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案研究

2021-08-15 00:51朱红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3期
关键词:立德思政思想

文/朱红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长期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创新,高校也是如此,不仅要重视创新的作用,而且还要重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信息技术在21世纪发展迅速,高校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全方位地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其培养成能够真正为社会提供帮助的人才,在满足市场的需求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复杂多变,外界环境因素对学生产生的干扰逐渐增多,互联网信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掌握更多资讯;另一方面,则可能导致学生思想扭曲。高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培养地,必须开设思政课程,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意识,让其了解社会现状、正确看待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从而能够端正学习态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高校思政教育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大学生目前的成长环境要求其接受的思政教育需要具备立德树人的思想。大学是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更是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该阶段的学生接受着更为专业的知识教育,其每天的日常生活关系到他们的学习、情感及工作,是他们从学生过渡到工作者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高校对学生的束缚逐渐减少,家庭对学生的管束也逐渐减弱,导致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开始迷失自己,甚至一些学生受到不良思想影响而误入歧途[1]。因此,高校需要采用思政教育的方式去帮助学生梳理情绪,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在面对人生难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解决;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必须满足立德树人的标准。如今,我国的教育工作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现代化事业更需要许多具备创造力的年轻人作为建设者,才能实现中国梦。高校以思政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祖国建设[2]。

二、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国高校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思政教育,但部分高校开展的思政课堂教育质量并不高,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对思政课堂存在较强的排斥心理。在思政教育课堂上,较少学生愿意主动去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对思政相关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其次,思政教育的课堂教育质量不高。在思政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测评,但从最终的测试成绩来看,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并不高,理论知识还不够扎实,在期末思政考核中学生的成绩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在于一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没有正确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3],没有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置于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做到尊重、了解和支持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现状。但实际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几乎是自顾自地讲解知识,没有围绕一些课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加上教师自身所营造的形象也比较严肃,导致课堂氛围过于紧张和压抑,学生的精神得不到放松[4]。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都较为传统,照本宣科、满堂灌般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且教材上的知识不具备时代性,教师没有结合现在社会中所发生的一些时政热点,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下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时间,也没有引入一些实践活动来充实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5]。

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指导作用,而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也会对教师的组织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就目前来说,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对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并没有清晰的认知,部分教师认为,通过实践教学无法正确向学生传达理论知识;还有些教师认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假期的实践作业来完成的。因此,部分高校对思政政治课没有准确地认知好定位,尽管大多数学校在设置教学目标和任务时都会将实践教学列为单独考核的一项,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没有硬性规定,往往只是“面子工程”,导致其无法发挥真正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践部分大致通过三种手段来执行,分别是社会教学实践、课堂和校园等。在通常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进行教学实践是按照固定计划来实施的,但这样有可能会致使课堂的随意性越来越高。例如,一些思政教师在课堂上全程播放视频,让学生自行观看。试问,这样的教育方式怎么能达到最佳效果?教育部曾在近年内发布了一项政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这份文件中明确要求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部分的要求,本科高校对其应设置2学分,专科高校对其应设置1学分。虽然这份文件对实践教学部分规定了学分,但并没有配套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原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没有设置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在具体进行实践时也没有相关的监管部门,也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思政课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一)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行

在新时代下,思政课程教师应该根据时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响应国家所制定和提出的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引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实践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将学生放在第一位的同时,将提高学生的德行放在教育的首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讲解思政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与学生探讨当下的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此外,教师也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探讨,了解他们目前的政治思想情况和状态,以及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为学生进行疏导,并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当下,网络技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新媒体盛行的环境下,高校思政课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重视教师的讲授,而忽略了与教学内容有关方面的创新,很容易使课堂变得非常枯燥,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开展思政教学,必须对教学手段做出合理调整。例如:每周找一个固定的时间对教师进行培训,及时更新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其进行不定期培训,让教师能充分地了解社会最新动态,鼓励教师在业余时间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课堂教学仍然是我国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主阵地,为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教育成效,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整体思维也会更开阔,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切勿一言堂、唱独角戏,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在这里可以充分借助问题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具有较强讨论性质的话题,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例如,随机选择一些时政热点,让学生谈谈对这些时政热点的看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做好正向舆论引导工作,要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和讨论问题,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分享自己的意见、看法,这样才能拉近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状态。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如果一堂思政课教师全部都用来对学习者进行理论的讲述,一味地去讲解课本上的内容,会变得非常枯燥乏味,容易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教师需要均衡分配课堂时间,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将课堂划分为三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让学生分享最近的时政热点,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二个板块是由教师讲解思政课程内容;第三个板块是由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学习测试,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状态,并以此数据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调整。

(三)创建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思政教育成效

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开展思政教育期间,不能单纯在课堂上仅以理论教导学生,还需要开展各项能够助力完成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能逐渐感受到教学环境对自身的影响,从而提升道德修养水平。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周末去敬老院担任志愿者,也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精神文明宣传活动。学生可以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了解社会基层人员建设社区所需要承担的工作。学生也可以参与社区管理,并从社区人员身上学习到优秀的服务品质。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不仅能让学生锻炼实践能力,而且也能加深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教学活动的举办促使学生对思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校的思政教育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四)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整体的教学体系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而且由于课程内容比较枯燥,并没有受到师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日益增多,为了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以新媒体技术为契机丰富课程内容,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思政教育课程。教师可以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线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思政内容,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难题给予及时解答,提高学生学习思政的积极性。

当前,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改善课堂教学手段,如开发校园公众平台、创建QQ群等,增加师生间的沟通,针对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积极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举措既能提高教师工作的实效性,又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此外,这些措施还能减少课上、课下的障碍,为开展思想政治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五)根据人才发展需求,构建完整的思政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各大用人企业对人才要求的逐渐提升,各大高校日益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高校应在坚定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高校要关注社会不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构建新型思政课程体系,举行各类新颖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拍摄微电影等。

(六)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进一步落实思政课程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高校要根据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制定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规范教师、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的态度,让评价考核体系更加合理。在制定考核评价体系时,要注意多元化、多角度考核,多元化的考核机制能有效提高思政教育成效,减少形式化任务。另外,每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实际制作考核评价体系时要针对每个高校学生德育的发展水平对整个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四、结语

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对学生学习和步入工作岗位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为进一步突出思政课程的教育效果,教师要调整自身教学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自身教学目标,教学期间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明确思政课程教育目标,并创建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处于教师所创建的思政教育环境中才能保持学习的积极主动。如此一来,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升,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立德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