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观察”与“习作”相伴

2021-08-23 11:24潘日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4期
关键词:观察小学生

潘日红

【摘要】许多学生认为作文是一件“苦差事”,讨厌作文,惧怕作文;教师提起作文,也是有苦说不出,不敢涉足。但注重学生的作文教学,帮助学生打好习作的基础,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观察情境”教作文,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是进行作文指导的有效途径,让小学生轻松写作文。

【关键词】观察情境;小学生;轻松作文

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甚至有学生为应付考试强行而背作文、抄作文。久而久之,学生怕写作文,所写的语句毫无童心童趣;内容不实在,不具体、没有个性和特点,作文几乎是同一个模式。有的学生同一类的作文从低年级写到高年级,所写的事例都不变,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是以他们对周围事物认识为基础的,并与思维、观察、情感的活动相互交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必须着力引导学生认识周围事物,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调动他们积极快乐地去观察事物,轻松地“用我手写我心、诉我情”。

一、文之有物——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

文之有物,就是作文要有内容可写,有真事可说,有真情可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境,把学生带进多姿多彩生活的源泉中。学生在写作意识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进行情感体验。但世界万物,分门别类,各种各样,不是什么都能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或者适合学生观察。所以,我们要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让学生有东西可观察,能快乐地、主动地进行观察活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细小处,选择美的事物作为观察对象,触发观察兴趣。,引导观察后,常常会发现生活中常见事情的精彩之处。如,下课了,一名学生弯腰捡起一个空牛奶盒,扔进垃圾桶,从他的动作和表情中猜猜他是怎么想的。学校举行比赛,班中有学生获奖了,颁奖时,他是怎么上台领奖的,教师和同学又以怎样的目光看他的,他当时心情如何……都可以引导学生细细观察,进行写一段话或写成一篇作文的训练。大千世界中,美的事物能让人们情不自禁地产生愉悦的情感。选择美的事物作为小学生的观察对象,会让他们因为爱美的情绪而观察得持久细致。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青山绿水,人文景观,只要留心观察,大自然中的美无处不在。美不仅有大自然的美,而且还有生活中的美。有一次,笔者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看到的最让你感动的场景。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小鸟在雨中穿梭,有的说看到教师辛苦地批改作业,有的说家长志愿者在雨中维护学校安全秩序的时候……总之,教师要有敏锐的目光,不断地从生活情境中挖掘合适的观察对象,让学生细细观察。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而且因为心情的愉悦,会产生一种表达的欲望。这就是“情动而辞发”,学生水到渠成就会用文字表达出来了。

二、文之有序——教给合理的观察方法

文之有序,就是作文要有逻辑性,不能颠三倒四、前后矛盾、主次不分、没有重点、没有条理。观察情境教作文,选择的习作题材和观察对象是相一致的,可以是为了写什么而观察什么,也可以是观察了什么而写什么。可是,观察时间和地点不同,观察的角度和距离不同,都会影响学生对作文题材的获取。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结合情境让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能集中注意力,努力去抓住事物的特点。如,拿一个苹果来课室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可以看、可以摸、可以闻、还可以尝。又如,结合《海滨小城》不同地点抓住不同景色特点,让学生去观察校园,观察后可以进行口头作文《美丽的校园》。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在观察时要注意顺序,教给学生从整体到细节,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再如,为了写好习作《我的植物朋友》,笔者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的课文《荷花》的观察方法去观察校园的桂花。回来后先让学生回忆对桂花的印象,然后放课件,让学生说说观察心得。学生们会想到文中学过的词“挨挨挤挤”“花骨朵儿”“绽开”。第二步:出示这一树的桂花,让学生说出你对桂花树的整体感受。再让学生观察完全绽开的那朵桂花。把这一朵桂花制成特写镜头课件,把它的花朵、叶、茎分步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不但认识了桂花,而且也学会了如何按一定顺序去观察事物。第三步:抓住桂花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姿态的花,让学生进行丰富的想像并说话。不同的情境,不同的观察对象,选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这样学生获取习作素材时,就不会零乱,而是有条理的,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写出的作文也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的。

三、文之有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语

在指导观察情境中,如果只注重观察对象的选择和观察方法的指导,而忽视了观察的导语,那么,观察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因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感知起到一定的调节和支配的作用。同样的一次观察活动,有导语和没有导语,导语有启发性和没有启发性,效果是不一样的。如,在指导“搞卫生”的场面描写时,可以事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搞卫生活动,并告诉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在搞卫生活动中,筆者提问:“谁干活不怕脏?怎样不怕脏?”学生们可真是畅所欲言,但就是没抓准人物动作表情的特点,东说一句,西扯一句。于是,笔者请一位学生再现拖地的情境,说:“同学们,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不过,在描述的过程中,应该按照观察顺序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呢?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他先是怎么做的,接着是怎么做的,然后是怎么做的,最后又是怎么做的?”在这样引导下,学生就很快完成了一段话的练习。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除了利用启发性的导语唤起学生的专注力,促使学生认真观察对象外,还可以把观察和想像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展开适当的想像,有机地进行语言训练。例如,在校园里观察桂花时 ,刚好一阵风吹过,散发着淡香的桂花纷纷从树上落下来,教师趁机引导:“这情景像什么?”“下雨”,同学们回答。“这是下桂花雨了,那么这满地的桂花又像什么呢?”教师继续指导。这时,学生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已经激发了,学生们各抒己见,展开了美妙的遐想。导语往往要提示学生注意描述观察对象大小、数量、色彩、姿态,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可见,教师富有启发性的导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观察情境教作文前要备好观察活动的导语。

猜你喜欢
观察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思维绘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