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怎样从溪沟游向大海

2021-08-19 08:22段奇清
知识窗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家鱼刺鲈鱼

段奇清

有人在小潭、小溪中安于现状,有人却向往浩瀚的大海。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如此图景,宛然飘忽空灵、美轮美奂的仙境!可遗憾的是,它只是在人迹罕至的僻静之处。

一遍遍诵读这篇美文,我一直以为,柳宗元笔下的这些鱼应该是鲦鱼,或者是鲫鱼。在有着“鱼米之乡”之称的我之家乡,这样的鱼特别多。在清澈的水中,它们往往给人一种静如处子、动若脱兔的美。

美则美矣,可它们并非鱼类中的上品。与之一类的,还有鳑鲏鱼,这种鱼与鲦鱼一样,也是一种很小的鱼,全长约3厘米至10厘米。鲦鱼和鳑鲏鱼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身小多刺。

这里所说的刺,不是指作为脊椎的那条大鱼刺,而是分布在鱼身兩侧的、独立的细小鱼刺。这种小鱼刺被鱼类学家称作“肌间骨”,它是由结缔组织不经过软骨阶段,直接骨化形成的膜性硬骨,是成骨细胞成为成骨组织的方式之一。

肌间骨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支撑肌肉,就像人类的骨骼一样,另一个作用是用于传导肌肉力量。这些肌间骨是鱼控制身体的“工具”,辅助它们进行各种细微的行动,从而操纵自己的身体在水中灵巧、自如地游动或跃出水面。我们常说的“鲤鱼跃龙门”,就是鲤鱼借助肌间骨来完成的。

根据鱼类学家的研究,并不是所有的鱼都有肌间骨,即使在有肌间骨的鱼中,不同的鱼的肌间骨的数量也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鱼类学家说,是由于鱼与鱼的目标不相同。有些鱼的目标是游得最快,它们从来不满足自己的游速,每天都在奋发努力。鱼要游得快,就要充分调动与发挥肌肉的作用,而不是肌间骨。久而久之,它们的肌肉变得一天比一天紧实,而肌间骨不断退化,越来越少,以至于无。

鱼类学家通过研究还得出结论:没有肌间骨的鱼,由于行动迅捷,大多比较凶猛,主要生活在波涛汹涌、无边无际的海洋中,比如海鲈鱼、石斑鱼、金鲳鱼、大马哈鱼等。即便那些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没有肌间骨的淡水鱼,如淡水鲈鱼、鳜鱼等,它们同样肌肉紧实,游得非常快,也凶猛异常。因此,这些鱼是以小鱼小虾等活物为食。

我们知道,鲫鱼、鳑鲏鱼、鲦鱼、鲤鱼等生活在内陆的江河、湖泊、潭水,甚或是溪沟与小涧中,由于性情温顺,主要吃水草等植物。相较于海鱼,它们的个儿小得多,肉质疏松,“小刺”特别多。

从这一研究中,我们得知,要让自己强大起来,首先得“立志”。我们在生活的水中要游得快,争做第一,就会拼搏、奋争。纵使做不了第一,我们也能壮实起来,从生命的小溪、小沟中游向宽广浩瀚的大海。

“志当存高远”,让我们奋力地游动起来吧,力争上游,游掉身体中那些似乎很美,却限制了我们变得强大的“小刺”,这样我们的“肌肉”会更结实。

猜你喜欢
学家鱼刺鲈鱼
拆鱼刺
江东往来人 犹记鲈鱼美
一叶舟
鱼刺卡喉怎样急救
星相学家瓢虫
跟踪导练(五)4
2019是瑞士“鲈鱼年”
e言e语
讨厌的鱼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