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开公众号定制给长辈的爱

2021-08-25 23:03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公号长辈国学

为了自己的母亲,王愿(化名)竟然想出用开公众号的办法,自己写文章劝导家长。夸张的标题之下,暗藏的是子女对长辈的情感。随着公众号的名声远播,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慕名前来,希望能“定制文章”发给家长。这种对抗方式对老人十分奏效,但王愿也在不断的对抗中发生了心态转变。在她看来,子女不应该只看到长辈的“烦”,也要去理解背后的“爱”。

女儿开公众号打动妈妈

王愿今年24岁,在北京一家公司负责文案写作。自打高中上学时起,她跟妈妈在很多方面就显得“不太对付”。学习之余,王愿喜欢用电脑写点小说,却被妈妈误以为是在玩游戏。文理分科时,原本想学文科的王愿,还是在妈妈和其他家人的勸说下改学了理科,甚至大学也报了不太感兴趣的理科专业。直到找工作时,王愿才第一次坚持己见“从了文”。

工作之后,妈妈依然在用转发公众号文章的方式“关心教育”女儿,这让王愿不堪其扰。母女间的矛盾,在去年年底迎来了一波小爆发。有一天,妈妈给王愿转来了一个“0元学写作”的活动链接,让她“赶紧报名参与”。王愿早先看到过揭露“0元学”背后猫腻的报道,便告诉妈妈这些活动是在骗人,学不到东西还会掏一大笔钱。但妈妈非但不听劝,反而斥责王愿不懂家长的“一片好心”。一气之下,母女二人有好几天都没说过话。

就在这时,王愿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自己说的话妈妈不愿听,可那些杂七杂八公众号里的话妈妈却全盘相信,那为什么不能开一个公众号,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成文章,再“转发”给妈妈呢?说干就干,王愿立马申请了公众号,写下了第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的深度好文:如何做一个好母亲”。文里写到,做母亲一定要宽容、耐心,这样才能更好地跟子女交流。

“为了让我妈相信是真的公号,我事先还做了不少功课。”王愿偷偷调查了妈妈常看的公众号名字,发现很多都带有“国学”二字,于是自己的公众号就起名叫“国学爱生活”。为了给公众号配头像图片,她还特意买了一个葫芦用来拍照,这样“更显得有国学的意境”。

把文章发给妈妈后,王愿小心翼翼地期待着回复。让她没想到的是,妈妈一眼就看出了自己的伎俩。“这公号只有一篇文章,也没有阅读量,肯定是你写的。”即便如此,妈妈还是明白了女儿想主动破冰的苦心,两人敞开心扉交流了一次,终于把话说开,重归于好。

公号成了年轻人“倾诉场”

劝妈妈的目的已经达到,原本“国学爱生活”公众号应该就此打住。可之后的事情发展,却出乎了王愿的意料。

两个月后的一天,一个好朋友聊天时跟自己吐槽,说因为工作上不太顺心,回到家总爱躺在床上发呆,可这样的行为却被她妈妈看作是“浪费生命”,两人还因此吵了架。这时,王愿意识到“国学爱生活”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为了解决朋友的困扰,她又写了一篇“躺下放松对身体好”的文章。朋友转发之后,效果立竿见影,她的妈妈没再批评女儿“躺床休息”的举动。

因为觉得这样与家长交流很有趣,王愿把开公众号的经历发到了网络论坛,竟然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大家纷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倾诉自己与长辈之间的理念矛盾,希望能“定制文章”开导家人。

开号半年来,王愿收到了上千条读者定制文章的请求,其中提到最多的是被家长“催婚”,希望能定制一篇“反催婚”的文章。肩负着众人的期望,王愿大笔一挥写下了“子女一生孤寡,只因父母做了这几件事情”,痛批了催婚可能招致的严重后果。再后来,她又“应邀”写下了“反堆物”“反迷信”等多篇劝解文,读者们发给家长后,纷纷表示“起到了作用”。

劝人之外自己“也有收获”

看的留言多了,王愿感受到,其实很多子女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父母好,只是不知该如何表达。“有想让父母赶快体检的,想让父亲少喝酒的,想让父母多出去旅游的……”每当遇到这样的留言,王愿在写文章时,虽然用词还是一贯诙谐幽默,但情感上明显更加真切,她也希望老人能通过文章明白子女的苦心。

一条条留言,仿佛映出了一个个家庭的生活,有的甚至能让王愿笑中带泪。一名读者说,前段时间他收到了一个陌生人的微信好友申请,备注写着“我是你爷爷”。原本以为是哪个朋友开的恶作剧,一问才知道,真的是年事已高的爷爷亲自拿发来的。原来,爷爷为了和孙子视频通上话,花了很大精力自学了手机。“父母也一样,他们背地里克服了很多困难,去努力了解孩子的生活,但孩子反而不领情。”

开了半年的公众号,看似是在帮别人,最后反而开导了自己。现在,王愿和妈妈的关系已经不像之前那般剑拔弩张,对于妈妈转发其他公号文章的做法,王愿大多时候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妈妈心意。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猜你喜欢
公号长辈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微信“看一看”带来何种新变化?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哪家出版机构公号做得最好?
原创是第一生产力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