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集团院校校企合作共赢新模式

2021-08-15 00:51徐岩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3期
关键词:职院职教辽宁

文/徐岩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居于首要地位。坚持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关键在人才,基础在于教育,校企合作与协同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而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其重要载体。

2014年6月,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国家林业局)批准,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前身—原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率先牵头组建了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集团是全国首个具有鲜明林业行业特色和北方区域特征的大型林业职业教育联合体,现有辽宁、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区、市)在内的理事单位153家,其中,政府部门18家、涉林职业院校33所、行业企事业单位84家、科研院所14家、行业协会(学会)4家。集团的主要目标定位是以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产业为纽带,通过集团建设全面深化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切实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集团成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和北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

集团成立以来,对内不断规范管理,对外全面深化政校企行研的多元化合作,探索了“合作共赢、校企协同、绿色发展”的特色发展模式,积极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借鉴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传统文化精髓,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集团化办学规律及集团自身独有的“全国性、跨省区(北方区域性)、行业型、生态性”特点,从内外两方面加强合作共赢。

一、构建“七化式”内部治理及管理体系

集团重点构建了由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7个工作委员会及13个省级召集单位组成的集团管理体系,建设了由秘书处和7个工作委员会组成的工作体系,建立了以章程为引领的集团制度体系,搭建了集团年会、各工作委年会及专题会议等三级教产对话平台,通过集团网站、QQ群、远程视频会议、信息化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形成了与全国集团化办学培训实时对接的跟踪式学习培训模式,建设了与辽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职业教育集团、辽宁省生态环保产业校企联盟等相关职教集团(联盟)互相支撑、和谐共赢的外部发展环境。

通过实施上述七项举措,形成了“管理体系科学化、运行体系良性化、工作规范制度化、平台搭建开放化、沟通手段信息化、培训学习常态化、集团发展连锁化”的“七化式”内部管理体系和整体运行机制,内部制度逐步健全,运行管理不断规范[2]。

二、探索绿色多元对外合作模式和科学发展路径

集团对外不断加强合作共赢,探索形成了绿色合作模式及和谐共赢的现代林业职教集团发展路径。

1.四方合作共赢的办学体制:作为理事长单位,学院与鞍山市政府合作成立了木材工程学院,服务鞍山市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副理事长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联合200余家企事业单位成立了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校企联盟理事会,进一步深化了与集团骨干企业成员—龙江森工集团的一体化发展;集团与圣象集团建立了水乳交融的深层合作关系,开展了圣象班订单培养、林业产业领军人才培训、中国高校圣象行、捐建圣象图书馆等多项共建活动。

2.校企人才共育的培养模式:依托集团理事长单位—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的全国首批百所现代学徒制试点,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形成了学生“入校即入厂,入校即入职”的学徒制特色培养模式;深化长效型订单培养模式,订单培养形成引领。

3.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以资源库建设为引领,联合集团内30余家校企成员共建林业技术、家具设计与制造两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成功举办了四届微课大赛,25所成员院校共296人次参赛,创作并共享获奖微课作品232个;组织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与山西林职院30余名师生开展了首批校校交流试点,并组织辽宁生态职院支持协助河南林职院完成首批教师职教能力培训测评,40余名教学管理骨干直接受益。

4.科研培训共推的服务模式:对接企业员工培训需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副理事长单位黑龙江林职院在2014年~2015年,即为集团成员企业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员工开展职工在岗培训、创业培训累计4860人次;建设全国林业行业关键岗位培训基地等行业人才培养基地19个,基地培养、培训集团成员单位人数1万余人次;组织开展了北方15省林业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现状需求调研;参与全国林业教育培训“十三五”规划制订;牵头承担6个全国性林业软科学项目研究。

5.生态文明共建的文化创新路径:积极推动生态文明“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联合中国北方和南方现代林业职教集团中的13个骨干成员单位,组织编制《生态文明读本》;以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试点,在全校大一学生中开设了近2000学时的生态文明课程;成功开展了两届集团生态特色职教周特色活动;牵头组建了普通高中生态环保社团联盟,引领40个生态环保社团开展绿色行动。

三、形成绿色内外统合共赢的特色发展模式及保障体系

“七化式”的内部管理和运作机制,“五共式”的合作与科学发展道路,形成了集团“绿色校企合作共赢”的特色发展模式,在全国职教集团中逐步形成了较强的示范效应。同时,集团依托行业、地方政府等,积极协调商情,构建了强大的支持保障体系。

一是做好组织保障。国家林业局是集团主办部门,辽宁省教育厅是属地主管部门,全国林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对集团进行宏观业务指导,国家林业局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和辽宁省教育厅职成处分管并协调集团具体工作,保障了集团的办学方向和运行成效。国家林业局有关领导亲任集团名誉理事长,多次参加集团重要会议,听取集团工作报告并对集团工作提出明确指示,并曾亲赴沈阳视察指导集团工作;省教育厅相关领导及职成处不定期听取集团建设情况汇报并给予正确指导。

二是做好政策保障。辽宁省教育厅和国家林业局职教中心分别印发了《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的通知》《关于推进林业类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的指导意见》,为集团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是做好项目及经费保障。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将“和谐共赢的现代林业职教集团建设”列入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自选项目,2017年拨付奖补资金30万元用于集团建设;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将集团化办学纳入全国林业教育培训“十三五”规划,并投入专项补助经费50余万元,有力保障了集团的建设与发展。

四、集团建设成效分析

重点依托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企业培训与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教产合作与人力资源工作委员会、协同创新与技术服务工作委员会、生态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工作委员会以及辽宁生态职院、黑龙江林职院、山西林职院、甘肃林职院、河南林职院、圣象集团等骨干单位,通过实施“合作共赢、校企协同、绿色发展”的特色模式,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集团成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共进,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现代林业产业和北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专业建设、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实现突破

一是通过建设两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教学、科研、精品资源共享课21门,仅全国林业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总数即达到21000余条,注册用户近11000人,引领带动集团内30余家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共赢,有力促进了林业类重点专业群建设及优质资源共享;二是制订完善了6项重点专业标准和顶岗实习标准,促进集团人才培养再上新水平;三是以辽宁生态职院全国百所现代学徒制试点为引领,创新了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徒制和订单培养学生数8253人,为企业培养了大批零距离上岗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四是四届集团微课创作大赛,网上观看和投票人数逾20余万人次,有效促进了优质资源共享和成员院校教学信息化改革;五是13所集团成员院校中高职衔接,高职院校培养中职学生2500人,搭建了人才培养立交桥;六是培养了70000余名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11名学生荣获“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荣誉称号,集团内学生获得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506人次,为北方区域经济社会和现代林业产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机制全面深化

一是校企合作紧密度增强。各成员院校与120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效化、紧密型合作伙伴关系,聘任成员企业兼职教师3400余人次,教师到集团企业实习实践2500余人次;二是服务行业产业能力显著增强。集团成员院校培训集团成员企业员工2.7万人次,校企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60余项;三是校校互动、共赢发展。辽宁生态职院、山西林职院、河南林职院、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北京市园林学校等多所成员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审订、师生跨校交流等200余学时,直接参与人数120余人。

(三)服务行业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积极推动行业产业发展,集团各成员院校已向集团企业输送5000余名毕业生;二是协助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和全国林业行指委开展调研、科研及参与规划制订等,逐步成为行业智库;三是通过倡导和实施生态文明“三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了生态文明教育,提高了集团成员院校师生的绿色理念和生态文化素养,肩负起建设和传承生态文明的时代使命。

(四)有力推动了区域职教集团建设和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点面结合”。在集团的支持与指导下,集团理事长单位辽宁生态职院及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甘肃林职院分别牵头组建了辽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职业教育集团和甘肃省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教集团建设为辽宁生态环保职教集团、甘肃林业职教集团、黑龙江林业职教集团等地方性林业职教集团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形成了林业类职教集团连锁化发展的新局面。二是多边合作。集团理事长单位辽宁生态职院、副理事长单位山西林职院等还分别加入了辽宁农业职教集团、山西农业职教集团等5个职教集团,初步形成了开放共享的集团化办学格局。三是南北携手。2013年,国家林业局主导成立了中国北方和南方两个现代林业职教集团,两集团主要领导曾先后6次共商发展大计,南北方林业职教集团携手共赢局面逐步形成。四是错位互补。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教集团及辽宁生态环保职教集团的有序发展,让辽宁生态职院在集团化办学和教产合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得到辽宁省教育厅的充分认可。2017年5月,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中高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部署和促进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省政府主导、辽宁省教育厅同意、集团理事长单位原辽宁林职院牵头成立了辽宁省生态环保产业校企联盟,为实现辽宁“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土更沃”做出了新贡献,探索了行业职教集团与区域校企联盟错位发展、协同共进的新机制。

(五)集团内部治理能力和示范影响明显提升

集团办学成绩获得了各方的高度认可。国家林业局有关领导多次高度肯定集团成绩并到集团指导工作;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专家组组长、原国家教委职成司司长刘来泉带队,全国第十三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调研团的60余位领导专家于2017年5月调研考察集团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集团案例连续三年入选2016年、2017年、2018年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汇编;集团办学经验先后两次在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讨会上交流。2017年,辽宁生态环保职教集团立项辽宁省示范职教集团;2020年,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中国教育新闻网、光明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集团业绩,集团示范影响全面彰显,在行业和全国集团化办学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五、集团绿色发展的体会与思考

(一)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共赢、校企协同、绿色发展”的独特发展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可为全国职教集团选择走和谐共赢的现代职教集团建设道路,形成集团化办学特色发展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在内部运行机制上大胆创新,结合跨区域行业型职教集团的特点,形成了“七化式”的内部管理体系和整体运行机制,特色鲜明,可为跨区域职教集团提供内部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的借鉴和示范。

(三)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探索了“五共式”的多元合作模式与科学发展路径,可为现代职教集团探索实践和谐共赢的内涵建设模式和开放发展的成员协作模式提供借鉴和示范。

猜你喜欢
职院职教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诺奖得主霍夫曼团队落户深职院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藏职院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及培养策略研究
全国劳模、“金牌工人”窦铁成受聘陕铁职院专业带头人
职院学生癔症性晕厥临床处理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职教中心“被托管”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