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泉自由流淌

2021-08-23 11:24苏丽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4期
关键词:价值观德育音乐

苏丽莉

【摘要】音乐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审美教育,是人们与美感相联系的教育,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音乐教学如何渗透德育,将德育与美育相联系呢?音乐教育与德育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紧密相连。因此,教师须将德育渗透于音乐教育中,让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获得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德育渗透

德育是学校工作之首,在小学工作当中具有相当重要且稳定的地位。2014年教育部所颁布的《关于推进学样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作用,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德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因此,笔者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倡导“乐学、善学”教育理念,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坚持“以情怡情,以美育美“的教学主张,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推行教育公平,注重学生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唤醒每个学生内心美的“火种”。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由此可见,道德价值与审美教育密不可分。音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有力手段。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音乐教育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促进教育的发展。而德育同样能够推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从而达到实现音乐课堂与德育良好发展的双重目的。因此,教师可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知行合一。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对音乐艺术能够抱有良好的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独有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学会自我缓解,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表现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推动音乐教育和谐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进而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使学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近几年,我校音乐教育的方向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教學中做到突出音乐学科特点,符合各级各类教育目标的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从多种角度唤起学生的浓厚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我校音乐教学取得初步成效。音乐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基础技能,在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那么,如何将音乐教育和德育相结合,将德育积极渗透于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是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因此,笔者结合音乐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在歌曲学唱中渗透德育内容

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形成理想的人格,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音乐课区别于其它课堂教学,它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生动、活泼、美妙和声情并茂。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好奇心强的时期。对这个世界,他们充满着各种奇思妙想,同时还有自身的独特理解。而音乐旋律的音符组合和多样表现形式更是对学生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音乐课堂上,无论是鲜明的节奏,还是丰富的和声,都直接击中了学生们情感的中心,震撼他们的心灵,并使得他们将这种震撼之感转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而且,间接地影响学生们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感,逐步提升道德观念,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并得到美的享受,从而提高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由此可见,在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好途径。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教师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德育逐步浸透学生的心里。这体现了德育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气质,升华学生道德。如,在学唱歌曲《小小少年》时,首先问少年为什么开心,引导学生联想现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再设置问题:为什么越长大越烦恼?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成长道路上的一些烦恼,面对自己的内心,明白这种烦恼也是人生的一种体验。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德育,可以让学生体会音乐,体验人生。同时,不仅能让学生加强对歌曲的掌握,还能引导学生对自己日后的人生进行思考。

(二)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艺术活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体系。首先,教育观念的更新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德育,把德育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其次,德育方法、德育技巧、德育形式要不断改革。学生的思辨能力尚未成熟,教师需要通过学习歌曲背后的故事,采取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向学生介绍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诉说音乐表达。这是一种能够更好地传达人们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

例如,在教学生唱《游击队歌》时,笔者首先介绍这首歌的时代背景,如,讲述“地道战”“地雷战”“伏击战”“闪闪红星”“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抗战时期发生的故事,详细讲解故事中涌现的英雄少年,引导学生对英雄们产生敬佩之情,从而将爱国教育渗透于日常音乐教学工作中,促使学生产生爱国之情,让学生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且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从而落实新课标中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体系的目的。

(三)音乐教育能引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规范学生自身的道德行为。音乐是一种感性艺术形式,音乐作品可以打动人的心灵。所以,学生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学习怎样消除人与人之间隔阂,懂得如何主动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音乐教育中会有合唱形式的表演环节,这种表演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们学会合作,从中领悟集体的凝聚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演唱、伴奏、舞蹈、器乐合奏等方式,让学生发动全身感官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爱,综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学习能力。例如,通过教学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使学生学会团结友爱,懂得相互帮助的同学之情。在教学中,教师亦可以组织一场情景剧,全班学生参与。通过生动形象的情景剧表演,让学生体会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到困难后,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可以助力集体走出困境,让学生深刻体验合作的意义。在这过程中,将《新课标》中的美育工作贯彻落实到现实。

二、乐曲欣赏与德育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音乐教育的目的旨在挖掘、发展少年儿童潜在的音乐素养,树立终身学习愿望。可以看出,小学教育教学不断推进德育教学。而德育所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体会人类对和平、友谊、美好生活等的愿望和追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掌握美的感,以及通过学习展现美,最后能够创造美。音乐欣赏教学将音乐作品作为媒介,通过听觉艺术,产生丰富的联想。音乐欣赏教学利用了音乐本身的美来陶治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对美的认知,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也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新课标》要求我们突破条条框框,打破陈旧传统教学观念,且强调,让我们从以往的纯知识、纯技能的学习转向人文素养的培养,多角度、多层面地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参与、感受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此,教师如何充分利用音乐,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开展:

(一)听内容:例如,三年级学生在欣赏管弦乐组曲《红旗颂》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建国初期的历史,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情绪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这种爱国情怀深深感染着学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初期时所经历的风雨,从而让学生对于自己现在所享受的美好生活产生珍惜之情。通过歌曲旋律,体会祖国江山的壮丽,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教与学,以及欣赏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道德情操也隨之升华,以增加学生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这也体现了德育渗透音乐教育,以及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听历史:比如,通过欣赏电影《我的祖国》,了解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它充分体现抗战时期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智慧。学生在掌握音乐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祖国的历史,明白当前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建立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的观念,以及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体系。

(三)听民族特色音乐:音乐作品同其它文艺作品一样,都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如,通过欣赏《渔舟唱晚》,听民族器乐发出的独特音色,了解民族乐器。并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享受民族艺术美。这样,可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之情,指引学生主动学习、了解民族乐器,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

三、课外音乐活动与德育的联系

音乐课堂不仅可以向学生讲解课本的音乐知识和歌曲,还可以拓展学生思维,扩宽学生视野。时代的更新必须伴随教育的更新,音乐教师必须走开放式教学之路,把德育寄寓于各种课型之中,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与时俱进。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美好品德的重要途径。现代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具有爱美、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借助这一特征,学校可以组织舞蹈队、合唱队、鼓乐队、器乐队,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平台。学生只有懂得协调与合作,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演出的成功。例如,建立鼓乐社团初期,教师经常让学生感受节奏的统一,让学生服从集体,服从指挥。且在练习中逐渐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从单声音节奏过渡到多声部节奏,通过刻苦努力的训练,使学生明白,一首完整作品的展示,需要在集体合作中“求共性,去个性”。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意志,同时,学生的集体主义观也得到了培养。多年来,我校鼓乐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体现了德育和音乐的有机结合。同时,成功擦亮了我校的德育品牌,打响了我校的鼓乐美育招牌。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主动感受音乐,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逐渐渗透德育,将德育与音乐教育有机结合。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明确其在教学课改中的位置。并有效将德育与音乐教育相互渗透、交融,使学生追求美好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健全学生健康人格,使学生成为拥有高贵品质的优秀人。教师充分发挥音乐课堂和德育的作用,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钟钰蕙.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学中[J].百花园地,2013(12).

[2]牛秀丽.将德育理念融入小学音乐教[J].课程教育研究,2015(1).

[3]易建华.音乐课堂中德育的渗透[J].教育,2018.

责任编辑  李  源

猜你喜欢
价值观德育音乐
我的价值观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音乐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音乐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