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六十条》背后的故事

2021-08-24 02:30何乐乐
杭州 2021年14期
关键词:调查组毛主席中央

何乐乐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60年前,一段扎根富春大地、深入一线群众的调研,扭转了农业困难局面,为制定《农业六十条》即《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提供了坚实的决策基础依据。走进中央调查组在富阳史料陈列室,从史料中回望这段调研,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催人奋进。

一封亲笔部署信

史料陈列室左手边的展板上,有一封写于1961年1月20日的信,收件人为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毛泽东秘书田家英。“田家英同志:《调查工作》这篇文章,请你分送陈伯达、胡乔木各一份……你去浙江,胡去湖南,陈去广东……一个小组(三人)调查一个最坏的生产队,另一个小组调查一个最好的生产队……此信给三组二十一个人看并加讨论,至要至要!!!”信的落款署名,为毛泽东同志。

我看到的不只是一段印刷文字,还有四张写满字的信纸。原件收藏于中央档案馆,这封在史料陈列室展出的是复印件。来自东洲街道陆家浦村的陆人淼,从小就听长辈讲述中央调查组在富阳农村调研的故事。近年来,他一直收集相关史料,并与田家英的家属取得联系。这封信,就是陆人淼从田家英的女儿手中接过的复印件。

1959年起,我国国民经济陷入困难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农田遭受大面积的自然灾害,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出现短缺危机,党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的经济困难。

说起那段日子,许多老人记忆犹新。倪松金(1931年出生)连连摆手,重复说着吃不饱;裘开福(1935年出生)曾因极度缺盐而小腿浮肿,无法正常行走,而他的父亲不幸饿死;在裘章金(1948年出生)的记忆里,奶奶在外乞讨,家人们平时饿了连泥土和树皮都吃。

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党中央决心认真调查研究、纠正错误。毛泽东同志在1961年1月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找到经济陷入困境的原因,为政策调整作依据。几天后,他便写了这封信,组建调查组开展调研。

单是阅读这封信里的文字,我就能体会到毛主席急切的心情,而亲眼看到毛主席的笔迹,我真切地感受到党想要改善生产生活的坚定决心,连用的感叹号更是直击人心,亲自部署组建,足可见毛主席的重视程度。

一副彰显责任担当的对联

“同吃同住不同劳,敢想敢说不敢做”——展板上的这副对联,是行前田家英同志拟写的工作守则。陆人淼向我解释:“‘不同劳,是因为当时正值冬季农闲期间,调查工作又十分紧张,共同劳动势必会流于形式,耽误调查。‘不敢做,是指不对基层干部指手画脚,不能随意指挥干扰地方工作。”

1961年1月24日,由田家英带队的调查组来到浙江杭州,走进了东洲人民公社五星生产队。村里的干部有些担忧,让百姓不要说真话,中央调查组的同志们就绕过村干部,走进百姓家让他们畅所欲言。白天走夜里访,在田间在床头,组员们与社员谈心拉家常,商讨生产生活问题。

明亮的陈列室里,有一张颜色灰暗的桌子,桌子表面不是很平整,随处可见斑驳的纹路与划痕。这是60年前中央调查组用的办公桌。任志炎(1934年出生)回忆,一天的调研结束,往往已是深夜。没有电灯的夜里,燃烧着的蜡烛照亮了这一张桌子。组员们坐在长条板凳上,仔细梳理当天的内容。

比如,每次提到公共食堂,村民们都说“吃得好”“吃得饱”。调研组的同志们心生疑虑,专门召开了座谈会,鼓励大家说出心里话。会后,一位中年妇女把调查组的同志拉到一旁,大吐苦水,讲了许多问题。调查组听后便全面了解,发现食堂确实存在许多弊端。

在研究食堂问题的同时,调查组还重点分析了农业生产和浮夸风共产风。他们发现,五星大队有道无形的“防风林”:坚持按劳分配,在经营管理上兼顾生产小队、公社和国家的利益,协调各方关系等一系列做法,能够阻挡共产风和生产瞎指挥风的侵袭。

基于五星生产队的调研,田家英向毛泽东汇报。在明文规定“坚持食堂”的背景下,田家英顶住压力说真话,向毛主席反映了农村食堂的真实情况,并建议中央出台一个人民公社条例。毛主席十分重视,采纳了田家英的建议,准备研究制定。

调查组的同志们工作时严谨细致,生活中却不讲究。在陈列室的角落里,有一张卷起的竹席,由几根细线捆住。楼板上铺一层稻草,再垫上一张竹席,就成了调查组同志睡觉的“床”。陆永生的妻子金桂娥(1942年出生)还清楚地记得,基本都是破席子。

再读这副对联,我有了新的感悟。发现问题并不难,关键在于能否突破思想束缚,有勇气提出问题,调查组的同志实事求是反映问题,这正是“敢想敢说”的体现;严寒冬天里的破旧竹席,彰显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

一份心系群众的记录

玻璃柜中有一叠泛黄的方格纸,第一页清楚地写着“田家英同志在场口公社友谊管理区干部会上的讲话,61年4月11日”。继续往后看,我发现每一页纸上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我们知道这儿很困难,三年中环二饿死了35人……共产党员看到这种情况很痛心……”原环二大队会计裘开福当时也在会场,他向我描述:“田家英说到‘共产党员看到这种情况很痛心时,流下了眼泪。”

痛心、落泪,饱含深情的记录背后是一次偶发的调查。1961年春节前夕,场口公社友谊管理区环二生产大队年仅15岁的裘有祥,拐着脚到五星大队乞讨,遇上中央调查组成员。调查组了解了他外出乞讨的原因以及家乡的情况。3月,调查组就来到了环二生产大队。

走在长满野草的路上,看不到炊烟,听不到鸡犬声,调查组的成员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马上开始走访。当来到盛春凤(1928年出生)家中时,她正在炒糠。谷物的皮壳十分粗糙,没有盐更是淡而无味难以下咽。调研组的成员尝了百姓用以充饥的食物,心情愈发沉重。

经过近一个月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分析环二落后原因后,中央调查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变落后面貌的意见,并形成了调研报告。4月11日,中央调查组在叶家祠堂举行会议。任志炎(1934年出生)是大会的记录员,足足用了十页纸记录会议上田家英的讲话。

“共产党应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只能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没有欺压老百姓的权力,人民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人民群众的疾苦,就是我们的疾苦……我一定及时地向党中央,向毛主席反映群众的呼声,反映这里的真实情况……”

田家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会后,中央调查组协助解决困难恢复生产。解散食堂、发放救济粮、调整农田规划、鼓励多养耕牛、兴修水利……一项项举措,都落在了百姓的心坎上。

60年前的记录纸早已泛黄,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依然熠熠闪光。调查组心系群众,为他们的生活困境而担忧落泪,经历过那段苦日子的老人都心怀感激。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

守护者说:

小时候,我常常听长辈们讲起,当年毛主席派秘書田家英带领中央调查组到我们这里搞调查。他们收集老百姓的困难,并向毛主席汇报,后来有了《农业六十条》,老百姓吃不饱饭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正是由于中央调查组敢于直言、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老百姓生活条件才能得到极大改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央调查组在富阳开展调研60周年。作为一名东洲人,搜集史料是我的使命。陈列室的成立能让更多人不忘苦难历史,珍惜美好生活,也让年轻一代牢记共产党的恩惠,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

—— 史料收集者陆人淼

猜你喜欢
调查组毛主席中央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最高检先于调查组入津,查什么?
真的记住了
憨厚的老农
我们紧跟毛主席
李庄家青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