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改革

2021-08-15 00:51郑玉航夏朝辉宋海涛王夏复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3期
关键词:本科生能力工作

文/郑玉航 夏朝辉 宋海涛 王夏复

一、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现实要求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呈现出单一化的模式,因此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切不可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就会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育中事倍功半。当前,我们需要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创新产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进行探讨,需要把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情况,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具体的目标与原则,有利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水平,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平台能充分发挥学生们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以及意义,解决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单一的问题。创业创新能力的养成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说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育在教学体系的改革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纵观中国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需要集创新性实验、科学研究等训练、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当然,我们需要注重平台建设的优势,以学生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象,为今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及实践教育体系的研究提供有利的条件,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开展科学与研究工作,为学生们提供科学实践研究的场所,营造广阔的场地,并为学生们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有利的条件,结合当前各级各类训练项目和竞赛,为其提供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和研究学习的机会,以激发学生提升自身的科学研究水平,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是当前我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点目标,而当前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管理能力的提升,也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

由此可见,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美国著名的蒂蒙斯教授为当代创业提出了多种理论和指导,他提出的创业理论中说明了创业成功的核心三要素主要是有市场潜力的创业项目、有才干的创业能力和创业资金的支撑,创业成功的基本素养就是创新能力。我国政府也开始逐渐认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当中加入了创新创业教育,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各大高校注意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增强我国经济活力,增加当代的创业者,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新生力量[2]。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实践教学管理不完善

首先,目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中缺少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实践教育教学需要进行抢救的管理才可以看到成效,许多高校在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缺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合理规划,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往往在接收到来自教育部门的指令要求以后才会临时开展实践教育教学工作,花费了大量的实践和资源,但最终却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挫伤了教师和学生参与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在实践教学组织过程中,缺少合理的管理实践,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实践教育教学,导致教育教学工作片面化。为保障实践教育教学的效果,高等教育学校就必须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保证实践教学的规范水平,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创新创业师资建设差

创新创业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教师需要具备营销知识、财务知识、生产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帮助。目前,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主要由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相关的金融部门教师负责,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很多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另外,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科研压力,在工作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授课任务,较难完成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对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也缺乏高效性。

(三)缺乏充足的实践场所

当前,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着重要求增强各专业的实践能力,增强专业课程与社会工作的结果程度,因此在高校教育教学课程中加入了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4至8个月的实践,让学生可以进入社会工作,了解当前社会经济状况,对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具备较为明确的认识。但目前在高等学校学生实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学生为了应付学校工作要求而被动填报实习单位。此外,学校缺乏实践教育教学策划,实践教育教学场所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虽然逐步开展了校内实践计划,为学生提供实践教育教学机会,但校内提供的实践教育教学场所单一,不能够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践工作要求,校企合作水平较差。

(四)教师的教学思路因循守旧,影响创新创业课程目标的实现

大多数教师在实践教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会对课程教学的内容做一定程度的延伸,这样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而当前大多数教师对待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仍持有一种较为保守的态度,认为创新创业会存在较大的风险,如果在创新创业中遇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会导致创业失败,从而耽误学生的宝贵时间,对创新创业课程目标的实现产生一定的影响[3]。

(五)教师过度关注多媒体以及技术等的使用,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当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渠道,这说明互联网丰富的课件资源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研究视野,但有一定数量的教师过于关注实践教育创新创业课程课以及技术设备的使用,从而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可见,教师过度关注多媒体技术等的使用,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成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研究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管理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对实践教学的过程进行规范的管理,针对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提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在发生问题时,根据管理制度进行处理,推动创新创业培养改革发展。学校可以针对创新创业相关活动推出学科竞赛管理方法、大学生实践管理方法,在实践工作中贯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其次,需要制定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培养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实验成绩评价,学生实习绩效评价,实践管理效率评价,实践管理质量评价等,针对各个环节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绩效培养方法,由学院的领导人员进行全程的监督,以学生评价内容作为教育教学成绩评价标准,促进各学院对学生实践工作的重视,着重加强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4]。

(二)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需要转变教师对于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观念,增强教师对于创新创验能力培养的认识。为了增强专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高等教育学校要将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作为主要的师资建设目标,邀请具有丰富创业创新培养经验的高校教师到校进行开放课示范教学,派遣教师到合作企业当中去认识具体的实践工作状况,通过让教师在企业中参与实践工作,加强教师对于实践教育教学思维的认知。另外,可以邀请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到校内担任合作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对象,进一步增强学校实践教育教学的多样性。其次,需要根据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目标,开展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制定有关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由学生对有关制度实施状况进行打分,准确衡量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应用的效果,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三)加强建设实践教育教学基地

学校可以通过寻求政府支持与企业开展合作的方式,建设相关的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到企业工作现场环境进行实践工作,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有利于学生增加实践工作经验,同时还可以开拓多种实践教育教学场所,为优质企业输送创新创业人才。在学校与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期间,学校可以借用企业的各种丰富知识资源,派遣一定的学生到相关企业的各个公司分部进行现场学习,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进一步地增进学生对社会企业的了解。高等学校实践教育教学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工作之一,由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能力水平不同,思想认知不同,因此在不同阶段需要对学生提供不同的实践教育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大一的学生刚刚接触到各种专业知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水平和应用程度,还不够深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和游览各种企业,了解企业的工作现状,岗位工作内容,职业工作情况,丰富学生对社会工作的感性认知和具体认识;大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有了更加丰富的社会阅历,此时需要开展更多的校外实践工作,教师可以安排有意愿的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工作,增进学生对企业运营管理岗位工作技术特点的认识,同时帮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具体工作相对接,促进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三的学生已经开始面临就业和创业的压力,学生也已经基本完成专业教学课程,学校可以针对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安排较长时期的企业实习工作,让学生全面了解相关行业和相关企业的工作流程,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之后的创业和工作锻炼能力[5]。

(四)为本科生未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提升本科生的社会地位

从当前中国的制度来看,本科生在国内的地位可以与西方社会相比。作为本科生来说,其薪酬待遇水涨船高,即使本科生的薪资增长的幅度仍然比不上研究生薪资增长的速度,但工资的绝对增长也会吸引一部分就业者进入到创业创新中,这主要是因为创业创新教育能够为本科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广阔的空间对本科生的未来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以意义,需要注意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而实践能力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十分重要。

(五)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协同作用,促进学生在未来的创业道路中走得更远

当前,学校可以为本科生提供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也可以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大力宣传他们创新创业的优势,让他们在收获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奖励后,产生一定的满足感,但许多的本科生的满足感只会停留一时。换言之,这种满足感很难在繁忙琐碎的工作中持续发挥作用。如果对表现优异的本科生同时进行物质与精神的激励,不仅能产生本职业满足感,而且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持续的保持饱满的激情,本科生带着这一份创业的热忱,才能在未来的创业道路中走得更远。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是借助一定的行为得以实现的,可见,实践能力是科技公司管理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通过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来达到对科技公司工作人员工作的激励。科技公司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就是科技公司通过借助一定的手段获得来自公司或者职位适当的奖励,具体的奖励的形式包括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

激励是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激励评判的标准是对组织中成员的行为以及行为造成的影响。结合梅奥的观点,员工的心理因素对社会生产以及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管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专家与学者将激励理论丰富化。比如,从X理论到超Y理论的需求理论的演变趋势等,可以看出,当前的理论是不断在更新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理论。从组织行为理论而言,人的行为本质上取决于人的动机,而动机源自人的主观需要,而外部的环境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以及刺激的作用,外部的刺激能强化个体的需求感与满足感,使人将这种现实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激励的目的在于为员工创造出行动的动力,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提高自身与团队的工作效率。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是指在组织系统建立以及运行的过程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途径,与激励的客体产生相互作用的行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对科技公司而言,能充分调动组织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创造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也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由此可见,员工的心理预期在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科技公司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设计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区间,否则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六)组织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延长创新创业理论课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链条

结合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深入挖掘、开发和利用校内教学教辅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创业孵化园、产业科技园、创意工作室、创新工场、虚拟实验室等实训平台以及社团、科研等;参照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与富有教育意义、文化特色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一批极具规模、特色鲜明、行业广泛、相对固定的创新创业理论课实践基地。创新创业理论课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特征在于实践性,建构由实践平台、实践基地和实践活动环节组成的实践体系是两者互动融合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为了培养当代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在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学校需要注重开展以创新创业培养为主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从重视理论培养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文章提出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相关建议:强化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管理,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建设实践教育教学基地,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帮助当代学生与社会生活进行更好地接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本科生能力工作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不工作,爽飞了?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选工作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我校加入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