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设计 促进素养提升

2021-08-23 02:55储素芹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文本内容思维

储素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提问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发学生的沟通交流。但是很多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体验到文本所带来的美感,无法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借助于课堂提问,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内容,真切地感受文本之美,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

一、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计问题

每个学生都有对文章的独特感受,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在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都能感受文本美妙的情境,从而获得深入的体验、思维的碰撞。如在学习《小石潭记》一课内容时,教者提出问题: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作者却如此忧伤,文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呢?你能否结合写作的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作者观鱼时的心情和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教师以问题引领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与情感体验,让他们依据作者的背景资料去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有时难以主动回答问题,教师要以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问答中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写好答案再进行表达,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他们顺利地回答问题。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差异性的问题,对于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满足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对于理解力不足的学生,教师要適当降低问题的难度,能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维特点,他们能遵循一定的规律去思考问题,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并依此来设置分层问题。

二、把握提问时机,优化课堂提问

教师要合理把握提问的时机。在课前提问时,教师可以选用悬念式的方式提问,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参与思考的热情,让他们的思维活动变得顺畅,能跟随着老师的脚步去寻找答案。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提问,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经验衔接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提问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教师在提问时要强化引导,聚拢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保持较高的注意力水平,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学生观点不一致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冲突,能巧妙地记住这些矛盾,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如在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内容时,教师根据学生对腰鼓感兴趣的特点,提出问题:文中哪些语句与大家刚才描述的感觉相吻合呢?你觉得你读出了雄壮、粗犷、豪放的感觉了吗?

三、优化提问方法,形成深度理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分析文本内部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可以结合人物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人物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准确体会人物的形象。教师可以将不同的作品内容加以比较,体会作者的行文风格、创作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如让学生对比《中国石拱桥》与《桥之美》,让他们说说两篇文章的写的重点分别在哪里。学生通过深入的阅读,能够深度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两者之间的差异。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段落提问,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好奇,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去寻找答案。教师也可以通过激趣提问等方式聚拢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优化问题设计,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促进他们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猜你喜欢
文本内容思维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