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不成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有较大的差异,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重在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递正能量,而创新创业教育是西方的舶来品,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创业素质,因此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价值追求和创新创业的价值追求还缺乏统一性,课程设置和课程大纲没有紧扣人才培养目标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目标,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更多是以项目孵化或者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为目的,更有甚者是以盈利为目的不择手段,各种机构合作,对项目进行过度包装,违背了国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初衷。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更多的高校还是按图索骥、照本宣科式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中国近代史纲要”必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多是到革命遗址走一走,写下感想和体会。两者联系不紧密,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片面性,目标上协同不足,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目标的实现都没有反映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没有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尽管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中有了一些课程思政的影子,但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融合不足。

(三)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复合型教师数量质量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库、教育部创新创业导师和人社部师资训练中心获得创新创业相关资质证件的教师仅有7.6万人,还有一部分是辅导员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企业高管,师资力量来自各行各业。学院派的创新创业教师大多没有企业经营的经验,市场型的高管和老板又缺乏了一些教书育人的技巧,在课程思政的落实过程中生搬硬套,不能完美地融合。另外,思想政治课教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无暇研究创新创业知识,在自己的课堂上没有更多可能融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引导。因此,打造一支“双导师”团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迫在眉睫。

(四)第一、二课堂结合不紧密,缺乏协同育人校园文化氛围

大学生就业难,企事业单位招人难,形成了结构性矛盾,其关键还是大学生职业能力不足,究其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的氛围不浓。很多校园文化活动室以思想政治类为主体而成了政治学习,创新创业的活动主要是办比赛,在比赛中过程中对团队成员的品性没有形成制度进行评分,此外,一些创新创业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团队为了比赛千方百计地假收购、做假账,给高校创新创业氛围带来一些不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不好的舆论氛围。

四、高校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路径

(一)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其关键是教育理念的认同与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以适时的创新创业活动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让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活力、有魅力。其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纳入每一次教学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课程思政落实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大赛过程中。

(二)构建多元立体课程体系

首先,在课程内容上要深度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其中“中国精神”这一章节可以结合学校层次和学科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充分整合校内外案例和资源,通过身边人的创业案例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强化改革创新精神是中国精神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体系”课程中同样可以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例,中国共产党如何结合实际开展理论创新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业基础”课程中讲授创业者时可以通过任正非等创业成功人士以社会发展为先、以国家利益为重开创自己的事业,以公益创业者为例来阐述创业者的社会责任等,让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深度融合。

其次,应加强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加强专业课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增加,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加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强化课程思政元素,让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更好地服务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构建多元化立体式课程体系。

(三)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水平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同向同行尤为重要。首先,应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创新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其次,教师还要加强自身学习,随着知识的更新和教育资源的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教师本身要了解国情、世情和校情,摸清行业发展趋势,钻研最新研究成果,才能给号称“网络原住民”的“00后”大学生带来精彩一课。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师生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首先,学校要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政策宣传,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和改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不良思想。其次,要通过举办“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青春导师团和学生创新创业互助组等方式,开展系列辅导活动和比赛活动,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社团活动、创业大赛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广告,必然引起校内外关注。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现实可行,更是青年大学生实现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两者协同发展必将改善教育环境,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课程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思想与“剑”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