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四条路径

2021-08-23 09:52赖玉芳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诵读文言文教学有效性

【摘要】本文论述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四条路径:注重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乐学;穿插小故事,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有效性 诵读 情境 小故事 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107-02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可以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提高语文水平,提升精神境界。党和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十分重视,教育部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者更加强调古诗文教学,加大古诗文比例,古诗文数量占全部课文的40%以上。教师注重文言文教学是必然要求,如何创新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使用什么有效方法进行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诵读、情境创设、故事讲述、自主探究四个方面探讨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一、注重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文言文的语言既凝练深邃、韵味十足,又富含哲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注重运用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逻辑、韵律之美。笔者多年来要求学生在语文课前用3~5分钟诵读古诗文,让学生形成课前自觉诵读的习惯。学生将文言文读通、读顺、读得字正腔圆,在诵读中体悟文中的情感、故事的内涵。对那些难句、长句,学生可能一时领会不彻底,但通过诵读就会加强理解、加深记忆、加速感悟。

在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句子的节奏、停顿、语速、重音等,以帮助学生领会文言文的内在韵味。例如,笔者执教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陋室铭》一课时,根据该文的内容,在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笔者给学生总结出“三言句,节奏为‘一/二;四言句,节奏为‘一/三或‘二/二;五言句,节奏为‘二/三或‘二/一/二;六言句,节奏为‘三/三或‘一/二/三”的节奏划分方法。学生将此方法运用到诵读中,很轻松地把握了这篇文言文的节奏规律,很快就会背诵了。诵读后,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除了通过节奏划分辅助诵读,把握文章的思路也是辅助诵读的好方法。文言文各文体有着不同的行文思路,学生诵读文言文应根据文体的特点有所区分:诵读游记散文时,教师要指導学生明确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抓住时间、线索等词语;诵读说明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诵读议论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论点、论据、论证的中心句或者关键词,以点带面。例如,在学生诵读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游记散文《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文中的线索,即“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线索进行背诵,提高学生的诵读效果。教师教会学生诵读的方法,有利于学生高效记忆和理解文言文。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乐学

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背景或环境”,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大多数文言文描述的人或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呈现文言文中所描述的景象和情节,这时候,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学生进入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表演是创设情境的手段之一。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卖油翁》一文时,笔者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表演,一人扮演善射、自矜、浮躁的陈尧咨,一人扮演从容、沉着、熟能生巧的卖油翁,要求其他学生注重观察表演者的神态、动作。扮演的学生生动地再现了故事,并对人物的性格添加了自己独特的理解。笔者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使学生明白了熟能生巧的深刻道理,课堂活跃、生动、形象,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在这节课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三、穿插小故事,在寓教于乐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可根据所讲授的内容穿插相关的小故事,以说明或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授课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到蕴涵的道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以下三种讲故事的方式,增强文言文教学效果。

第一种方式为用多媒体视频辅助讲述相关的故事情节。作为辅助手段,多媒体播放视频直观性强、图文并茂,能突破视觉限制,多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时,教师播放由陈志宏执导的《新愚公移山》动画电影片段,展示愚公精神的传承和亲情的传递。电影制作精良,打动人心。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再自然引入本课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自然地被调动起来了。

第二种方式为学生讲故事。在文言文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充分激起学生的智慧火花。教师请学生讲故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效。教师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时,可以先请学生讲一讲三国时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然后引出“长勺之战”,吸引学生的好奇心,顺势展开教学。

第三种方式为教师讲故事。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出师表》时,教师可用“三顾茅庐”的故事引入。汉朝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强占朝权,孙权占据东吴,汉室刘备听说诸葛亮是才高八斗、非同一般的卧龙,就和张飞、关羽来隆中请诸葛亮出山。第一次造访时,诸葛亮不在家,刘备等人只好失落而归。第二次刘备等人冒雪再去,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留下一封书信,明确表达敬佩之意,并诚恳邀请诸葛亮出山。第三次,张飞说要拿绳子去绑了诸葛亮,刘备耐心劝导之后,张飞、关羽再次陪同刘备请诸葛亮。这次诸葛亮在睡觉,刘备等人一直等到诸葛亮睡醒才进去拜访。诸葛亮看到了刘备的诚意,终于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国。教师讲完“三顾茅庐”的故事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忠诚于刘备的诸葛亮,对于后主刘禅,他又是如何辅佐的?”自然引入新课学习。教师用自己的学识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此种方式学生也比较喜欢,效果也较好。

四、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探究”是指教师以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为起点,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前提,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分化點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大胆提出假设,主动进行探索验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自主探究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比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太行、王屋二山当时的规模怎么样?愚公当时的状况如何?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移山的结果怎么样?怎么知道愚公参加了移山?移山这件事难度怎么样?”等等,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主探究,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在《愚公移山》教学最后,教师可以提出“假如你是愚公,你会怎样做”“你从愚公身上学到了什么”等问题,引领学生体会愚公身上敢于挑战、持之以恒、乐观积极等精神。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幸福感。

合作探究也是笔者用得较多的一种方式。教师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学习能力,巩固学习效果。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时,为了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教师可以设置“议一议”环节,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文中汉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你同意汉文帝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周亚夫和汉文帝分别是怎样的人?”“本文讲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军、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章中还有哪几处用了这种方法?”“作者为了突出周亚夫的形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原本枯燥的文言文课堂重新焕发了生机。

教师通过诵读、情境表演、讲小故事、自主合作探究四种办法,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教师教学的路径对了,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文言文就可以乐在其中了。教师应用心探寻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路径,让文言文课堂变得妙趣横生,让学生爱学、乐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赖玉芳(1970— ),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第二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方法、理论研究。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诵读文言文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