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岭印象

2021-08-15 13:58查晶芳
保健医苑 2021年8期
关键词:黑瓦天街白墙

文/查晶芳

婺源两日,我印象最深的是篁岭。那天一大早,我们坐缆车上篁岭。缆车徐徐上升,从高处往下看,一块块梯田平平整整,且高高低低,极有层次感。我们还惊喜地发现了一片荷塘,从高处往下看,小荷才露尖尖角,着实清新俏丽。

下了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花圃。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小花在静谧的深山中极为炫目,淡淡的花香和着山间的清气,沁心入脾。走过一小截绕山的公路,就到了篁岭的“天街”。

我们在广场上休息了一会儿,眼睛却一刻没闲着。但见古木参天,满山苍绿。天台边有棵上千年的大樟树,顶冠如华盖,干枝似虬龙。最特别的是,它那些粗壮得已经如同一棵树的枝干在距离根部极近处,便旁逸斜出了,使得那粗大的枝干看起来就像几个张开的巨指。我爬到一个相对宽大的“指缝”间拍照,朋友戏谑“千年树妖横空出世了”。然后,我们每个人都争着做了一回“千年树妖”。

“天街”被整治得极好,街道干干净净,且门前窗台都栽有草木花卉,以红、黄两色居多,于灰瓦白墙间生动地点缀着,使“天街”在古朴中平添了一份浪漫风情。街两旁都是古建筑,长长的“天街”像一条玉带将它们串接起来,其中有不少徽式商铺,但感觉这里的商业气息并不是很浓厚,与之前到过的李坑的悠然、散淡相仿,但整体环境却比李坑干净许多。

我们“走街串巷”,发现这个篁岭村其实是坐落在一片山崖上。整个村子依山而建,自然的地势使得房屋在百多米落差的岭谷间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的黑瓦白墙像商量好似的,由低到高站好队形,等待游人检阅,饶是有趣。

更为有趣、也最有特色的是这里的“晒秋文化”,而篁岭就是以“晒秋人家”而闻名遐迩。因村子建在山上,受地形限制,且屋连屋,户连户,村民没有空地晾晒农作物,所以家家都在朝阳面留出一大块面积的空窗,窗台上伸出一长排圆木棍,把农作物放在圆竹匾里,再把竹匾搭在木棍上晾晒,这就是篁岭人家的“晒秋”了。事实上,现在已经不可能再看到原汁原味的晒秋景观了,因为大多数原住民都已迁入山下,村里的人家已很少,“晒秋”只是旅游公司为招揽游客而特意布置的。

可能因为现在是旅游淡季吧,我们只在观景台那见到了稍大规模的“晒秋”景象,虽说略有刻意之嫌,但景观确实不俗。观景台在一幢木制老房子的二楼,大窗台前搭了几根木棍,棍子上摆着一排圆圆的竹匾。我凑到近处,看到竹匾里有红艳艳的辣椒、黄澄澄的菊花、金灿灿的玉米,还有银白色的鱼干、黑褐色的木耳,真像一个五彩斑斓的巨型调色板。想象一下,假若所有的屋子前都是这般的“晒秋”,且高低错落、层次分明,那该是何等的绚丽而壮观啊!再配上层层叠叠的白墙黑瓦、蓊蓊郁郁的苍翠古木、绵延起伏的黛色山峦,不能不让人感叹:这真是一个高山深处的世外桃源,美丽而神奇!

猜你喜欢
黑瓦天街白墙
夏菡艺作品
一堵墙的一生
卓阳“白墙”
当白墙黑瓦遇上粉色烂漫
早春
登玉皇顶(新韵)
过骊山
天街考古漫谈
记忆中的那一片白墙黑瓦
我不知道的事(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