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缓冲器及越程距离的检验及案例分析

2021-08-21 11:35陈洪俊
机电工程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检验技术

摘要:电梯能否有效保障维修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其中电梯缓冲器及越程距离检验是一项极为重要的项目。电梯缓冲器作为电梯安全系统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电梯防坠落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安全保障措施,关系到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及乘梯人员的根本利益。在实际检验中,电梯缓冲器及越程距离的检验还需要综合其他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并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此,阐述了缓冲器的作用和类型,着重介绍了电梯缓冲器及越程距离的检验技术要求,结合检验遇到的案例对缓冲器及其越程距离的检验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检验人员提供更加详实的参考。

关键词:电梯缓冲器;越程距离检验;检验技术

中图分类号:TU8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9492(2021)12-0324-03

Inspection and Case Analysis of Elevator Buffer and Overtravel Distance

Chen Hongjun

(Ningde Branch, Fujian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Ningde, Fujian 352100, China)

Abstract: Whether the elevator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e safe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and other relevant personnel, among which the inspection of elevator buffer and overtravel distance is a very important item.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levator safety system, elevator buffer is the last safety guarantee measure in the process of elevator fall preventio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elevator operation an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elevator passengers. In the actual inspection, the inspection of elevator buffer and overtravel distance also needs to integrate other inspection items for inspection and in-depth analysis. Based on this, the function and type of buffer were described, and the inspecti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elevator buffer and overtravel distance were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Combined with the cases encountered in the inspection, the inspection of buffer and overtravel distance was analyzed, so as to provide more detailed reference for inspectors.    Key words: elevator buffer; overtravel distance inspection; inspection technology

0 引言

隨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电梯成为居民出现不可或缺的配套设施。电梯缓冲器作为电梯安全系统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电梯防坠落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安全保障措施,关系到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及乘梯人员的根本利益。缓冲器是安装在电梯底坑内的一个重要的安全部件,当电梯因上行超速或者限速器失效出现冲顶或蹲底时,对对重或者轿厢起到缓冲减速减震的作用,有效的减小轿厢因超速对乘梯人员产生的危害,进一步保障了相关人员的安全,在电梯安全系统中起到终端行程安全保护的作用。

在《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以下检测“检规”)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电梯对重越程距离,即在电梯缓冲器周围必须要设置永久性标识,且标识需要明确越程距离。而缓冲器的类型及越程距离又影响着轿顶站人空间和底坑站人空间,这两个空间对于电梯运行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对维保人员和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

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如果缓冲器损坏或者破裂以及越程距离的不足都可能造成顶层空间或者底坑空间的不足,因此本文主要从电梯缓冲器的作用、缓冲器的主要类型及缓冲器的主要技术要求进行研究,最后结合检验发现的案例分析缓冲器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故障。

1 电梯缓冲器的作用

缓冲器是一种保护电梯安全的运行装置,其安装于电梯井道底坑处,位于轿厢和对重正下方[1]。当电梯处于运行状态时,如果出现钢丝绳断裂、曳引摩擦力、控制系统失灵等故障,导致电梯轿厢超过终端层站底层或顶层时,缓冲器就可以发挥缓冲作用,从而避免轿厢直接撞底或是冲顶,最大限度保护乘客生命安全。

2 缓冲器的类型

缓冲器主要有蓄能型缓冲器和耗能型缓冲器两种类型,其中蓄能型缓冲器包括弹簧式和聚氨酯式,对于冲击能量主要是通过变形方式进行吸收。当电梯轿厢高速撞击缓冲器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反弹,这种缓冲器适用于额定速度不超过1 m/s的低速电梯[2];耗能型缓冲器主要是通过液压缓冲器内部介质移动来消耗冲击能量。当电梯轿厢高速撞击缓冲器时,缓冲器的液压油会将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削弱冲击力,在任何速度的电梯都适用。

3 缓冲器检验的技术要求

3. 1 缓冲器的技术要求

当电梯行驶至井道下部时,若是钢丝绳打滑或者超载等原因还会继续下降,但是下降速度达不到限速器的动作速度。当下限开关处于不工作的状态时,轿厢依旧会继续向下运行,此时底坑内缓冲器可以减缓冲击。当电梯轿厢对弹簧缓冲器造成较大冲击时,通过弹簧变形可以吸收冲击动能[3]。但是,在动能释放的过程中,弹簧在被压缩时会吸收能量,并需要反复动作才能将所吸收的能量消耗掉,这也就是弹簧缓冲器的缺点[4]。我国规定弹簧缓冲器只能应用于额定速度不超过1 m/s的低速电梯中应用。液压缓冲器多用于额定速度大于1 m/s的电梯中,缓冲距离要求在150~400 mm 。在低于缓冲容量的条件下,以不同速度撞击缓冲器,其动态特性缓冲曲线形态不能存在较大差异,行程不得低于缓冲行程的85%。3. 2 顶层空间的技术要求

根据《检规》中3. 2项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第(1) 款规定[5],当对重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①电梯轿厢导轨所提供的进一步制导行程不得低于0. 1+0. 035v2 m;②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厢投影部分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 0+0. 035v2 m;③除开导靴、钢丝绳附件外,井道顶部最低的部件位置与轿顶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小于0. 3+0. 035v2 m;而与导靴或滚轮、钢丝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或部件最高部位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0. 1+0. 035v2 m;④在电梯轿厢顶部应当留有不小于0. 5 m×0. 6 m×0. 8 m的任意平面朝下的空间,目的在于保障轿厢顶部作业人员及电梯设备本身的安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若是采用減行程缓冲器,且有效监控电梯驱动主机正常减速时,0. 035v2值可以用以下值替代:①电梯额定速度小于或等于4 m/s ,可以减少到1/2,但不得低于0. 25 m;②额定速度大于4 m/s时,可以减少至1/3,但不得低于0. 28 m 。若是当电梯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进一步制导行程不低于0. 1+0. 035v2 m 时,检验人员必须要仔细测量和核对电梯井道顶层空间的尺寸和大小。在测量时一方面要严格按要求进行,落实安全保护措施;另一方面也应设立好警示牌,保证其他乘客的安全[6]。当电梯位于次顶层平层时,检验人员进入轿顶并详实记录好各项数据。将测量数据与规定数据进行比对,判定顶层空间是否符合规定。通过对电梯顶层空间进行测量,有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避免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3. 3 底坑空间的技术要求

根据《检规》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对于底坑空间要求如下:当电梯轿厢完全压在缓冲器上时,底坑空间应满足以下条件:底坑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且该空间可以容纳下一个不小于0. 5 m×0. 6 m×1. 0 m的长方体,不论平面朝向[7]。电梯轿厢最低部件与底坑底面的垂直距离应大于0. 5 m 。但是当垂直滑动门的部件、护角板和临近井道壁之间,以及电梯轿厢最低部件与导轨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0. 15 m 时,自由垂直距离可以减少0. 1 m 。底坑中固定的最高部件和轿厢最低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应大于0. 3 m。

4 案例分析

4. 1 案例分析一

(1) 案例概述

对重压缩缓冲器时,补偿链导向框先于缓冲器完全压缩时产生刚性碰撞,导致缓冲器缓冲功能失效,如图1所示。

(2) 原因分析

该台电梯监督检验时现场测量数据:对重缓冲距离250 mm ,聚氨酯缓冲器高度150 mm ,补偿链导向框与垂直方向上对重板距离270 mm ,如图2所示。在检验试验时3. 10、3. 16、8. 6都能符合 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中缓冲器的相关项目要求。

根据 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10. 3. 1缓冲器应设置在轿厢和对重的行程底部极限位置。轿厢投影部分下面缓冲器的作用点应设一个一定高度的障碍物(缓冲器支座),以便满足5. 7. 3. 3的要求。对缓冲器,距其作用区域的中心0. 15 m范围内,有导轨和类似的固定装置,不含墙壁,则这些装置可认为是障碍物。补偿链导向框通过螺栓固定在导轨上。根据实际测量导向框并不属于该规定中的障碍物[8]。但由图1可知对重侧缓冲器的运行过程中,对重侧压缩缓冲器时补偿链导框先于缓冲器完全压缩时与垂直方向板产生刚性碰撞,导致缓冲器无法完全能压缩,导致缓冲器缓冲功能失效。从图3中可知,对重完全与导向框碰撞时聚氨酯缓冲器只有20 mm的压缩行程。按90%算,聚氨酯缓冲器的压缩行程为135 mm ,则缓冲器补偿链导向框向下至少移动115 mm ,才能保证缓冲器完全压缩[9]。

(3) 处理意见

将补偿链的导向框往下调整,补偿链导向框至少向下移动115 mm ,保证缓冲器能够完全压缩。

4. 2 案例分析二

(1) 案例概述

定期检验时,当电梯进行完8. 6项空载曳引力试验后发现电梯一直无法运行,继而发现对重侧缓冲器没有复位,同时可以知道进行8. 6项试验对重压缩缓冲器时,对重缓冲器电气开关的撞杆与底坑地面发生了刚性碰撞,这样极易引起撞杆的变形,造成与缓冲器电气开关相互错位而失效,同时也存在间接损坏缓冲器的风险。

(2) 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对重缓冲器电气开关撞杆离底坑地面的垂直距离只有185 mm ,如图4所示,而根据 GB 7588-2003中10. 4. 3. 1项的要求,该电梯的对重缓冲器可能的行程不应小于0. 0674v m ,约等于206 mm ,现场查看缓冲器铭牌,厂家将其行程设计为210 mm ,由于185 mm<210 mm ,显而易见,对重在完全压缩缓冲器之前,撞杆便会提前与地面发生撞击接触,而这个缺陷容易使 TSGT7001-20093. 16项规定的:“缓冲器必须固定可靠无损坏,验证耗能型缓冲器柱塞复位的电气安全装置应有效”等要求得不到保障。同时,由于缓冲器电气开关撞杆前端较为尖锐,试验后部分插入到底坑地面的水泥中去,造成对重离开缓冲器后,缓冲器依然无法复位,根据 TSG T7001-20098. 2项“缓冲器完全复位的最大时间限度为120 s”的要求,此项同样不合格。间接原因是:使用单位在对底坑做防水工程时,地面涂抹了过厚的水泥层,使缓冲器在整个压缩行程中,电气开关撞杆与底坑地面没有保留足够的安全距离。

解决办法是将缓冲器开关撞杆投影下对应的足够面积的水泥挖掉一定深度,深度至少应满足当缓冲器按设计要求完全压缩时,撞杆底端端部不会触碰到底坑地面[10]。

5 结束语

电梯缓冲器及越程距离检验对于电梯正常安全运行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都属于 B 类检验项目,有一票否决权,是判定电梯检验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从缓冲器的作用和类型,电梯缓冲器及越程距离的检验技术要求结合检验遇到的案例对缓冲器及其越程距离的检验进行分析。在日常检验中,必须要综合全面考虑,认真仔细检查,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不仅要确认现场相关参数资料,還要从多种角度去思考,以有效遏制风险发生,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卢志远,文辉辉,商广锋. 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对重缓冲器附近技术数据的标定研究[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9,35(7):20-23.

[2]陈路阳,戴凤俊,庞秀玲.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理解与应用[M]. 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3]刘涛,王刚, 师永峰,等. 浅析电梯对重越程距离的确定和检验[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9,35(7):58-62.

[4]耿延庆. 曳引驱动电梯顶部空间和对重越程距离的计算和检验[J]. 中国电梯,2020(9):58-61.

[5] 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含1、2、3号修改单[S].

[6]蒋克醒. 曳引驱动电梯监督检验时3个容易忽视的地方[J]. 中国电梯,2021(9):34-35.

[7]李亚伟,王尚,杨新明. 一起电梯对重冲顶事故的分析与思考[J].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21(4):37-38.

[8]先强. 如何正确检验电梯缓冲器越程及其相应项目[J].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7(10):35-38.

[9]王国能. 浅谈对重缓冲器功能失效的检验案例分析[J]. 中国设备工程,2021(6):184-185.

[10]樊云磊, 张宇. 电梯对重缓冲器最大允许垂直距离计算方法[J]. 中国电梯,2021(5):11-13.

作者简介:陈洪俊(1985-),男,大学本科,研究领域为特种设备检验。

(编辑:王智圣)

猜你喜欢
检验技术
关于手印痕迹检验刑事科学技术的研究
基于朱兰质量理念的软件装备检验技术探讨
RBI技术在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应用
RBI技术在压力容器检验中的应用
临床模拟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指纹痕迹检验的刑侦技术应用
港口门座起重机制造过程中的检验要点及应用
浅析化肥质量检验技术及改进措施
论中医诊断与检验技术的结合
电梯节能及检验安全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