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丹青

2021-08-21 09:10
老年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吴湖帆苗子刘海粟

□ 如 一

自虞至清,闺阁耽画,代不乏人。而夫妇唱和,翰墨风流者,自宋有赵德甫、李易安;元则赵子昂、管仲姬;明有陈老莲、胡华鬘,钱牧斋、柳如是;清则罗两峰、方婉仪,华新罗、方白莲。近世则以梅影书屋吴湖帆、潘静淑夫妇金石丹青唱和为最,谓之人间风雅无双;除此之外,还有刘海粟和夏伊乔、谢稚柳和陈佩秋、陈少梅和冯忠莲、张伯驹和潘素、黄苗子和郁风,等等。从他们生命旅程的点滴中,我们能感受到融入他们彼此骨子里的丹青之爱。

吴湖帆和潘静淑:绿遍池塘草

吴湖帆是20世纪中国画坛集绘画、鉴藏于一身的大家,妻子潘静淑是位富家千金,知书达理。潘静淑既无金玉纨绮之好,又不喜应酬,从小在深深庭院中接受传统的淑女教育,读书习字,吟诗作画。在吴湖帆7岁、潘静淑5岁时,二人定下娃娃亲。潘静淑虽长相并不出色,但却是吴湖帆一生的挚爱。

吴湖帆尤好蓄书画,潘静淑亦喜欢作画,他们徜徉于吴家深深庭院中。有时同赏一幅古画;有时摩挲着博古架上的古代青铜器皿;有时共读一篇诗歌,沉浸在诗意的氛围里;有时共同完成一幅画作,将其视作两人爱情的表征;有时为了吴湖帆购买一幅心仪已久的古画,潘静淑宁愿为其舍去珍爱的首饰去凑钱。

1939年6月29日,潘静淑突患腹疾,遽然不治,三日而殁。潘静淑的离去,使吴湖帆伤痛之极。他在《故妻潘夫人墓状》中写道:“呜呼痛哉!金镂长埋,佳城永闭,我心碎矣,君灵知否?”为表奉倩伤神之意,他从此更名为“倩”,自号“倩庵”。后又请篆刻家陈巨来为潘静淑刻名章10余方,钤于其遗物之上,以示悼念。潘氏下葬于沪西虹桥公墓,吴湖帆特请叶恭绰题写“梁景佳城”四字。极度悲痛中的吴湖帆,先后填词数十首,哀婉凄约,潘氏的遗物几乎被他写遍。他还毫不犹豫地卖掉自己心爱的1000余方汉印,将所得的4000元出版《梅景书屋画集》,以表达对亡妻的无尽哀思。

刘海粟和夏伊乔:沧海伊人

夏伊乔早年随父母移居印度尼西亚,家境殷实,自幼学画。1943年,她放弃优渥的生活,在刘海粟最为困难的时候来到他身边。夏伊乔的出现,给刘海粟的生活增加了新能量。

夏伊乔把自己大半生的精力都花在刘海粟身上,在照料好海老之余,她才见缝插针地拿起画笔作画。刘海粟画名在外,常常被邀请去外地参加活动,其间自会有人为其整好桌子、铺好纸笔。而夏伊乔却没有这样的待遇,在很多人眼中,她只是陪同而来的“刘海粟夫人”,但她却毫无怨言。其实,夏伊乔擅画山水、花鸟,作品秀逸清丽,遒劲潇洒。她由衷地喜爱着绘画,当刘海粟在画桌上挥洒时,她便在旁边创作自己的作品。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夏伊乔陪伴刘海粟畅游神州,二人留下许多作品。2016年,上海中国画院展出许多1956年画院筹备之初未曾公布的史料,其中就包括当时拟邀请为画院画师的一批有名望的艺术家名单,在吴湖帆提名的“甲字画家廿五人”中就有刘海粟和夏伊乔的名字。此时,夏伊乔作为画家的身份才公布于世。可见,为了刘海粟,夏伊乔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一生无怨无悔地追随在他身边。

黄苗子和郁风:亦师亦友“双子星”

黄苗子和郁风可谓书画合璧,但他们却自称是“行走在艺术世界里的小票友”。20世纪三十年代,黄苗子和郁风在上海第一次见面。在黄苗子的记忆里是在叶浅予家中见的面,而郁风则记得是由叔叔郁达夫带着她在霞飞路的漫画俱乐部相识,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黄苗子说:“我这一辈子得到最大的益处就是朋友。我原来只是中学毕业,没有什么学历,都是靠长辈和朋友的帮助,才有了一些学问。”1957年,为研究唐代画圣吴道子,黄苗子特地去广州中山大学拜访陈寅恪先生。当时,陈先生眼睛已经看不清楚,要跟着一条白线去课堂。黄苗子记得:“陈老的头脑十分清醒,博闻强识。他指导我,让我查《新唐书》第几卷第几页一些有关唐代壁画的材料,《旧唐书》第几卷第几页也有——都是如数家珍。”

其实,除了长辈和朋友在事业上的帮助,郁风才是他艺术上的良师益友。郁风曾笑着道:“我经常是他的第一个批评者,他写了字,我其实不懂,但我从艺术角度、直觉、构图等方面,给予不客气的评价。他有时候听,有时候也不听。我的画,他也批评。后来,他总说自己画画是跟我学的,其实不是。我们先后在澳大利亚生活了10年,那里地广人稀,住的房子很大。我们也有一个很大的工作室,有三个工作台,中间一个大桌子,我画完以后的颜料都不用收起来,他写完字就‘偷用’我的颜料画画。”这对亦师亦友的“双子星”就像一对神仙眷侣,羡煞旁人。

《萱草》黄苗子 郁风

猜你喜欢
吴湖帆苗子刘海粟
吴湖帆《谢朓青山李白楼》
刘海粟美术馆建馆25周年x刘海粟欧游90周年=?
艺术百家:刘晶晶 苗子烨
刘海粟雨中看戏
刘海粟雨中看戏
苗子的“调皮”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
刘海粟知错认错又出错
吴湖帆黄宾虹两大山水巨匠力作领衔诚轩春拍
苗子的“调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