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建立学生之间守望相助的心理支持网络

2021-08-19 08:12张维莎超小爱
奥秘(创新大赛) 2021年7期
关键词:朋辈青少年校园

●张维莎 文 ○超小爱 绘

青少年自杀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难题。一项综合2000-2013年全国研究数据的元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有17.7%的中学生有过自杀的想法,7.3%有过自杀计划,2.7%自杀未遂。为此,教育部2012年出台了指导性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 “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方法是“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大多数学校落实文件精神,开设了心理咨询室、配置了专职心理教师等。但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自杀比例不降反增。2017年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英国杂志《经济学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儿童自杀率居世界第一。说明以校园心理咨询模式为主的心理干预机制效果有限。

校园心理干预机制失效,原因有三:

一是我国心理学人才发展落后于需求。

西方研究表明,学校心理咨询服务虽然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但是有效性高度依赖于人员的专业程度和干预措施的设计。人员配比不足、专业水平不够,是我国校园心理教师的基本现状。

二是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质决定了“主动求助”相对困难。

青少年处在心理冲突剧烈且难以自控的状态,更倾向于采取防御性应对方式,降低就诊率,甚至隐瞒病情。

三是基于个人主义的传统心理治疗思路难以解决具有传染性的社会问题。

据调查,青少年自杀原因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家庭矛盾(33%)、学业压力(26%)、师生矛盾(16%)、感情纠纷(5%)和校园欺凌(4%)。这些问题是青少年群体或多或少正在经历的共性问题。自杀传染一般发生在与自杀者有相似特征或相同经历的人群中,导致学校成为自杀行为的高发场所。

基于上述理由,有必要转变思路,从“守株待兔”式的个体心理辅导,转变为“主动出击”的多层次服务机制,建立起一种朋辈之间守望相助的心理支持网络。朋辈咨询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已有多年实践积累,多以线下方式开展,如设立心理健康班委、由心理学研究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班辅导等,被证明是对心理辅导室模式的有效补充。采用“互联网+朋辈咨询”模式,对青少年有更强的适用性。

首先,青少年倾向通过社交媒体与同龄人交流获得心理支持。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一项针对13至18岁青少年的研究发现,青少年从社交媒体上获得了加强友谊(81%)、多样化群体互动(69%)以及在遇到困难情况下的支持(68%)等正面反馈。

其次,网络的匿名性可以降低当事人的病耻感,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愿谈及的心理困扰,可以在网络空间中用虚拟的身份畅所欲言, 不必担心家长或老师的管教和责备或是同学的嘲笑,群组成员可以产生一种类似“戒酒互助会”的效果,即成员间相互交流经历、诉说苦闷,相互支持鼓励,共同解决问题并帮助他人。

最后,利用从众心理可以实现群体性心理干预。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只要树立起群组内部乐观向上的整体氛围,就能够借助群体的力量对个体发挥影响。

为此建议,建立起学生之间守望相助的支持网络,发展“互联网+朋辈咨询”模式,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和倾听彼此的烦恼,在受到帮助的同时也成为提供帮助的人,使得学校氛围更加友善。具体建议如下:

《教育蓝皮书》曾根据媒体报道,对2013年全国中小学生自杀问题作出调查。在收集到的79个自杀案例中,有27个孩子留下了遗书。根据公布的遗书内容,调查人员发现大多数的孩子都对生命和亲情表现出了诸多眷恋,并对未知的死亡表现出恐惧和迟疑。仅有1例表示自己对生没有眷念,决然要死。

据统计结果表明,学习压力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因素。

压力主导型自杀在中国中小学生的自杀中占绝大多数

(一)确保网络心理互助的可控性。

一是建议在条件成熟的中学先行试点,将朋辈互助网络限制在校园局域网,方便后台管理;二是借鉴知乎等网络问答平台架构开设“树洞”版块,供本校学生匿名发帖,倾诉苦闷、宣泄情绪,允许以匿名或实名的方式进行回复;三是由管理员负责对发布内容进行筛选,对含有负面行为诱导性内容进行屏蔽或限流;四是确保网络匿名性,非必要情况不要联系发帖当事人或家长,建立起学生对校内网络平台的信任。

(二)动员多方力量参与正能量引导。

一是同学之间互助。很多情况下,相比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咨询师,青少年更需要的是倾听的耳朵和感同身受的共鸣。建议鼓励本校学生参与网络交流,分享生活体验、开导同伴,对于热心助人的学生给予评优、评奖鼓励,并颁发社会服务证书。二是家长志愿者参与。很多家长被青春期的孩子拒之门外,迫切地想要进入孩子的内心,因此具备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从家长中挑选出有耐心、有能力的志愿者,对他们进行心理学培训,让他们以他者父母的立场,开导遭遇亲子关系冲突的学生。三是专业心理服务团队把控局面。专业团队可以是本校心理咨询教师,也可以是政府购买的社会资源。当讨论出现不良势态苗头时,必须由专业团队介入引导舆论走向。

(三)将校园朋辈互助网络的管理经验运用到社会性网络平台。

由网信、网安等部门联合网络平台运营商,深入调查和发现QQ群、微信群、豆瓣小组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存在的青少年相约自杀群体,避免采取封号、解散群组等处理方式,导致有心理困扰的青少年群体地下化、分散化,最终滑向孤独与黑暗的深渊。建议引入包括志愿者、专业心理团队等社会力量,对群组成员进行心理干预引导,将“相约自杀群”转变为“阻止自杀群”。

猜你喜欢
朋辈青少年校园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论朋辈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