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在苗族舞蹈编创中的应用

2021-08-17 07:23汤其林,吴丹
棉纺织技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肚兜花苗银饰

舞蹈编创是一门交叉性的复杂学科,它不仅要求编创者具有极高的舞蹈表演素养和良好表达能力,而且还要求编创者具有与众不同的编导思维。编导思维决定着编创这条路到底能走多远、多新、多高,如何发散编导思维是学习舞蹈编创的着力点。苗族舞蹈属于中国民族民间舞,编创中国民族民间舞与其他舞种不同,需在遵循其舞种原有的动作动律与元素之上进行二次编创,不可弃原有动作元素不用,也不可原版照抄,所以编创苗族舞蹈具有一定难度。舞蹈服饰与舞蹈编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舞蹈服饰不仅有助于突出作品风格,而且还可启示在编创上有更多创新的想法。因此,本文结合范明三、杨文斌、蓝采如著的《苗族服饰研究》一书,详细介绍了苗族服饰的类型划分、银饰和配饰,进一步对苗族服饰在舞蹈编创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苗族服饰研究》由东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内容重点探讨了苗族以支系划分服饰类别、几种特殊服饰的研究以及银饰与色彩,简要介绍了苗族的历史、材料与技艺以及从文化人类角度看苗族服饰。下篇内容是对苗族服饰配饰的不同苗族地域研究。该书作者基于大量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对于苗族服饰进行分析,此外,书中还配有与理论内容相契合的百余幅精美艺术插图,使读者在了解苗族服饰特点的同时,能感受到苗族人民的历史与文化,在舞蹈编创上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思考。

一、以服饰支系分类的形式引发新思路

该书在苗族服饰的分类上,以支系为据划分服饰类型,给编创者带来新方法、新思考。在研究苗族服饰的理论研究上对于苗族支系的划分尤为清晰,但在苗族舞蹈的地域分类上却没有明确的分类,更多时候只是将其大致归类于苗族舞蹈,这使得在编创苗族舞蹈之时会有着地域区别的意识混淆,不利于编创。根据该书支系的服饰类型划分为红苗支系服饰、青苗支系服饰、白苗服饰、黑苗服饰和花苗服饰。红苗支系分布于湘西、黔东南、川东南、鄂西南一带。青苗支系大体上指从贵阳、贵筑县向西等地。白苗则是比较古老的苗族服饰因子的继承者,至今仍还保存简朴的生态。黑苗则分布区域较广,常服甚朴素,着黑衣、黑裙。花苗又有大花苗和小花苗之分。各支系之类服饰色彩、款式、材质、发髻等皆不同。在编创苗族舞蹈时如根据支系划分不仅会使舞蹈服饰在视觉上有着清晰的直接性支系定位,文化、生活、舞蹈结构乃至舞蹈动作也会有直接、清晰的界限。

二、以身体部位银饰的分析挖掘新动作

苗族的银饰是苗族服饰中不可或缺的一大特色,苗族银饰和服饰的最大特色就是无论如何变易,都能和生活环境保持和谐之美。利用银饰视觉点的基础上强化部位动作编创的细、精、绝的特点,抓住一个动作或者动律深入挖掘,由小到大,由精至绝,给予观众小部位、多角度的视角感官体验,丰富且优化苗族舞蹈动作。

三、以背篼与肚兜的研究提供新道具

通常背篼理解成背负婴幼儿的使用工具,而把肚兜视作妇女防护实用物,并进而演化成服饰的美饰辅件。在编创舞蹈作品时,也只是作为简单的装饰性服装出现在舞台上,如果在编创作品时将背篼或肚兜作为整个作品动作编创中的道具,或许又将是新的一番景象。

四、以苗族花纹的贯穿探究新调度

在群舞编创中,舞台调度尤为重要。最基本的分为点、线、面、体等,更为清晰的还有高低、层次、空间、对比等变化。在此书中,苗族花纹的式样尤为新颖,风格花样多变,线条明了。在编创苗族群舞舞蹈之时,可依据苗族花纹的线条走向,编创新颖的舞台调度。如连续十字纹、九格织花样纹、挑花几何纹等图案,能给予编创者的灵感也较多。

简而言之,《苗族服饰研究》研究的是苗族服饰各个方面的整合,对于苗族服饰从历史由来、地域划分以及作用进行探讨。笔者根据此书联想到在编创苗族舞蹈时可根据服饰支系的分类去引发新思路,以身体部位的银饰去挖掘新的动作,考虑到将背篼和肚兜作为新的舞蹈道具,在群舞编创时利用苗族花纹的线条去探究新的舞台调度,使苗族舞蹈编创的骨血合一,与众不同。

猜你喜欢
肚兜花苗银饰
高浮雕银饰
可爱的小花苗
春娃娃的红肚兜(外一首)
银饰
小花苗
KIN GDOM OF LINGERIE
妖怪的眼泪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