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心”开始

2021-08-24 09:43修勤宝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8期

修勤宝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重视发挥非权力的影响,利用教师的人格效应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今人说:“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如果我们能多研究学生的心理,多了解学生的思想,采用“功心术”,就可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所以,沟通必须从“心”开始,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缩短距离;办事公正;以理服人;信任学生

当前的教育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学生的叛逆性很强。对于教师苦口婆心的“金玉良言”,学生往往无动于衷。他们当中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受到家里长辈的过分溺爱。这也导致他们“娇”“骄”二气全有,不服从学校、教师的管理。其实,从中也可以看出,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也没有把学生视为与自已平等的人,忽视了学生敏感的自尊心,阻碍了学生人格的正常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向多元化发展。学生对教师的人格依附性正逐渐减弱,而学生的个人尊严、行为选择、价值判断上的独立性正在增强。所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多研究学生的心理,多了解学生的思想,采用“功心术”,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方面,笔者有如下几点看法与体会: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心理距离

教师应用自已的真诚与爱心去关心和尊重学生,接近学生。有的教师受师道尊严思想的束缚,认为对学生“近则庸,疏则威”,人为地与学生设置一定的距离,维护自已“道德家”的形象。面对这样的教师,学生自然地会在心里筑起一道无形的防线。这将会成为管理班级工作的屏障。学生唯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以真诚之心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乃至信任和尊重。

在教育教学中,笔者满腔热情地工作,时刻提醒自已要多给学生师爱。遇事时,笔者通过角色互换,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假如我是学生,老师这样对我,我会怎么样呢?学生迟到或是做错事时,笔者允许学生有申辨的机会,然后再作判断,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对学生讽刺或挖苦一通。教师要切忌辱骂学生,欧打学生。一个教师若想得到学生的尊敬,必须要先学会尊重学生。一般地,教师喜欢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关系就会好、同学关系会融洽。

教师应主动深入到学生中,通过观察、谈心、咨询、调查等方式,具体了解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与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学生,并给予积极的引导。笔者喜欢在课间或课余与学生沟通。下课后,笔者不是匆忙回办公室休息,而是多与学生接触,听听他们的兴趣与追求、想法与愿望。多与学生聊天,参与学生的闲谈,可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让学生觉得教师平易近人、可亲可敬。当学生觉得教师是一个真诚的人,便会自觉地拆除心理防线,而且会对教师说真话。师生之间若以真诚之心相待,则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这样,便可在信任、理解、尊重的基础上,使班级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二、办事公正,处事要有宽容之心和仁爱之心

据调查,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学生。尤其是班干部,往往都是教师得力助手。教师对他们的喜爱比对其他同学更胜几分。而那些成绩不好,又经常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则视他们为“搅坏一锅汤的老鼠屎”。实际上,如果教师在班级中厚此薄彼,偏袒自已喜欢的学生,疏远不那么“听话”的学生,则会影响教师的威信。教师应一视同仁,办事公正,不偏心地对待学生,不歧视落后进生,这是树立教师工作威信的一个重要条件。

当然学生犯错时,教师可能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结或是疾恶太严。其实,这样处理起问题会过于生硬,结果让学生感到教师不近人情。笔者认为,为师者若能多以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思考,教育就能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宽容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而对于一些常犯错的学生,除了宽容,更应该激励。师爱是激励学生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条件。

笔者班有一位男生曾因为误会差点与另一个班级的学生大打出手。事后,笔者思索着该如何对这个学生进行教育,是否应该说“下次再这样,就等着开除吧!”或者“集体的名誉差点毁在你手里。”显然,这些说法都不易让人接受。笔者了解这个学生。他学习不积极,思想认识不高,但有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所以,笔者对他说:“想想,如果你的父母知道你今天的行为,他们的心情会怎样?如果因为这样一件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情而影响你的毕业,你会不会后悔一辈子?”这样的言语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爱他的,满足了他的自身情感、心理的需求,从而激发他潜在的上进心,以及激励着他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

三、要以理服人,以爱心和诚恳作为前提

我们平常所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学生呢?所以,教师必须牢记学生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优良品质、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没有正确思想的引导,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是难以成人才的。因此,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地和他摆事实、讲道理,这不仅让其“知其然”还让其“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他们懂道理、讲道理的自觉性。需要注意是的,批评的言语必须是诚心诚意、富有人情味的。教师要用一颗炽热的心去关怀学生,激励学生,真心实意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用真善美去唤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让学生听后觉得你是真心为他好,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而不是跟他过不去,要他难堪。“入情才能入理,通情才能达理”。冰冷的态度、过重过激的言辞,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说服的难度。只要用我们的真情去感动学生,使之感觉到批评他是为他好,那么,我们离“使学生回到正确的航向上来”这一目的便只有一步之遥了。

四、信任学生,发展个性,营造良好的班级民主气氛

每个教师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要想搞好班级建设,光靠教师个人是不行的,必须要学生的参与,尤其是建立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然而,班干部产生多是由班主任根据学生档案指定,再由学生们选举的,结果选出来的班干部并不理想。其实,教师可班干部的选举权交给学生,采用竞选的办法,让学生根據自己的特点自我推荐,找到适合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位。周密考虑,工作有魄力的担任班长,能歌善舞的担任文体委员,会写会画的担任宣传委员……做到人尽其才。这样可变“老师要我当”和“同学们要我当”为“我要当”,调动学生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而教师只需要对班级工作进行宏观调控便可以了,其余的工作则放手给学生去完成。信任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放下威严,允许学生说 “不”,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营造良好的班级民主气氛。

理论研究与实践都证明,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在决定教学的成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教育者采用何种管理方式呢?笔者认为,要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沟通必须从“心”开始。师生、同学之间互尊互爱,无论是真诚、宽容或者仁爱,目的都是建立和谐、信任、民主的师生关系。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产生自信、团结、奋进的群体心理,使班集体更充满情感、充满活力,使学生觉得“你值得我信任”“我乐意把心里话告诉你”,真正做到师生之间互相信任,以心换心,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M].刘丽,译.南海出版公司,2015.

责任编辑  胡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