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无伤之死说保密

2021-08-23 02:20王丹誉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1年7期
关键词:武帝司马懿傻子

王丹誉

公元前206年,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曹无伤,因为自己的一句“闲话”引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也差点引发楚汉战争提前爆发。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又是项羽无意之中说出了这个小人物曹无伤的名字,而使局势立刻出现转机。最终“沛公间至军中,立诛杀曹无伤”,事情才算告一段落。

那么这个弱小可怜的曹无伤,是怎么卷入这场激烈的斗争的呢?就是因为他告诉项羽,“沛公居山东时……今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运,此其志不在小”。这句话可不简单,在两军阵前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情报,影响双方决策,引发战争。同样,因为项羽无意间说出了这个传递情报的曹无伤,导致一触即发的紧张形势出现缓和,相当于亲手把自己的情报员交给对方。最后,刘邦诛杀曹无伤,掐断了出卖自己情报的源头。

汉成帝时代,重臣孔光领尚书事,成了中枢机构的首长。汉武帝时代重臣几乎不得善终,仅丞相就有7人死于非命,也只有孔光领尚书事十余年却能平安无事。他的职务又被称为“典枢机”,掌管国家最高机密。孔光特别注意保密,他坚持把自己奏章、文件的草稿全部销毁。回到家,对自己的兄弟、妻子和孩子只字不提朝中政事。家人出于好奇就问他:“宫廷内温室种的树长什么样啊?”孔光听罢,眉头紧皱,沉默不语。这个“不言温室之树”典故被传为保密史上的美谈。至此,恍然大悟孔光为何能位居那样“高危”岗位十多年,而能得善终的秘诀。

孔子曾说过:“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同样,将不密也要失其军。

234年,司马懿与诸葛亮两军在五丈原相对峙百余日,蜀军多次挑战,司马懿却坚守不出。诸葛亮遣使者下战书,司马懿与之寒暄,绝不谈军事,却很自然地谈到诸葛亮的起居饮食情况和工作量大小。蜀使见对方没有打听军事方面的情况,就如实回答:“我们丞相工作不分昼夜,处罚二十杖以上的都是他亲自审批;饭量很小,每顿只喝几小杯粥。”司马懿不动声色,事后却告诉部下:“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果然,诸葛亮当月就病逝在军中。

“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及戎事。”在冷兵器时代,主帅个人的安危不仅是整个军队正常运转的关键,更是全军将士的精神支柱。在得知诸葛亮死讯后,司马懿叹息:“吾以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更确切地说,他不是“料”其生死,而是通过“问安”等各种方式,刺探获得详细的情报,进而作出准确判断。

相反,“密”也成就了不少历史人物。

晋武帝晚年,某夜宫中失火,武帝登上高楼观察火情。这时,他5岁的孙子司马遹连忙牵着他的后襟,把他拉到暗处说:“夜里突发意外情况,要格外加强戒备,千万不能让灯火照着您,容易发生危险(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武帝很惊喜,事后经常夸奖这个孙子,甚至他明知道太子是个傻子,也因为这个聪明孙子而没有废掉傻子太子。小皇孙就说了一句话,不仅赢得了武帝的夸奖,还保住了傻子父亲的太子之位。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有些话看似“闲话”,无意失口,却断送了曹无伤们的身家性命,也引發过无数次的“鸿门宴”,许多场的“楚汉战争”。同样,千秋史册也留下“不言温室之树”等美谈,载入了“暮夜仓卒,宜备非常”等佳话。

猜你喜欢
武帝司马懿傻子
败而不伤才能笑到最后
降龙骑士
“大傻子”
老谋子司马懿
老谋子司马懿
学傻子说话等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司马懿晒书露马脚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
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