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文本的层进性对学生深度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

2021-08-23 05:24刘薇
考试周刊 2021年61期
关键词:深度思维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

刘薇

摘 要: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课程,“思想性”是其灵魂所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由于种种原因,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施中,应试教育倾向性还是颇重。在更多的时候,教师不自觉地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情感的培养、素养的提升有所忽视。因而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也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青少年的长期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人才的培养。因此,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对老版本的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撰与修正。在教材中有较多的知识点在七、八、九三个年级以逐渐层进的方式展开。文章以法治教育内容为例,通过文本分析初探教材对学生深度思维的培养,进而达到培育学生的法治思维这一教学价值。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深度思维;法治教育

一、 道德與法治教科书中法治教育内容的层进式构成

(一)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法治教育内容的架构分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以“法律在我们身边”和“法律伴我们成长”为主题,告诉学生法律的基本知识及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为我们生活保驾护航。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涉及了法律,主要是从规则意识出发,让学生认识到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民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学会学习和践行道德和法律规范,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治意识。八年级下册第一、二和四单元分别以“坚持宪法至上”“理解权利和义务”“崇尚法治精神”为主题,以培养初中生的宪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树立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从国家的角度让中学生认识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树立法治信仰。

纵观《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法治教育内容,每册力求在以初中生日常生活为基础、学习兴趣为导向把法治教育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的现实有机整合起来,培养学生道德、心理和法律素质。从七年级对法律知识的基本了解到八年级规则、法律的再认识和对宪法意识的培养,直至九年级对依法治国的理解。教材采用的是层进式的方式逐步展开。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学时,教师必须根据最近发展区来进行教学,最近发展区即儿童自己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儿童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教材的设计从学生的角度更易理解,同时七、八、九年级的内容倾向性有各有侧重。这样易于贴近学生的思维,同时梯度的问题让学生不断思考,促进思维的深度拓展。而深度思维应该是具备较长逻辑链,具有系统思维及共生意识,能挖掘事物的根本原因,推断事物深远发展的结果。

(二)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中法治教育内容的文本分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每册的法治内容都有相应的梯度与侧重方向,下面是笔者对书本内容的详细分析。教材在每一框中都进行了不同的板块分类,主要分为“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为了将教材内容有效展示,这几个板块在教材分布中各有涉及。教师可以根据授课要求进行有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下表是初中生在学习与认识法治教育内容的方式与排布比例通过这些数据的罗列,能够更加体现出部编版教材对学生法治思维培养的螺旋式上升。

以上表格只是教材中涉及的法治教育内容的主要板块的列举个数,以及各个板块在整套教材内容中所占的比例,从表格中的比例得出,教材中涉及的法治内容课程框题有18.91%,其中“相关链接”占28%,“阅读感悟”占24%,两者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以下是对教材中每个板块设置的具体内容分析,并对其中的法治教育内容对学生深度思维的培养加以说明。

“运用你的经验”板块主要是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通过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查阅的相关资料知识来导入课题,让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下有所感悟,根据已有的概念去探究分析未知,从而让思维具有延续性。

“探究与分享”板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为具有导入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学生在阅读此类故事时,虽然是从兴趣而言带着好奇去看,但这类故事一般是由真实案例改编,无论是正面的引导还是反面的教育,让学生能从中有所悟。第二类是对某些专业知识的解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果学生有兴趣,还可以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并能相互讨论。第三类是相关法治问题的讨论课题,在阅读相关的法治故事和扩展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学生对问题会主动思考,针对课程内容的相关判断题有自己的深度思维,不断探究事物矛盾下自己的选择。

“相关链接”板块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某些重难点,为方便学生的理解对该知识点的内容加以补充。在本套教材中法治教有内容“相关链接”板块所占的比例为28%,其中包括法律条文的介绍,法律名词的简单陈列一些法治活动的相关报道等。这部分内容拓展了学生关于法治知识的广度。

“阅读感悟”板块主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材中“阅读感悟”板块的内容进行的问题探讨,以及课文内容中出现的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套教材中法治教育内容“阅读感悟”板块所占的比例为24%,其中包括学生对社会中存在疑惑的陈述,也有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等。与“相关链接”相结合提升学生法治知识,拓展了法治修养。只有广度的拓展,才具有深度思维的提炼。

“方法与技能”板块所占比例较小,主要内容是对学生以方法上的指导。法治内容板块中主要是在七年级下册“法律的基础知识”和“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有八年级上册“预防犯罪和善用法律”这几框内容中有直接性指导,其他板块都是以铺垫式的方式开展。

“拓展空间”板块将课堂的内容延伸至课后,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法律知识。

这七大板块从让学生在阅读教材中,无论是兴趣阅读还是知识拓展,再到思辨型问题的讨论等逐层递进,每个板块在每一目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达到启发深度思维的目的,让学生在思考中树立法治意识,真正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猜你喜欢
深度思维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
例谈学生高考物理思维障碍及对策
激活思维引擎,数学教学的本真追求
基于深度思维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任务设计
浅议对话教学中启迪小学生英语思维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