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电站机组节能中的应用

2021-08-18 08:33苏靖沙龙
电子测试 2021年14期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运作电站

苏靖,沙龙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0 引言

以往电站机组之所以要全天候不间断运作,是因为电站辖区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产生用电需求,如果电站机组停止,就可能导致用户用电不畅,所以不得以要全天候不间断运作。但这一问题在现代相关研究中已经得到解决,研究普遍认为大数据技术能够获取用户用电信息,及时分析用户用电习惯,甚至能预测用户用电需求,随之输出一个能耗最低的电站机组运作方案,使得电站机组的运作能耗与实际需求吻合,而不是盲目的不间断运作,始终做好供电准备,这样就起到了节能效果。因此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这一点是一项值得思考的问题,有必要对此展开相关研究。

1 大数据技术基本概念与主要功能

1.1 基本概念

大数据技术基本概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为“大数据”、“技术工具”,具体内容为:(1)大数据的本质就是庞大数据的集成体,其中数据总量巨大,甚至可以达到数亿,且这些数据还会不断更新,数量也会不断增长,这是大数据体的特征,而这些数据源于实际发生的事件,因此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对事件进行识别或判断、预测,说明大数据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这一点在任意领域中都有明显体现,电站机组节能也不例外;(2)因为大数据体中的数据总量非常庞大,所以人工受能力所限,并不能直接对内部数据逐一进行处理,这时就要借助技术工具来完成数据处理工作,而众多技术工具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智能技术,其中前者是一种大数据挖掘功能,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在短时间内将数据整合在一起,生成一个类似人类神经网络的模型,该模型代表了数据源事件(即模型中所有数据的来源),只要能识别其中数据,对数据关系进行定义,就可以对事件进行识别或判断、预测。

1.2 主要功能

在大数据技术基本概念上,整个技术系统主要具备三大功能,分别为自主学习、数据识别、数据决策,各功能具体内容如下。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功能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与智能技术下的综合产物,其中模型技术会将大数据体视作数据源,不断从中获取数据,并将每项数据视作基础神经元节点,同时将基础节点与其他数据形成的神经元节点结合,经过处理可知所有数据之间的关系,会生成大量的神经网络模型,这些模型将被记录在对接系统的知识库中(对接系统泛指智能技术系统,知识库就是智能技术系统的数据储存库)。[1]由此当对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接触到某组数据之后,会将该组数据与知识库内模型进行匹配分析,若该组数据与某个模型的匹配度一致或高度相似,就会直接识别该组数据,用对应模型对该组数据所代表的事件进行定义,若没有找到匹配度一致或高度相似的模型,就会将该组数据较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生成一个对应模型,下一次再接触到类似数据组时,就可以直接进行识别,说明在两个技术工具下,大数据技术具备自主学习功能,人工不需要对大数据技术的内部运作做过多管理,坐享其成即可。

(2)数据识别

数据识别功能源自于智能技术,即智能技术可以依靠人工预设的智能逻辑,获取各项数据的特征信息,并将特征信息与智能逻辑进行匹配度分析,若两者完全一致或高度相似,就会对该数据进行定义,完成识别。以电站机组运作为例,假设机组在运作中产生了100W 的功率数据,则智能技术将获取该数据的单位特征,即“W”,随后在人工预设逻辑基础上,可将该数据定义为机组当前运作的功率情况,由此完成数据识别。

(3)数据决策

数据决策功能同样源于智能技术,主要在数据识别后运作,即在智能技术成功识别了某项数据之后,会根据该数据现状与人工预设智能逻辑中的数据标准进行对比,若对比结果显示数据现状不达标,就会拟定决策方案,方案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数据现状与数据标准吻合,若方案执行可实现智能控制。[2]同样以电站机组运作为例,假设人工希望电站机组的最大工具不超过100W,而数据现状表示机组功率达到200W,这时智能技术就会拟定“将机组功率下调100W”的决策方案,方案执行后电站机组的功率就会达到100W 标准。

2 大数据电站机组节能应用方案

2.1 基本思路

本文大数据电站机组节能应用方案的基本思路见图1。

图1 大数据电站机组节能应用方案的基本思路

2.2 方案分析

根据图1,方案设计与应用的具体内容如下。

(1)数据采集

方案中数据采集主要有传感器实现,出于节能目的,相关传感器均为电力计量类,能对用户全天的用电情况进行记录,并将记录信息转换为数据,随之传输给大数据技术终端,保存在数据储存库,逐渐生成大数据体,以供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并构建相关神经网络模型。

(2)数据储存

因为大数据体内的数据量级庞大,所以普通的数据储存库并不满足大数据储存需求,对此本文方案中主要选择了“云数据库”来构成数据储存库。云数据库在理论上具有“无限”的容量,因此必然是满足大数据储存需求的,但直接使用云数据库来储存大数据体可能会导致数据安全问题,这一条件下必须对云数据库进行安全处理。

(3)数据处理与模型构建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本身并不具备数据处理功能,因此需要借助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即首先让智能技术获取数据的特征,得出每项数据的定义,其次将数据特征保存在云数据库中(云数据库同时也充当知识库的角色),这样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就能开始模型构建。

(4)数据决策

在数据识别基础上,结合智能逻辑智能技术能够进行决策,例如根据用户用电量及用电量产生时间,发现辖区内用户自早晨6 点左右开始用电,直至晚间11 点陆续关电,说明早晨6 点到晚间11 点是用户用电高峰期,这时电站机组需要不断运作,而在晚间11 点之后,用电进入低谷期,这时电站机组内部分设备可以停运,仅根据低谷期用电量均值下人工设置好的机组功率,保留若干设备继续运作,所有继续运作的设备的功率总和与人工设置标准一致,这样就起到了节能效果。

(5)数据识别

依照数据处理中得到的数据特征以及神经网络模型,智能技术可以开始进行数据识别,该步骤是大数据技术在电站机组节能中正式投入实际应用起点,能了解用户用电习惯等,以便生产准确的数据决策[3]。

3 结语

本文对大数据技术在电站机组节能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了解了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与主要作用,随后文中提出了大数据电站机组节能应用方案,介绍了方案基本框架与应用方法,可知该方案能起到保障机组能耗与实际需求一致的作用,能避免能源浪费,因此实现了节能目的。

猜你喜欢
人工神经网络运作电站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快速计算木星系磁坐标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实现简单字母的识别
滑动电接触摩擦力的BP与RBF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
波信号的解调和人工神经网络的损伤识别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