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价值及落地思考

2021-08-15 00:51王莉莉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发展

文/王莉莉

当前,国家已经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来抓,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加大就业指导课程占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通过有效的规划指导,可以帮助高校学生了解当前的职业发展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激发高校学生的就业热情。从高校教育阶段抓好学生的就业管理问题,可以有效消除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惑,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总之,在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中应有重点、有方向、讲实效。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紧迫性

(一)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市场人才需求旺盛,刺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直线上升。根据2010年~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52万人,2012年上升至680万人,2013年~2018年逐年增加,一度突破800万人,202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890万人。这些不断递增的数字意味着国家必须逐年增加社会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在入学初期就不得不思考就业问题。

(二)西方国家职业教育起步早

西方国家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较于我国起步较早,早在1894年美国已经于各大高校开设职业教育选修课程,后在英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高校职业生涯指导教育更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近几年,部分发达国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职业需求、职业技能培养等相结合,进行全过程的培养渗透。许多西方国家甚至在幼儿启蒙阶段就开始了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

(三)我国职业规划教育不够完善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推动了教育的变革,我国开始学习欧洲的教育模式,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高校课程,要求各大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选修课,并积极开展职业面试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此巩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果。尽管我国积极探索与努力,但起步晚、发展缓慢,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育人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建构、就业信息采集、校企合作主体配合等实际问题。

二、高校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解决个人发展问题,也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力求从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规划教育等多维度入手,让学生了解职业,明确职业本质,将职业追求与价值创造相结合,引导高校学生能立足实际,对自己承担的工作岗位做出科学的规划,达成更理想的就业愿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辅相成,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加深职业认知,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具备良好的竞争能力和就业的持续热情,真正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自身的持续发展。

(一)增强学生对职业及发展的认知

高校学生还未踏入社会,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是非判断能力较弱。现阶段,其所接触到的职业信息较零散,且来源渠道多元,大多数学生对职业认知产生模糊感,无法站在系统化的高度深层次地理解,也无法基于自身发展诉求建立良好的职业认知框架。此时,恰恰需要借助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帮助学生全方面了解职业,根据自身情况找到正确的职业定位。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搜索工具,结合所学专业以及预期的职业目标,获取与职业相关的信息,对职业发展方向有大致的判断。同时,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锻炼中进行就业思考,在与同伴交流中产生就业的信心,相互鼓励、相互借鉴、共同提升,借助实践锻炼在具体的专业学习、活动参与中了解就业形势,把握职业特征,最终提高整体就业能力。

(二)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与选择

正确的职业选择以学生正确择业观的树立为前提,学生个体差异明显会对应不同的就业观,其中不乏错误的就业理念和错误的职业判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让学生就业学习更具针对性。教师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兴趣及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职业发展的探讨探索,做出正确自主的职业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准确的职业判断和职业定位,以此为依据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学生真正了解自身的就业需求,深入分析并把握不同职业特点,在真正明确自身优点与缺点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积累就业经验时,将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到行动中,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三)保持就业的热情与积极性

只有当学生个体真正认识到就业重要性时才能实现积极的就业,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就业的重要价值,应提高学生对就业的关注度,对就业充满信心,对职业充满憧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一时间吸引学生关注,让学生重视就业问题,激发学生就业热情,调动其就业积极性。当前,部分高校开设自主选修课程,以学分制、考评制鼓励学生、吸引学生关注就业发展,避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人云亦云、缺乏主见,也使得学生在学分的制约下深入浅出地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能自觉进行多维度、深度化的剖析,学生也能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互动,及时寻求教师的专业就业指导,消除职业定位与发展中的困惑,在今后的就业中充满信心,坚守最初的职业信仰。

(四)带动学生持续健康发展

职业指导的影响是深远持久且潜移默化的,其对学生人生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作用,关系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尊重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基础上的专业性、全面性、科学性的教育引导,最终对应学生理想的未来发展,是高校教育中需重点思考的问题。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契合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引导学生针对个人专业学习情况进行自身学习、成长目标的主动修正,从而真正剔除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元素,保障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发展中有理想的发展结果[1]。当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择业观,正确认识职业,并将职业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结合起来,就能更好地学习成长,即便在离开了高校的“象牙塔”后,也能保持专业技能知识学习的自觉性,且在工作实践中具备良好的岗位责任心。

三、就业指导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落地举措

(一)构建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就业指导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贯穿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全过程,必须与其他教育活动相衔接、互补充,对应完整的就业教育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主动融入就业指导的完整教育系统中,并建构完整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入学之初就强化其职业规划的理念,让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下正确认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2]。职业生涯教育规划体系建构中要先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知识的积累为实践的必要条件。在知识结构建构基础上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自主创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临场科学分析能力、统筹大局能力、精细规划能力、言语交际能力、基本书写能力等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职业训练,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赛事,或通过校企合作更多地了解职业,巩固职业发展的方向。

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笔者建议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为四阶段:大学一年级对应第一阶段,主要是基础夯实、目标明确,让学生了解专业知识,初步养成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能科学规划短期学习目标,进而制订中长期职业生涯目标;大学二年级为第二阶段,力求让学生主动管理自己,通过时间管理,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产生就业的责任感,大学三年级对应为第三阶段,该阶段强调素质拓展与能力提升,该阶段学生对应不同的职业选择方向,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准确定位,规划未来发展。如有的学生主动就业,会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或主动实习锻炼,而有的学生考虑继续深造,会认真为考取研究生做准备;大学四年级对应第四阶段,则是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科学择业。该阶段学生应全面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整理就业信息,科学分析、筛选、整理信息,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积极参与招聘会,多参与面试,以期毕业找到理想的工作。

(二)打造高素质、多元化的教师队伍

基于国家高校对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高度重视,要想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真正落地,必须确保有良好的师资队伍。许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不理想,在组织招聘活动、联系用人单位等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疏忽于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打造,导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够专业。作为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课程,要求教师具有专业化与专家化的特征,能设身处地考虑学生情况,帮助学生打造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方案,也能基于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客观综合分析社会就业情况,引导学生致力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3]。职业指导教育不应仅局限于帮助学生寻找工作等短期目标,应力求让学生产生职业理想,做好职业规划与实施,让学生在就业选择时更善于发现、培养自我潜力,提升创造力。

概言之,要求教师在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应重点做好四方面的引导:其一,教师有能力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包括兴趣、性格、气质、能力、人生观、思维等情况;其二,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应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产生职业的积极情绪。学生掌握了自己的职业兴趣点,其就业成功率更高;其三,在就业指导中,应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以其作为学生价值选择与判断的准则。学生职业价值观个体差异明显,有的学生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而有的学生追求平稳的工作,还有的学生随遇而安,这需要教师深入分析学生的个体特点,让学生总结梳理出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不断完善自我;其四,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了解自身的性格与气质。性格相对稳定,是个体适应环境表现出来的现实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直接影响。而气质则对应学生不同的气质类型,有的沉稳冷静、有的善于理性分析、有的活泼开朗善交际、有的情感不外露但自制力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气质,可以更好地了解适合自身的岗位,有针对性地就业。

在专业教师队伍打造外,还应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通过辅导员自身的正确定位,切实担负起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态度,给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助指导。辅导员还应注重日常学生信息的收集,及时反馈给职业生涯规划专职教师,指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辅导员可以连同院系、学校为学生提供兼职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锻炼中感受职业的魅力,为真正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还可以引进校外导师,既可以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可以是优秀毕业生、政府部门就业主管负责人、心理咨询师等,通过对大学生的各种教育指导,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更清晰的认知,并能将职业规划思考落地到职业责任的履行中。

(三)搭建实践平台并完善社会化服务机构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有明确的服务主体,在校外也应包括社会和企业,必须多主体合作,内外响应,建构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学校应关注社会人才需求,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及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发挥自身教育资源优势,打造校内实践基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就业实践活动,在锻炼中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精准“跳跃”。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中也能明确自身与社会差距,有针对性地提升,最终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自身潜力释放与职业价值创造的契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应寻求信息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支持,及时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就业服务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并能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专业的就业指导,或者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与帮扶,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全面。现阶段,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局限于理论讲述,或者理论课程占比过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学多为“纸上谈兵”,当学生真正参加工作后对所选职业产生不满,就会陷入就业的迷茫,不得不寻求新的职业目标,耗时耗力。高校可以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走出去”的机会,如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真正进入企业实习,了解自己适合的岗位。在就业实习中,学生也能身临其境,获得真实的就业反馈,从而考虑自己是否真正要进入这个行业,也能让学生在就业锻炼中了解能力素质的欠缺点,进行能力素质缺陷的弥补。

四、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高等教育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果,无论是在教育模式,还是教育内容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改进。为有效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学校需要将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同时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需求,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素养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顺利地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当前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具有很大价值,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就业规划与发展,并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学习指明方向,因此各大高校应抓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确保其真正发挥就业指导和育人实效。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职业发展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爱的职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