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分析

2021-08-17 19:55李秋霞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9期

李秋霞

摘  要:目的  探讨不规则抗体检验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阳谷县中医院收治的88例输血治疗者作为对照组,于输血前未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另随机选取2019年1月~12月阳谷县中医院收治的88例输血治疗者作为研究组,于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和阳性率情况。结果  输血反应发生率统计,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行不规则抗体检验阳性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史者检出率高于无妊娠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抗体分型中,抗体D阳性率高于抗体E、抗体C、抗体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血检验中开展不规则抗体检测,能使治疗的开展更具安全性,降低输血反应发生率,不同人群间抗体阳性率对比有明显差异,予以患者开展交叉配血,对其预后改善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输血检验;不规则抗体检验;输血安全

中图分类号:R45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9-0178-03

临床输血是现代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手段,主要目的是挽救患者生命,一旦发生差错,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安全。因此,行输血治疗时,须对输血技术方法进行慎重合理选择,并确保其及时性与准确性,以便更好保证受血者的生命健康。有研究指出,血性免疫抗体检出率在临床输血中能达到0.30%~2.00%,于输血前筛查,可排除不同血型的免疫抗体,保证受血者生命安全[1]。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水平提升,虽然临床能有效控制ABO血型鉴定误差的发生,但仍无法避免因妊娠、输血导入不规则抗体产生的溶血性不良反应。对于人体血型抗体,临床主要分为不规则抗体与规则抗体,前者主要来自IgM抗体、IgG抗体等ABO血型外的免疫抗体,后者则是由抗-AB、抗-B和抗-A等抗体组成[2]。在临床中,若在输血前无法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易诱发多种输血不良反应。因此,本文以在输血检验中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作用效果为主旨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2月阳谷县中医院收治的88例输血治疗者作为对照组,于输血前未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另随机选取2019年1月~12月阳谷县中医院收治的88例输血治疗者作为研究组,于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对照组中,男31例,女57例;年龄30~56岁,平均(42.52±2.21)岁;女性患者中,有妊娠史27例,无妊娠史30例。研究组中,男33例,女55例;年龄为30~56岁,平均(42.61±2.23)岁;女性患者中,有妊娠史25例,无妊娠史30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精神正常者。

排除标准:伴有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心律失调者;伴有血液病症者;伴有肝肾功能受损者;不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仪器设备选取,包括微柱凝胶专用离心仪器与专用保温反应仪器(型号为Diamed-ID)。开展实验前,将相关准备工作做好,包括聚凝胺试剂、筛选细胞与谱细胞;对患者血液采集时,应严格根据无菌操作要求执行,保证血液样本质量。

对照组于输血前未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研究组于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具体操作如下:取患者3~5 mL静脉血作为标本,随后将其置于抗凝管内,在结束样本采集后,应用微柱凝胶卡测试。在应用前对卡片状态正常与否进行观察,如果有气泡、干胶情况出现,应马上终止应用,确保卡片状态良好后将其置于19 ℃~25 ℃的环境内,离心机以3000 r/min速度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尽量控制在5 min内,待保证无纤维蛋白凝块干扰后需马上开展检测。如果无法马上实施检测,应保存于2 ℃~8 ℃环境内。

对患者血液检查时,若结果显示为不规则抗体阳性,则需对患者匹配相同血型,如果无同型血与患者匹配,可根据需要输入O型血;若患者血型为AB型,直接配血实验结果为阴性时,可根据需要接受任意一种血型。

1.4  观察指标

在比较输血反应发生率中,观察分析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具体情况。在比较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阳性率中,以观察组为判定对象,分析具体情况。在观察组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判定标准主要分为阴性(-)与阳性(+)两类,其中,当凝胶柱底部出现红细胞沉降情况,则表示为阴性;当凝胶柱中上部有红细胞悬浮、凝集情况,则表示为阳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输血反应发生率

输血反应发生率统计,研究组为1.14%,低于对照组的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分析不规则抗体检验结果

对行不规则抗体检验阳性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史者檢出率高于无妊娠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不规则抗体检验阳性率

对行不规则抗体检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在不同抗体分型中,以抗体D阳性率最高,能达到4.55%,其次分别是抗体E(3.41%)、抗体C(2.27%)、抗体M(2.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不规则抗体指的是抗-AB、抗-B和抗-A等ABO血型系统抗体之外的血型抗体,一般情况下血液中无不规则抗体,但输血次数较多或妊娠者可产生红细胞同种抗体,它是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无法有效鉴定血型、诱发新生儿溶血和疑难配型的主要原因[3-4]。对于重症、危症和抢救急症患者,输血治疗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及时补充血液能对大失血患者的生命进行有效抢救。然而,在输血期间,也会有ABO血型外不规则抗体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从而对患者输血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对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其重视程度。本次研究中,88例输血治疗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有11例,所占比12.50%,表明在人群中不规则抗体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在开展临床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其重视程度,高度关注患者临床输血情况。

不规则抗体易引发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发生,轻者会出现寒战和发热等情况,使治疗效果受影响;重者则破坏输入不匹配红细胞,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输血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提示对患者输血前开展抗体检测,根据所测结果对相应预防方案合理制定,能有效降低输血反应风险。另外,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和不规则抗体具有一定相关性,以IgG或IgM居多,在上述研究结果中得出,不同抗体分型以抗体D为主,抗体E、抗体C和抗体M所占比偏低,说明不规则抗体构成相对复杂。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得出,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与有无妊娠史及性别有一定相关性。

综上所述,将不规则抗体检测用于输血检验中,能有效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谭明玉.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探讨[J].医学信息,2016,29(8):339-340.

[2]龚仁建.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和实际价值探讨[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2):164-165.

[3]曾春云.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临床输血中的检验效果及对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分析[J].健康周刊,2018,4(4):31-32.

[4]王进.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临床输血中的检验效果及对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8):169.

[5]毛凯,翟小燕,李晓雁,等.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用血及输血患者安全中的影響[J].西部医学,2019,31(9):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