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及路径选择

2021-08-17 10:51杨雯
发展 2021年12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水源流域

杨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要求,是加强水源涵养,促进生态系统加快恢复的现实选择,也是协调水沙关系,保障黄河安澜的迫切需要。因此,着力重点应放在加强水源涵养、抓好水土保持、强化节水治水等方面,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重大问题研究。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治国必治黄”,“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甘肃段长达900多公里,既是甘肃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发展的核心区,也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因此,立足功能定位、聚焦问题短板,深入探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及路向选择,无疑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重要实践价值。

一、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黄河流域甘肃段是指黄河在甘肃省境内流经的流域范围,流域内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其中有大夏河、渭河、洮河、泾河、大通河、湟水河、葫芦河等13条主要支流,流域面积14.59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2%,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125.2亿m¥3,约占黄河全流域总面积的19%。[1]甘肃省地处黄河流域上游,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首倡之地”,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一)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要求。从国家“三屏两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看,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交会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承担着我国主要江河源头产流区保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加强水源涵养,促进生态系统加快恢复的现实选择。从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角度看,黄河流域甘肃段是黄河全流域主要的水源补给、涵养、调蓄区,入境水量为80亿立方米,而流出水量为300亿立方米。[2]黄河流域甘肃段用44%的水资源量支撑着甘肃省80%的人口和经济总量。[3]因此,全力抓好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必将对推动整个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恢复,产生积极影响、作出重要贡献。

(三)协调水沙关系,保障黄河安澜的迫切需要。从黄河流域上、下游关系看,黄河流域甘肃段是整个黄河流域减沙保流、免除下游“悬河”威胁、推动黄河水患治理的重点区域。黄河流域甘肃段水土流失面积10.71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甘肃段总面积的75%,平均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4.92亿吨,占黄河流域年均输沙量的30.8%。[4]此外,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水体污染较为严重。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兰州要在保护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殷切期望和谆谆嘱托。因此,协调治理流域水沙关系,加强黄河上游甘肃段出水量、泥沙量、水体污染等方面的有效治理,对保障黄河下游用水安全、工农业发展、防洪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

(一)加强水源涵养。黄河上游,从河源到内蒙古河口镇,河段长3472公里,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其中,甘肃境内甘南州以不足黄河流域5%的流域面积,产出了黄河流域20%的水资源量,贡献了黄河中下游40%以上的径流量,是名副其实的“黄河蓄水池”。特别是纵贯河西走廊的祁连山,是黑河、石洋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的发源地,是保障河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生命之源”,是维系沙漠绿洲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阻挡了库木塔格、巴丹吉林、腾格里等几大沙漠的东移南侵。由此决定了甘肃省域范围内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等流域范围内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要在坚持系统谋划中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才能确保把保护生态、涵养水源重要功能落到实处。

(二)抓好水土保持。黄河泥沙的90%以上是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水土保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近年来,甘肃省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实现了集中连片贫困县项目全覆盖。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较2011年减少了1.63万平方公里,实现面积和强度“双降”。但水土保持依然是流域治理中难啃的“硬骨头”,剩余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仍有4万多平方公里,以黄河一、二级支流为代表的陇中陇东渭河、泾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因此,要遵循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地带分布规律,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结合地貌、土壤、气候和技术条件,采取差异化的治理思路,因地制宜积极推进林被面嫄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分区域防治水土流失,切实减轻黄河泥沙淤积。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河道两岸、水土流失区域、城镇周边、交通干线、城市出入口的造林绿化和生态修复力度,持续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强化节水治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黄河水资源是最大刚性约束,生态建设、发展经济、城乡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水资源短缺明顯,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却高达80%。水资源短缺问题在甘肃境内更为严重,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127.8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706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不足国际公认的基本生存条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m¥3)的70%,同时还存在水资源利用粗放、农业用水效率不高等问题。所以,要牢牢守住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大力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实施区域供水、农田节水、防洪减灾、水生态保护、跨流域调水等重大工程,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引导带动全社会开展节水行动,推进高效节水用水产业和技术升级换代,持续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与此同时,要全力推进黄河干流、泾河、渭河、大夏河、洮河、马莲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推进地级城市和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加强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协同推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

三、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生态优先,积极推动绿色发展。黄河流域甘肃段资源富集,但绝大部分区域为少数民族聚集区、牧区以及深度贫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我们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水而定、量水而行,逐步实现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要依据地理区位优势,在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俗,传承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发展,严格控制开发范围和强度,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和防止对生态系统干扰和破坏,构筑起绿色生态长廊和安全屏障,逐步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生态保护新路子。要加强多元联动、协同推进机制,明晰政府、企业、社会及公众等各类主体的权利责任,畅通参与渠道,坚持多方共治,强化部门联动,整合资源,统筹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围绕打造“十大生态产业”,以各类园区为载体,推进带状经济和网状经济、制造业和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深度融合,逐步完善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

(二)坚持系统观念,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黄河流域甘肃段作为上游重要省区,必须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原则,以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湿地修复、沙化土地植被修复等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要坚持自然修复与工程措施并重、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继续加大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对草原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森林植被减少、湿地和河湖生态系统进行重点保护和建设,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逐步改善局部小气候。同时,要在水源涵养与节水治水结合上下功夫,加大力度治理黄河源区工业、城镇污水,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改善输水用水质量,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要着力创新区域协同治理体制机制,聚焦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良好机遇,重视加强区域之间、城市群间的协同治理,积极搭建有效管用的合作平台,完善流域管理体系,塑造形成跨区域协调管理新模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度,加强流域内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防治、联合执法。特别是要建立健全排污监督监管体系,及时启动全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状况调查摸底工作,逐步形成“查、测、溯、治”闭环回路的体制机制,对各类排污口地理坐标、排放特征、入河方式、污水类型等信息逐一登记造册,确保所有排污口“应查尽查。应治尽治”,扎实有效推动生态保护和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重大问题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黄河一直体弱多病,水患频繁,当前黄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全面系统查清、梳理和掌握黄河源区草原、沼泽、湿地等生态系统现状,科学论证水源涵养功能下降和生态系统弱化的原因,探明生态系统恢复的内在机理,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和治理方案。这方面,甘南州的探索与实践已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典型。比如,近年来当地通过到沿黄地区多地“取经”,采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探索出了灌草结合建植、牛羊粪便改良土壤等“甘南特色”和“全域无垃圾”等治理模式,不仅产生了良好生态经济效益,而且引领形成了社会治理新风尚。“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以及民间的互动学习,重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沟通交流,增强技术层面的结合、适用和推广,努力为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1]常继青,牛最荣.甘肃黄河流域与疏勒河流域降水径流变化特性对比分析[J].水,2014,34(5):94-96.

[2]谋划推进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EB/OL].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2020-03-27)[2020-11-15].http://gansu.gansudaily.com.cn/system/2020/03/27/017391769.shtml.

[3]韓建民,牟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以甘肃段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1(2):112-128.

[4]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EB/OL].求是网,(2019-11-01)[2020-10-5].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19-ll/01/c_1125178870.htm.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水源流域
黄河流域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
区域联动护流域
水源探测器
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
建构流域跨界水环境污染协作治理机制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
水源头
黄河流域农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污染特征研究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