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珠宝产业发展报告(上篇)

2021-08-20 07:56图文沙拿利柳毅付尧张晓敏王一非中宝协北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宝玉石 2021年4期
关键词:品类钻石珠宝

图文 / 沙拿利,柳毅,付尧,张晓敏,王一非 中宝协(北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 产业发展环境概述

1.1 产业发展环境

1.1.1 宏观经济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各大经济体都面临经济萎缩的风险,表现出高负债、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的特点。相比之下,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015,986亿元,同比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由16.3%上升至17.5%。全年四个季度的单季GDP增速分别为-6.8%、3.2%、4.9%、6.5%,于第三季度顺利实现累计增长为正。

1.1.2 国内消费

2020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1,981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餐饮收入39,527亿元,同比下降16.6%;商品零售额352,453亿元,同比下降2.3%。值得一提的是,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回暖,可选消费在第二季度逐渐复苏,高端消费明显提振。以国际奢侈品集团销售额为例,历峰集团中国区2020第二季度同比增长47%;蒂芙尼公司中国区第二季度同比增长80%;欧莱雅集团中国区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0%;雅诗兰黛集团中国区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2%。金银珠宝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增幅自7月份开始转正,并在下半年各月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图1 2016-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同比增速

1.1.3 对外贸易

虽然人民币升值明显,全年对美元汇率涨幅为7%,但并未对出口造成较强影响,由于海外工厂生产停滞,外贸企业抓住机遇,疫情相关制造业总体出口量上升,全年货物出口总额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4%。

1.2 产业规模

1.2.1 整体规模及产品结构

根据调研统计,2020年我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零售总额约为6100亿元,其中黄金3400亿元,钻石800亿元,翡翠900亿元,和田玉300亿元,彩色宝石300亿元,珍珠150亿元,铂金及白银100亿元,其它品类共计约150亿元。

如图4所示,黄金产品在我国珠宝产业中仍占据较大份额,翡翠玉石产品、钻石产品位列其后,这三类产品共占据我国珠宝市场整体份额80%以上。

图4 2020年国内珠宝细分品类市场结构

黄金产品方面,2020年首饰用金量有所下降,但鉴于行业整体毛利率水平提高、金价上涨以及金币金条销售量的增加,黄金类产品整体的市场占比有所提升。钻石产品方面,近两年婚恋类产品平均客单价有所提高,但鉴于结婚人数下降较快,整体零售规模有一定缩减。翡翠玉石产品方面,低端产品市场得益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直播电商,覆盖的客户群体快速增加,交易频率和整体市场活力大幅提升。其余品类如彩色宝石、珍珠等在2020年发展较为平稳,规模变化相对较小。

1.2.2 珠宝相关商品贸易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珠宝玉石首饰行业进出口总额523.76亿美元,同比下降34.79%;其中进口总额316.38亿美元,同比下降47.44%;出口总额207.38亿美元,同比增长3.05%,实现连续第三年低位增长。

表1 2020年珠宝相关产品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图2 2019-2020年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零售额月度对比

图3 2016-2020年中国货物出口总额走势

进口方面,原料进口总额272.33亿美元,同比下降52.20%,占进口总额比例由上年的94.66%下降至86.08%。从各品类来看,其中黄金进口额下降幅度最大,同比下降超过7成;铂金因工业及饰品需求增加和原料价格快速上涨,进口总额增长117.2%;成品镶嵌首饰进口总额同比上涨54.5%,主要是由于国际品牌加大对国内市场投入力度、部分海外高端消费回流导致;其余主要品类如钻石、宝石或半宝石、仿首饰、珍珠等品类进口总额降幅均在20%至30%。

出口方面,2020年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人工宝石品类,出口额同比增长53.1%至4.01亿美元,说明我国的人造宝石行业仍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势头;此外,铂、银和金银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珍珠出口量出现明显下降,出口额同比下降56.3%至1618万美元。

整体来看,2020年我国珠宝进口额虽出现明显下降,但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仍占主要部分。出口量保持平稳向上的增长趋势,在印度、泰国等地区因疫情导致产能下降的大环境下,我国作为世界珠宝制造大国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2 终端布局

2.1 珠宝零售门店

2.1.1 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珠宝产业零售环节都是以“线下实体店铺为主,线上虚拟店铺为辅”的模式进行布局,零售门店作为珠宝行业直面消费者的最后一环,其发展状况直接决定行业整体的景气度。尽管近年来线上经济发展迅速,部分珠宝品类的线上份额已经赶超线下渠道,但整体而言实体门店目前仍是珠宝零售的绝对主力。根据行业调研统计,截至2020年末,全国珠宝零售门店数量约为8.1万家。

表2 内地零售网点数量超过2000家的珠宝企业

2.1.2 发展趋势

(1)渠道资源向优势品牌集中

近年来,珠宝产业“品牌化”发展趋势显著,具体体现为一些地方自主品牌的珠宝零售门店逐渐被知名度较高、品牌美誉度较好的全国性品牌和区域性品牌所取代。行业调研显示,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知名品牌连锁门店的数量占比可达85%~90%;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知名品牌连锁门店的数量占比约为75%~80%。据公开数据统计,目前有8家珠宝企业终端网点数量超过2000个,且仍在以高于行业整体水平的速度持续扩张,品牌集中度持续提升。

(2)商圈转移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城市的商业形态也随着新老城区的交替而变化,新型的综合购物中心成为新城区商圈的主力,传统商业步行街和百货商场普遍面临着客流下降的局面,珠宝零售门店的布局也逐渐从过去的街边店向大型购物中心转移迭代。目前这一趋势在不同层级城市存在一定差异,一二线城市较三四线城市和县级市场更加显著。

2.2 珠宝专业市场

2.2.1 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的珠宝专业市场已进入存量发展阶段。整体来看,产地型专业市场相对坚挺,而销地型珠宝专业市场的数量和规模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产地型专业市场方面,如江苏东海、南阳镇平等产业基地的专业市场多发展良好,经过多年积累已经成为全国水晶、玉石等原材料和产品的集散地,销售旺盛,空置率较低。特别是在直播电商的带动下,部分市场铺位出现“一铺难求”的情况。

销地型专业市场方面,业务侧重点不同的专业市场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差异。其中以批发为主的销地型珠宝专业市场持续萎缩,背后直接的原因是珠宝产业的二级批发商的生存空间持续被挤压。一方面,珠宝产业供应链日益扁平化,许多上游厂商通过线上平台和自主开发APP,可以直接面向来自全国的零售商户;另一方面,随着各大连锁品牌管理能力的提升,其对区域代理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在区域层面的代理资源进一步向头部商户集中,实力相对较弱的二级批发商渐渐被淘汰。二级批发商这一商业环节的没落,直接导致了以区域批发功能为主的珠宝专业市场进入下坡路,部分地理位置较优、处于城市中心区域的批发专业市场尝试引入一部分零售业务,而位置相对偏远的批发专业市场则只能转向其他行业或关闭。

图5 珠宝专业市场区域特性划分

2.2.2 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多数产地型珠宝专业市场的商业形态较为落后,且在生活和商业配套设施建设上比较不足,这部分专业市场在建筑主体改造以及相关配套功能引入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升级空间。

以零售为主的销地型珠宝专业市场多面临严峻的发展困境,或已停业退出,除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外,大部分省份的省会城市已无法见到以珠宝产品零售为主的大型专业市场。过去集中于这类专业市场的零售商户,已大部分转移至古玩城等综合类市场,其余则处于散落分布状态。

以批发为主的销地型专业市场普遍存在着交易功能逐渐减弱的趋势,向着“大型珠宝品牌的区域运营中心”转变,并辅以金融、质检、包装、物流等配套功能。

3 细分品类

3.1 黄金

3.1.1 行业规模

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2020年全国黄金实际消费量较2019年同比下降18.13%至820.98吨,其中首饰用金同比下降27.45%至490.58吨,达近5年最低;年内金条和金币用金同比增长9.21%至246.59吨。

根据行业调研统计,2020年中国黄金产品零售总额约为3400亿元,占我国珠宝市场整体份额的56%左右。其中黄金首饰零售总额约为2400亿元,金币及金条零售总额约为1000亿元。

3.1.2 市场表现

(1)“5D黄金”引领黄金工艺创新

2020年,黄金饰品的工艺创新主要体现为前些年几类主要产品的升级和组合,包括3D硬金、5D黄金、5G黄金和古法黄金等,其中较为突出的是“5D黄金”产品,其形质特点可视为“3D硬金”的升级产品,在韧性、硬度、光泽等方面进一步增强,很好地匹配了年轻消费者单价敏感度低、消费频次高的消费特点。

(2)“小轻新”类产品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2020年,由于金价上涨叠加疫情影响削弱消费者信心,金饰消费者的“心理预算”普遍有所下调;同时,在实体店市场份额向线上转移的进程中,低客单价产品更适应线上渠道,也推动黄金饰品向“小”“轻”的方向发展;同时工艺技术的进步也支撑了黄金饰品在“轻”“新”的方面更进一步。全年来看,5G黄金、3D/5D黄金等硬足金产品市场反馈良好,尽管平均客单价随单件克重有所下降,但凭借更高的附加值和更高的成交量,整体市场占比有所提升。

(3)“古法黄金”后程发力

根据行业调研,“古法黄金”类产品自三季度后半段起销量迅速上升。这类产品体现出单件高克重、高文化附加值、高客单价的“三高”属性,主要面向中高收入消费群体。这类消费者消费能力较强,但家庭综合支出负担较重,消费也更为理性,因此在上半年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普遍削减了非必要支出;下半年起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其消费也出现了强烈的反弹。

图6 2016-2020年国内首饰用金量走势

图7 2020年不同工艺的黄金饰品销售额占比

图8 2016-2020年国内结婚登记对数走势

3.2 钻石

3.2.1 行业规模

2020年,国内三大结婚季中的两个——2月和5月都因疫情而导致婚礼普遍推迟。这一情况使得近年来已呈现连续下降趋势的结婚人数下降幅度进一步扩大,从而影响了钻石饰品的最大基本盘,即婚恋产品的消费基础。据民政部数据,2020年国内结婚登记813.1万对,同比下降12.2%。

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钻石交易所交易总金额累计为39.02亿美元,较上一年下降7.9%;通过上海钻石交易所海关报关的一般贸易项下成品钻进口总额14.24亿美元,同比下降23.1%;全年钻石进口总额59.45亿美元,同比下降23.7%。根据贝恩咨询数据,我国全年钻石饰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约6%,相较全球钻石饰品市场零售额16%的降幅,中国市场显示出了较强的韧性。

根据行业调研统计,2020年国内钻石饰品零售总额约为800亿元人民币,占我国珠宝市场整体份额的13%左右。从下图可以看出中国的钻石饰品市场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零售额同比大幅下降,自二季度起呈现了强劲的复苏走势。

图9 2020年中国钻石零售市场各季度销售额同比变化幅度

3.2.2 市场表现

(1)消费升级

尽管整体消费规模因消费群体基数的下降有所缩减,但2020年钻石饰品行业仍体现出了显著的“消费升级”趋势。从不同克拉数产品的销售额来看,30分、50分及1克拉左右的钻石饰品销售额占比都有一定提升;厘石类产品也在首饰“轻奢化”趋势中受益而表现良好。从综合品质来看,中高端消费人群在选择购买钻石饰品时,对颜色、净度的关注较过去有所提高,而中低端消费人群仍更多关注于性价比。从产品客单价来看,年内婚恋类钻石饰品平均客单价同比增长了5%~10%。

(2)消费场景持续拓展

随着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消费者经济独立性日益提高,“悦己消费”得到快速发展,进而拓展了钻石饰品在婚恋之外的消费场景。“轻奢风”钻石饰品款式时尚、价位适中、应用场景丰富,近年得到市场追捧。特别在互联网时代,轻奢饰品以其“低价高频”的消费特点与新兴的直播电商等线上渠道高度契合,增长势头可观。调研结果显示,2020年“非婚恋”类钻石饰品市场份额占比约为25%,较2019年增长5个百分点左右。从产品类型来看,戒指的市场受欢迎程度最高,其次是吊坠、耳饰、手镯等产品。

3.3 翡翠

3.3.1 行业规模

根据行业调研统计,2020年翡翠产品零售总额约为900亿元,占我国珠宝市场整体份额的15%左右。其中线下实体渠道零售额占比约为40%,线上渠道占比约为60%。

3.3.2 市场表现

(1)原料端供应受限推动价格上涨

从供应端来看,由于近年来缅甸政府开始实行保护性政策,关停了很多矿山并限制翡翠原石出口,叠加缅甸交易公盘因疫情而取消,翡翠原石供应量进一步缩小。从平洲市场的原料交易情况来看,年内翡翠原石价格的整体涨幅约在20%~30%,其中高品质翡翠原石的价格涨幅约为40%~50%,中低端原石价格的涨幅约为10%~20%。

从消费端来看,随着原料价格的上涨,高品质翡翠成品的价格也持续高涨,涨幅达30%~40%。

(2)线上销售热度不减,消费群体不断扩大

2020年,以广州四会、云南瑞丽为代表的翡翠直播电商持续火热。直播电商极大拓展了翡翠消费群体,促进了产品流转,降低了企业库存,解决了企业资金回笼问题,为近年来处于低谷的翡翠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由于主播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加之直播产品普遍价格较低,因此在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创新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调研显示,线上销售以手镯与挂件为主,各自占比为30%左右。原石的线上销售额占比约达14%,位居第三,这主要是因为原石交易具有一定“赌性”,增加了交易的趣味性,因此很多消费者选择购买原石收藏或订制。线下渠道方面,手镯的销售额占比约为50%,翡翠镶嵌饰品占比10%左右,其余为挂件、戒面等产品,产品类型变化不大。

3.4 和田玉

3.4.1 行业规模

据行业调研统计,2020年和田玉零售总额约为300亿元,占我国珠宝市场整体份额的5%左右,其中高品质和田玉的零售额占比约为25%。从原材料交易额来看,青海料约占45%,新疆料约占20%(其中籽料约占10%,山料约占10%),俄料约占20%,韩料约占5%。

图10 2020年不同产地和田玉原料交易额占比

3.4.2 市场表现

(1)不同产地、档次、规格的玉石价格涨幅不同

2020年,和田玉原料价格整体累计上涨约50%。从颜色来看,碧玉、白玉年内价格上涨超过40%;从产地来看,俄料和韩料因疫情影响而缺少新货,市场上以存货为主,其中俄料价格上涨30%以上,韩料价格则保持平稳。

不同规格的籽料方面,120克以下的价格快速上涨,年内涨幅超过一倍;120~260克左右的籽料价格基本稳定;260克以上的大籽料价格仍然持续上扬,涨幅约15%。收藏级别的籽料价格上涨尤其明显。

成品方面,中低端产品年内价格普遍上涨30%~40%,但高品质成品价格涨幅低于原料价格涨幅,许多玉雕工作室都减少了成品的制作及销售,呈“持料观望”状态。

(2)直播电商进一步抢占线下份额

2020年,和田玉线上零售额占比由上一年的50%提升至70%左右,虽然线上渠道偶有万元以上级别的玉石成交,但总体仍以客单价500元以下的走量销售为主,且消费粘性有待加强。

(3)机雕产品占比快速提升

随着直播电商带动行业整体市场需求增长,机雕产品以低成本、低次品率、高产量等特点,市场份额快速增加,机器加工的手镯、平安无事牌已成为直播电商等线上渠道的主流产品。

3.5 彩色宝石

3.5.1 行业规模

据行业调研统计,2020年我国彩色宝石行业零售总额约为300亿元,占我国珠宝市场整体份额5%左右。全年彩宝市场主要呈现出高端品类持续走强、中端品类表现分化、低端品类销量稳增、销售渠道多元发展、规范化程度日益提高等特点。

3.5.2 市场表现

(1)高端品类持续走强

2020年,高端彩色宝石市场关注度得到较大幅度提升,消费热情有增无减,加之上游供应链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导致产能下滑,推动了国内高端彩色宝石的价格持续上涨,其中红宝石、蓝宝石价格保持平稳上涨,上涨幅度超过10%;祖母绿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超过20%,哥伦比亚祖母绿价格上涨幅度更是超过30%。

(2)中低端品类表现分化

2020年,碧玺、月光石、葡萄石等中端宝石市场销售持续下滑,交易低迷;而海蓝宝石、尖晶石等品类市场热度较高,价格持续上涨,交易量明显增加。其中海蓝宝石年内价格上涨幅度超过40%,尖晶石年内价格上涨幅度超过30%。低端宝石在直播电商等新销售模式的带动下,市场回暖,销量稳步增加。虽然各品类市场表现不一,但从行业整体来看,由于中低端彩色宝石品类繁多,企业规模偏小,市场推广没有聚焦,价格战严重,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3.6 珍珠

3.6.1 行业规模

据行业调研统计,2020年我国珍珠行业零售总额约为150亿元,占我国珠宝市场整体份额的3%左右。从供应量上来看,淡水养殖珍珠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海水珍珠则因新冠疫情导致进口渠道受限,份额有所下滑。

3.6.2 市场表现

淡水珍珠方面,2020年我国淡水养殖珍珠产量约为500吨,较往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大颗粒、高品质的珍珠产量有了明显上升。而这一系列的变化,主要源于限养、禁养政策出台后,珍珠养殖企业通过缩减养殖规模、改善养殖环境及提升养殖技术等措施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同时珍珠养殖企业在销售渠道拓展、衍生产品研发以及珍珠文化打造等方面加大投入,实现了企业的转型,推动了行业的升级。

海水珍珠方面,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造成了上游产量下滑、进口贸易停滞等影响,同时国内海关监管趋严以及市场消费低迷等因素都给海水珍珠产业带来了严峻挑战,海水珍珠企业经营环境不容乐观。市场供应方面,调研显示2020年日本akoya珍珠产量约在10吨左右,市场价格较2019年有10%左右的涨幅;大溪地黑珍珠产量约在10~12吨之间,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与2019年基本持平。

猜你喜欢
品类钻石珠宝
丢珠宝的人
鹌鹑蛋里的钻石
时间嵌入钻石
被调包的钻石
参展推荐品类索引
钻石妙贼
珠宝被劫案
珠宝鉴定师
珠宝的 YOUNG AND CHIC
2013年三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