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苗诺夫手风琴现代作品探究

2021-08-23 07:25杨进
大观 2021年6期
关键词:手风琴音乐

杨进

摘 要:维阿切斯拉夫·谢苗诺夫是俄罗斯著名的手风琴演奏家,他创作了很多杰出的作品,其作品除了具有民族色彩和民族激情外,也不乏现代的色彩。文章以具有现代风格的《随想曲NO.2》为例,从创作背景、演奏技巧以及演奏中的音色三个部分进行介绍。

关键词:手风琴;现代风格;音乐

一、谢苗诺夫简介

维阿切斯拉夫·谢苗诺夫是当今世界著名手风琴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手风琴工程师,被俄罗斯总统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创作的大量手风琴作品极具民族色彩,同时也不乏现代色彩。将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风格融合是他的手风琴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

谢苗诺夫1946年诞生于特鲁布切夫斯克市的一个音乐世家,1960年考入了罗斯托夫艺术中专,跟随于克拉郝特金老师学习手风琴。中专毕业后,考入莫斯科格涅辛国立师范学院(现为格涅辛国立音乐学院),师从于苏尔科夫。1974年谢苗诺夫完成了巴扬专业的学习后,继续修读作曲专业并且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1988年,调入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工作,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如尤里·希什金等。

20世纪后,各种新思路、新技法在音乐创作中不断涌现,作曲家们继承传统民族音乐的同时,在创作手法上不断推陈出新,音乐旋律不再过分强调富有歌唱性。谢苗诺夫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创作,充分利用手风琴的独特性,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随想曲NO.2》是一首极具现代风格的标题性音乐,曲子应用非三度和弦叠置。旋律的进行方面,不再受到传统的平行八五度的限制,音域大大扩展,少了传统音乐常有的歌唱性,句子的结构也没有规则。演奏技巧上采用刮键、敲击键盘、抖风箱等创作技法描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

二、《随想曲NO.2》创作背景

2000年的8月1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域参加军事演习时,不慎发生爆炸并沉没,核潜艇上118人全部不幸遇难。

为了纪念这场悲剧,谢苗诺夫在2003年创作完成了《随想曲NO.2》。这是一首标题性的作品,曲名为“SOS”。这首曲子讲述了K-141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发生爆炸并沉没这一悲壮的故事,曲中大量使用了国际救援节奏型,表现了救援时的紧张气氛,将整个故事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三、《随想曲NO.2》的演奏技巧

(一)手指的跑动技巧

手指快速跑动技巧不仅展现演奏者的精湛技能,同时也能推动音乐的发展。《随想曲NO.2》中,运用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的跑动,乐曲开始是快速的同音轮指,随后有三连音模进跑动,这需要演奏者有一定的基本功才能将音乐情绪效果表现出来。右手快速跑动要求手指快而准,需与速度、力度配合才能使乐曲更加华丽与流畅。手指快速跑动的练习演奏过程中,慢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练习。慢练过程中,速度尽量放慢,同时大脑的思维要跟上手指的跑动,大脑指挥手指的弹奏。弹奏时手腕、大臂要放松,指尖力度要均匀,同时左手风箱需要平稳进行,以及注意风箱的换气点,确保音乐的流畅性。

(二)双手交替和弦的演奏

手风琴由两个独立的键盘构成,中间被风箱隔离出来,作曲家利用手风琴这一特点,常常采用左右手交叉演奏,在时间、空间上将音乐表达得极其细腻。《随想曲NO.2》中的第74—78小节采用了五个小节的非三度叠置和弦左右手交替演奏,以SOS救援信号节奏型演奏出来,将官兵们恐慌、紧张的心理表达得很细腻。演奏过程中需要左右手弹奏衔接紧密,并且每个音的力度是均匀的,这样才能完整地表达音响效果。

(三)抖风箱运用技巧

抖风箱是风箱运用中的一种特有技巧。抖风箱在音乐上通常可以表达豪放、热情奔放、气势磅礴、不安的内心,以及衬托紧张或热烈的气氛等。在视觉上可把它看作一种炫技,作曲家常常采用这一技巧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然而在手风琴演奏中,抖风箱的关键在于演奏者的持琴姿势,手风琴较大一部分的重量应该是由左腿来承担,手臂带动手腕,将主要力量集中到左手手腕,并在风箱皮带中找到适当的位置,同时琴身与身体一定要紧贴,这样风箱才能平稳。

《随想曲NO.2》中第98—108小节采用右手三连音模进,左手三抖风箱,风箱先以扇形拉开,然后风箱上方回去,最后风箱下方回去,风箱两边撞击,震动气流发出。第105—106小节,右手在抖风箱的背景下加入刮奏,在难度上有所增加,视觉和听觉上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刮奏

刮奏是键盘乐器演奏中比较常见的演奏技巧,也有人将它称为滑奏。通常用这类演奏技巧表现活泼开朗、欢快愉悦的气氛。它是一连串音阶在键盘上通过手指快速滑动产生的音响效果。刮奏分为单音、双音、和弦、握拳刮奏以及手掌刮奏等方式。刮奏时以指尖与键盘四十五度角左右的位置灵活向上或向下滑动,滑动过程中手指需要快速移动,而且力度不宜过重。

《随想曲NO.2》中的刮奏较有特色,首先是第55小节处的刮奏,没有起始音,也没有尾音。刮奏时,风箱关闭,手指在键盘上轻轻上行滑过,听觉上只有指尖触到键盘发出的声音,清脆、干净,这为音乐的继续发展做铺垫。第105—106小节在左手抖风箱的同时,右手下行滑奏,并有指定的尾音和弦,演奏时需要准确无误地抓住尾音,将那种狂野中的细腻感表现得非常极致。

四、《随想曲NO.2》演奏中的多样音色

音色,即声音的特色。手风琴作为一种键盘和声乐器,音色优美且变化多样。独奏、重奏、齐奏、合奏等都表现有不同的音色。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出现拓宽了手风琴音域,音色丰富多彩,根据不同的演奏方法,如变音器、抖风箱、触键控制等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色效果,从而也表現不同的情感。

(一)键盘敲击的音色应用

为了得到更好的乐曲表达效果,作曲家们不仅在作曲技巧上不断创新,在演奏技巧上也有所创新,刮奏、抖风箱等在视觉、听觉上为音乐增添了几分美感。敲击键盘是模仿打击乐器,敲击键盘或风箱等位置达到一定的音响效果。由于敲击过程中没有涉及音高关系,所以敲击的节奏、力度是表现音乐的关键要素,这与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内容密切关联。同时敲击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右手键盘边缘、左手贝斯、左手变音器处、风箱及风箱与键盘中间的地带都是常用的敲击位置。《随想曲NO.2》中第53—60小节也有运用到该演奏技巧,右手握拳敲击琴身,左手握拳敲击变音器处依次奏出SOS救援信号的节奏,描写了官兵们的呼救,敲击力度由弱到强,表现官兵们看到希望后对生命的渴望。

(二)手风琴变音器的应用

手风琴变音器这一简单的装置,可以将音乐变得更加细腻而流露出更加完美的情感色彩。它使手风琴的音乐变得更加绚丽和美妙。随着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出现,音色也变得更加精细,可以通过使用变音器来拓宽音域。它能够模仿短笛、小提琴、木管、长笛等乐器的声音,但是这并不是真正地把手风琴改变成别的乐器,只是改变手风琴原有的音色而已。演奏时不能为追求新意而频繁使用变音器,这需要演奏者静心思考,严格正确地使用。

《随想曲NO.2》中共使用了三种变音器,其中一个反复使用了两次,依次是大管音色→小提琴音色→大管音色→总还原音色。全曲一开始就用大管音色在低音区域奏出,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在低沉的大管音色中奏出,仿佛是灾难前的平静,预示着即将来临的灾难。直至第19小节,乐曲开始转为使用小提琴音色,细腻的小提琴声述说着灾难面前人们内心的恐慌与不安,将人物心理刻画得极其逼真。随后第61小节又转为大管音色,模拟SOS救援信号节奏型,表现了紧张的气氛。第88小节采用总还原音色,增加音乐的紧张感,同时也将音乐推向高潮,仿佛官兵在灾难中最后的艰难挣扎和求救。

谢苗诺夫通过和声、节奏、音色、旋律以及手风琴自身的各种演奏技巧等表现了灾难来了后混乱的场面以及官兵们在灾难中的奋力挣扎求生,把手风琴音乐利用得淋漓尽致,悲壮、紧张的音乐紧紧抓住了人们的心。

参考文献:

[1]林琳.谢苗诺夫两首《顿河狂想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2]韩媛媛.谢苗诺夫三首《随想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3]曹野.巴扬及手风琴风箱技术分析[J].音乐生活,2010(6):66-67.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手风琴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浅析中国手风琴艺术的流行化趋势
键盘手风琴与巴扬手风琴比较中的感悟
手风琴在法国的发展
音乐
中国手风琴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几点思考
音乐
秋夜的音乐
手风琴发展概述
学手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