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处理分析

2021-08-15 00:52张苗苗
黄河之声 2021年13期
关键词:夜泊枫桥艺术歌曲

张苗苗

引 言

古诗词《枫桥夜泊》为张继于安史之乱后所作的一首传世佳作,全诗以月、霜、寺、鸦等自然景物为意象,寓情于景,情境交融,抒发诗人羁旅之思、身处乱世之忧虑以及忧国之情。其辞藻精妙、内涵深远,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以古诗词《枫桥夜泊》为主要内容,以艺术歌曲为载体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由黎海英先生所作,西方音乐创作理念与东方诗歌碰撞并迸发璀璨的火花,巧妙的乐思及精湛的创作技法使其深受人们的青睐。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念界定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西方艺术歌曲与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古典诗词纵深融合的产物,是一种独具东方之美的艺术歌曲体裁。起源于19世纪初欧洲的艺术歌曲自身便是诗歌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器乐伴奏、声乐演唱体现诗歌语言的小而精,音乐在诗歌的映衬下也增添浓厚的文学气息。西方艺术歌曲传入我国正值我国五四运动时期,西方音乐思潮与文化涌入我国激发了音乐家们的灵感,一批扎根民族土壤,汲取西方音乐精髓的音乐家们创作出延续传统但不落窠臼的新式音乐作品,如《大江东去》、《春夜洛城闻笛》等等。虽然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我国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古诗词艺术歌曲与我国音乐事业共同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枫桥夜泊》便是在该时期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黎海英先生所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其精致典雅、立意深刻,于古典中透射时代特征,于西方创作理念中隐含中华民乐之魅力,于旋律中折射浓郁的文学色彩,至今仍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创作特征

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不仅体现了创作者别出心裁的乐思、高超精湛的创作技法,而且体现了创作者对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文化、情感与意境韵味的深刻品悟,技术与艺术的高度契合使得《枫桥夜泊》至今仍是广为传唱的经典曲目。

(一)歌词特征

诗人张继创作《枫桥夜泊》正值“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途径苏州,住宿在泊船之上,望着一片繁华的苏州城心中百感交集,自身孤苦伶仃、盛唐之势已去,再繁华的景象此时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愁苦,夜晚卧在床榻之上,不由得对这萧瑟之景吟唱出内心的苦闷。

全诗寥寥数言,却选取月、霜、渔火、寺、客船等多个意象,每一意象的选取可谓精妙绝伦,寻常景物与内心情感产生共鸣,使得空气中都带有丝丝忧伤、悲愁与冷清。该诗以第一句交代了作诗的时间与地点,“月落”凸显夜晚的静谧与凄凉,“乌啼”与娴静之月形成动静对比,“霜满天”则道出夜晚的寒冷与孤寂。诗人独坐船中,看着江边的美景却悲从中来,遥想盛唐大势已去,归身何在,一股悲凉之感油然而生;第二句以“姑苏城”、“古寺”、“钟声”、“客船”为意象,视野由近及远,诗人对缥缈钟声的描绘更显内心之惆怅与寂寥。

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清晰连贯,易于理解。正如清代沈子来赞颂该诗“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这便是中国古典诗词最大的魅力所在,即“造境”。象外生境,纵观诗人所选取的意象不过皆是寻常之物,但与午夜时分这一时间及由近及远的空间可在时空上给人以一种旷远而又萧瑟之感,所生之“境”,乃诗人之人生境遇与心路浮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诗人之内心与自然之景物交相呼应,不必过多言“愁”便可体会到诗人内心的羁旅之愁以及对自身前途命运的感怀。

(二)曲式旋律特征

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是《唐诗三百》声乐套曲之一,为E宫升C羽系统,四四拍节奏,延续了中华民乐的五声调式,曲式结构为五句式,前四句在旋律上起承转合,凸显诗作句与句之间的逻辑与情绪的递进,最后一句是对第四乐句的歌词进行重复,哀婉的旋律给人以怅然之感,闻着无不备受感动。

全曲以五小节的前奏为起始,装饰音的运用使得前奏部分旋律灵动婉转,如流水之声深入人心;第四小节则巧妙地运用九连音,旋律上升用以推进音乐的发展。五小节前奏后紧跟第一句唱词“月落乌啼霜满天”,整体的旋律向下流动,体现诗人内心的孤寂及有感而发,自然顺畅地衔接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旋律继续下行,且写法与第一句相同,体现出中国古典诗词对仗工整,韵律优美的特征。“姑苏城外寒山寺”是由近及远的描绘,旋律上音调由高至低,似寺庙的钟声由远处飘来耳边,最后在耳边回荡且渐渐消散,更添缥缈之感;“夜半钟声到客船”,此时诗人内心的情绪与情感已然达到制高点,随之而来的是对自身境遇、国家兴亡的深深忧虑,乐曲的旋律也呈现曲折向下趋势,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

全曲悠缓的人声旋律部分皆在渐强渐弱中循环往复,以弱音体现衬托出夜晚的静谧与萧肃,也渲染了忧郁的氛围。每一句诗词与旋律的配合极为精妙,还原诗词韵律的同时采用了中华民乐“鱼咬尾”的创作技法,每一句末尾的最后一字旋律急速下行,在低音后升高半音持续数拍,充分体现出音乐的绵长与深远。

(三)伴奏织体特征

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钢琴伴奏是对人声的补充与加持,作曲家黎海英先生在此采用了“中西合璧”的创作技法,沿用西方音乐的创作理念,融合了中华民乐的语汇,使得全曲旋律自由散漫但神韵集中,借助钢琴模拟钟声、乌啼、潺潺流水更能创设情境、烘托氛围。

作品的开篇,作曲家巧妙地设置三个连续四拍五度低音音程,钢琴伴奏低音区沉郁、空旷,从空间上描绘出钟声的缥缈与由远及近的质感,音量由弱至中弱,如静谧的夜晚从远处飘来似真似幻的钟声,在耳边回荡消散。此处对钢琴伴奏织体的处理使得人们跟随着低沉的琴声进入诗歌与音乐的意境中,见诗人之所见,闻诗人之所闻,感诗人之所感,表达作品内涵与情感的同时为全曲奠定基调。

随后,乐曲第四小节的钢琴伴奏采用了九连音,快速上行的旋律、流畅密集的音符模仿出流水潺潺之声,诗中的意境随着琴声的悠扬铺展开来,似画卷一般可见可感。

全曲的高潮部分以高八度九连音及三个连续音符伴奏,为演唱者情感与情绪的爆发做充分的准备,琴声与人声在此刻间完美融合,既凸显中华民乐独特魅力,又为情感与情绪的传达提供了渠道。

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中,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上述钢琴伴奏织体调动着人们的视觉、听觉以及感觉,以音符的流动、旋律的推进、琴声与人声的交织打开通往作品意境、走入诗人内心世界的道路。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演唱处理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是兼具中国古典文学气息与音乐艺术色彩的音乐体裁,在演唱中除了要把握演唱技法的自如与灵活应用,还需要以声音的处理展现诗歌之神韵,诗人复杂且深刻的情愫。

(一)咬字吐字的处理

古诗歌艺术歌曲的魅力既在于其旋律的悠扬与动人,亦在于其语言精妙深远,若想以演唱诠释作品,便需要字字入情,声中无字。字字入情需要演唱者在演唱中诉诸情感,将自身的情绪与作品基调巧妙融为一体;而声中无字需要演唱者随着音乐旋律的推进、强弱的对比与变化等找准咬字吐字的技巧,以自如顺畅的发音表情达意,使得演唱连贯流畅、不显突兀。

在演唱《枫桥夜泊》时,宜采用“枣核”式发音,即咬准每字的声母与韵母,字身饱满圆润,字尾依据音乐的情绪及谱面的标注悠扬绵长。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每一句的句尾押韵且时值较长,创作者别出心裁地对其进行延长处理,旋律急速下行后缓慢上升并持续,演唱时可在每句末尾处采用微颤的音色拖腔,增添古典韵味。除此之外,歌词中还有几字的发音应予以特别的关注。如“对”字具有动态之意蕴,体现诗人内心与景物的鲜明对比,“对”字应咬准并适当加重,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再如“霜”与午夜时分的萧瑟相呼应,表现时间之感,应快速到达“ang”并适度延长,营造空旷寂寥的氛围;而“姑苏”二字所对应的音高较高,演唱时应保证发音松弛自然。

中国古典诗词在平仄韵律上具有极高的造诣,演唱中不仅需要保证咬字吐字清晰、发音饱满圆润,还需考虑每句句尾之字发音声调的规律,以吟诵式唱法体现古诗词的美感。

(二)润腔的处理

润腔是在中华民乐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唱腔加以美化、装饰与润色的演唱技法,其最为基本的处理方式为以字行腔,以情润腔,圆润流畅的声音随着音乐的进行连续地向前推进,形成平稳、自如且顺畅的连音。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力度变化、音色变化等的润腔技法。值得注意的是,润腔并不体现在作品的谱面之上,而是需要演唱者在对作品曲式结构、音乐特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情感、对作品地理解等灵活运用上述润腔技巧。换言之,润腔是表情达意的渠道,是演唱者对作品的二次创作。

被誉为“东方夜莺”的吴碧霞老师在演唱《枫桥夜泊》时便运用了摇音这种润腔处理技法,即以气息的控制形成主干音与大二度或小三度之间的大幅度波动。相对于颤音来说,摇音更为舒缓、明显,适用于旋律低回婉转、悠扬绵长的乐曲,更易于表达情绪、抒发情感。吴碧霞老师对每句尾音的润腔处理配合作曲家对尾音旋律及进行方式的巧妙构思,使得尾音进程缓慢且绵长深远,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

(三)演唱气息的处理

气息是声乐演唱的基本功。古诗词艺术歌曲《枫桥夜泊》的演唱对于气息的控制与变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原因在于该艺术歌曲旋律舒缓悠扬,速度缓慢始终但乐句较长,如果在演唱中气息不足或控制不得当,便会使声音断断续续、换气位置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听众的审美体验,而且会扰乱其对作品的理解。

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笔者总结了《枫桥夜泊》演唱中气息控制与处理的要点:其一,在演唱第一句前需由腹部积蓄气息,保证气息饱满连贯,演唱时“月落乌啼”以一口气演唱,体现出古诗词内的以动衬静,交代故事背景的时间,以更好地将受众代入到音乐的情境中。气息的落点在“落”与“啼”二字上,保持声音与气息相契合,表达出作品深远的意境;其二,换气后迎来高音“霜”,除咬准韵脚外以连续饱满的契机支撑字身,使得声音立体饱满,优美动听。在演唱“满天”二字时,以“霜”的气息作为带动,此时不可断音,以此完美表达作品的情感;其二,在演唱第二句时,为避免声音过虚,宜采用哼鸣式气息处理方式,使得气息下沉且扎实有力。其三,在演唱第三句时,需重视气息与喉头的运用,以说话的形式唱出高音“姑苏”,以使得气息流畅连贯;其四,在演唱第四句时,乐曲迎来高潮,此时应保持胸部扩张,气息饱满,“钟声”后气息拖住,换气后保持“到”字力度最强,并自然过渡至“客船”。

(四)演唱技巧与乐境的融合

若想完美诠释《枫桥夜泊》这首既具有古典韵味,又兼具音乐之美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便需要演唱者入情于字、入情于声。在演唱时既不能背离中国古典诗词平仄韵律与声调规律,又需要考虑音乐情绪的递进及旋律渐强渐弱的循环。为此,在演唱之前需深入分析谱面,细致品悟作品的内涵及创作者的思想与意图,在充分理解作品情感基调后不宜对谱面“照搬照抄”,而是要结合当代审美观念、自身的文化素养及对作品的思考对其进行二次创作,思索如何通过声音准确且个性化地表现作品哲思,才能够在演唱中不落窠臼,体现自身风格,以声音“造境”,以情感“生境”,以高超的演唱技法“传境”。

结 语

古典诗词以其字字入情的语言、深远独特的意境、悠远绵长的情感体现着诗人的人生境遇与心路浮沉,展现着古代文人的智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经现代作曲家的创新化传承与时代的洗礼,这些艺术瑰宝熠熠生辉,更加光彩夺目。《枫桥夜泊》便是古典诗词与西方艺术歌曲融合的最佳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在演唱方面需把握咬字吐字、润腔及气息等演唱技法,并注重其与乐境的契合与衔接,致力于以声音展现如画卷般精致的诗词与音乐意境,塑造鲜明且个性的音乐形象,表达复杂且深刻的音乐情感。■

猜你喜欢
夜泊枫桥艺术歌曲
对党忠诚 服务人民
《枫桥夜泊》里的“霜”
夜色中的枫桥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人大代表调解:打造西华版“枫桥经验”
夜泊(外五首)
从张继和杜牧的诗里小析夜泊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中国艺术歌曲的近代发展及其风格特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