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与电切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观察

2021-08-25 04:48何雅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福建省厦门市36100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6期
关键词:宫腔宫腔镜瘢痕

何雅星 郝 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福建省厦门市 361003

宫腔粘连属于妇科常见病,其起病隐匿,可引起闭经、痛经、月经量减少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宫腔可发生严重损伤,诱发不孕等严重并发症,影响女性身心健康[1]。目前,临床治疗该病多以分离粘连组织,预防疾病复发为原则。宫腔镜下电切术是治疗该病常用术式,其创伤小,恢复快,术中操作精细,可减少患者出血量,利于术后机体恢复,但该手术治疗存在较高再粘连率,不利于改善远期预后[2]。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是一种新型分离技术,相较于传统电切术,其具有一次性成功率高等特点,且能有效避免电切热效应对周围组织灼伤,术中可良好保护子宫内膜,减少术后愈合瘢痕形成[3]。鉴于此,本文旨在分析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与电切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宫腔粘连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对照组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9.63±3.15)岁;清宫1~4次,平均清宫(2.18±0.43)次;病情程度:20例轻度、16例中度、8例重度;体重48~59kg,平均体重(52.04±2.67)kg。观察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9.61±3.13)岁;清宫1~4次,平均清宫(2.15±0.41)次;病情程度:21例轻度、16例中度、7例重度;体重47~59kg,平均体重(52.07±2.69)kg。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宫腔粘连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4]中相关诊断;经宫腔镜确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宫腔镜手术禁忌者;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随访中断者。

1.3 方法 两组均于月经干净3~7d后进行手术,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测。所有患者均静脉全麻,阴道常规进行消毒、扩宫等操作,超声引导下将宫腔镜置入,待明确宫腔内粘连状况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采用280W等离子切割功率、90W电凝功率,以针状电极将粘连组织分离,环状电刀切除瘢痕组织,宫底平坦展开、可见双侧输卵管开口和宫腔形态正常时停止操作。观察组予以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治疗,经器械孔将微型剪刀置入,剪开宫腔粘连处,去除瘢痕组织,术中仔细观察,避免肌层内血管出血,术后球囊压迫止血。两组术后均予以生理盐水和地塞米松冲洗宫腔,并常规口服戊酸雌二醇,2mg/次,2次/d,连用21d;口服戊酸雌二醇10d后加用地屈孕酮,10mg/次,2次/d,连用3个月经周期。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手术3个月后,以宫腔镜复查。显效:宫腔形态正常,双侧输卵管开口可见;有效:宫腔形态基本正常,大于分离前,单侧或双侧输卵管可见,但仍存在局部粘连;无效:宫腔与分离前无明显变化,宫腔创面可见内膜覆盖,子宫内膜上皮化欠佳,部分瘢痕化。(2)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3)炎症水平: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后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后,获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4)妊娠结局:随访1年,记录两组妊娠状况。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χ2=4.062,P=0.044<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手术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2.3 炎症水平 治疗后,观察组IL-8、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水平对比

2.4 妊娠结局 对照组14例妊娠,妊娠率为31.82%(14/44);观察组18例妊娠,妊娠率为40.91%(18/44)。两组妊娠结局相比,无统计学差异(χ2=0.786,P=0.375)。

3 讨论

宫腔粘连致病因素较多,临床认为人工流产、刮宫、子宫内手术等均可促使子宫内膜创伤,致使子宫内形成疤痕而引起粘连,或病毒、细菌感染时,可引起宫腔内炎症反应,促进子宫内膜纤维化,诱发宫腔粘连[5]。宫腔镜下电切术是临床治疗本病的重要方式,经宫腔镜直视,可仔细观察宫腔内粘连状况,便于精准操作,借助电刀可迅速分离粘连结缔组织,且电凝止血效果确切,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6]。但电切术存在热辐射效应,分离粘连组织时,因温度过高可引起子宫深部组织变性,并灼伤周围正常子宫内膜。电切术后创面组织液渗出较多,易形成瘢痕,阻碍内膜上皮化,导致再次粘连。

炎症反应在宫腔粘连中占据重要地位,IL-8、CRP、TNF-α可反映机体炎症水平,当体内炎症加剧时,该类因子水平迅速升高,加快炎症扩散,从而加重宫腔粘连。而手术属于创伤性操作,可刺激机体分泌炎性因子,干扰子宫内膜再生与修复。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IL-8、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妊娠结局相比无差异,表明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治疗宫腔粘连效果显著,可降低机体炎性刺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生殖功能的影响。王莉等[7]研究显示,宫腔镜下冷刀技术治疗宫腔粘连效果更佳,利于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手术时间,与本研究结果相类似。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属于微型手术,相较于电刀术,其在分离中重度宫腔粘连中效果更佳,可直接剪除粘连组织,且粘连瘢痕组织血管较少,分离过程中出血量少,而剪至肌层时,若出现损伤出血,可及时提醒操作者注意手术范围,避免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8]。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不会产生热辐射效应,对周围正常子宫内膜无影响,利于内膜组织上皮化和修复,更好的恢复宫腔内形态,通过球囊放置压迫止血,有效弥补冷刀分离止血效果差的缺陷,加之术后宫腔冲洗,利于减少炎性渗出,降低再粘连风险。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可增强宫腔粘连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手术和住院时间,减轻机体炎性刺激,促进宫腔恢复正常形态,且对妊娠结局无影响。

猜你喜欢
宫腔宫腔镜瘢痕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后病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不典型宫腔粘连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漏误诊分析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宫腔镜技术培训教学模式探讨
瘢痕也可能会癌变
超声宫腔水造影对宫腔粘连的评估分析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刨削系统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比较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