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明华:搞创作需情景交融

2021-08-25 07:32方哲
民生周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山水画绘画创作

方哲

国家一级美术师 龚明华

先用极淡的笔墨画出虾身,再以浓墨点染头部,然后再画虾须、虾钳和虾腿,一只灵动的虾跃然纸上。

欣赏龚明华画笔下的虾,忍不住啧啧称奇,画笔之下的功力和美学格局可见一斑。

這种功力,自然非一朝一夕所成,而是源于长期历练及名师点拨。

龚明华绘画之路充满坎坷,中途差点放弃,但因心有不甘,一路坚持了下来。

今天,尽管也算小有成就,但龚明华仍保持奔跑的姿态,孜孜不倦,奋斗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

从小酷爱

1971年出生的龚明华,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龚明华从小喜欢画,特别是连环画。

“上一年级后开始学习铅笔画画,内容基本都是连环画里面的古代人物。”龚明华回忆,描了一段时间,画得像了,得到大人的赞许,自己很开心,有成就感。

在小学几年里,龚明华画了很多连环画里面的人物。在他印象里,彼时,没有专业的美术辅导,都是凭借自己爱好和兴趣临摹了各种各样的图册,看见有好看的图册,都会去临摹,一遍又一遍地临摹。因为爱好,一点不觉得累。

生活在农村,小时候的田园风光格外美好,绿水青山,生机勃发。临摹多了,龚明华也琢磨怎样去把这美丽的田园景色画进自己的画中。

多年之后忆起这事,龚明华表示,他曾花了很长时间去酝酿,那时候也谈不上创作,但总算画好了人生中第一幅写生作品,在学校美术比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

“当时也谈不上什么是灵感,但今天绘画艺术取得的成绩归功于童年的努力、老师的指导点评、家长和同学的鼓励。”龚明华说。

也不知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定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个画家,把世上美好的事物在一幅画中体现。彼时,他就懵懵懂懂觉得那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困境中煎熬

小时候的爱好,长大后要成为职业,并成为为之奋斗的目标,可不是件易事,道路崎岖无比。

龚明华在回忆起那段经历时,用“往事不堪回首”来定义。他所在的浙江义乌,是一个经济活跃的地方。改革开放后,很多义乌人投入了商海,有挑着担子在周边省份走村串户鸡毛换糖的,有走南闯北跑市场的,也有在当地开小作坊的……

上世纪90年代前后,村里的同龄人几乎都去经商了,而他却为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不是在家闭门临摹,就是在外拜师学艺。

到了该养家的时候,龚明华却没有什么固定收入来源,自然难免被家人唠叨。穷困潦倒时,他也曾经想过放弃,就安安心心赚点钱养家糊口,但又总觉得不甘。“付出了这么多,再努力一把,是不是就可能成功了。”那段时间,他时常这么想,以此来鼓励自己。

1995年,24岁的龚明华经朋友介绍拜入名师门下,经名师指导,他豁然开朗,绘画水平也突飞猛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总以此为座右铭勉励自己。为了艺术,他走遍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结识了很多朋友,有人物画老师,有山水画老师,有花鸟画老师,从他们身上,他学到了很多。

“虽历经沧桑,但收获良多。”龚明华感叹道。

寄情于画

渐渐地,他的画作有了些名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买他的作品。于他而言,这不仅是解决了生活之忧,更是一种激励,激励他不懈努力攀登心中的高峰。

如今,龚明华仍然奔波于各地学习、交流和创作,他享受这种状态。

龚明华的老师特别擅长于画虾,拜师后,龚明华勤学苦练,慢慢得到老师真传。

在龚明华的画卷中,数只、数十只甚至数百只虾,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龚明华笔下的虾,不仅鲜活生动,而且朴素自然,无需颜料加持。

同时,龚明华深知,写意画要进入高境界需精通书法。因此,他苦练书法且颇有造诣。

这点从他画的虾钳、虾须可以窥见一斑,略略几笔带过,形态尽显,活灵活现,精妙传神,让人叹为观止。

不只是画虾,龚明华还精通花鸟、人物、山水等。比如,龚明华的山水画,初看用笔简约概括、气势磅礴,细品用墨浓厚且灵动、意境深远。

在他创作的一幅作品中,茂密的森林,简陋的屋舍,炊烟袅袅,静静流淌的小溪……

他坦言,这幅画让他记起了家乡的容貌,想起了儿时的欢快时光。同时,画作流露出了对家乡的一种思恋,表达了一种思乡之情,是家乡容貌的一种外在表象,是个人客观生活感受在山水画上的凸显。

在龚明华看来,山水画创作并非是对一山一水做客观刻板的自然描绘,而是把山水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去创造一幅意境幽深、气象万千的作品。

写生多了,胸中就会有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就会在纸上描绘出心中的大山大河,表现出祖国的大好河山。

创作之外,龚明华也带徒弟,传道授业。

他表示,学习中国山水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临摹、写生、创作,了解山水画的内在精神和独特的思维表达方式。

临摹中国传统山水画是学习山水画的基础,学习古人的笔墨、构图、气韵等。掌握了一定的技法和理论知识后,要走进、感受大自然并进行写生,注重写生的作用,通过自己的感受来表达与别人不同的艺术语言,这也为以后创作积累了素材。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为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创作作品时会大有裨益。

在他看来,山水画十分强调作者的主观因素。山水画创作中,作者对自然界的认识理解,以及作者的情感流露等,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应当“以情入画”,力求“情景交融”。

许多优秀的山水作品所显露出来的气质和高雅的格调,和作者深厚的笔墨功力、具有饱满的创作激情及文学修养息息相关。如“搜尽奇峰打草稿”,提倡到生活中去,到实践中去。

“在山水画创作之前,我们一定要走出画室,到自然中去,去感受自然,并对其进行描摹,即写生。行得万里路,画得万里景,这就是不断对景写生的结果。”龚明华表示,外出写生不要求多,不是记一些简单的符号和轮廓就行的,一定要深入,看事物的外在特征和性质,分析物与物之间的异同,并记于心,这样才能在创作中有所用,不然到创作时还是无从下手或是画出来的东西失去了事物原有的属性特征,难以分清,给自己的创作带来难度,把自己引入歧途。

龚明华作品

写生多了,胸中就会有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就会在纸上描绘出心中的大山大河,表现出祖国的大好河山。

当然,他认为,还要多浏览图书、绘画作品,观看画展等,这样有利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绘画水平,“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观看绘画作品也是这个道理,看得多了,自然就会有些收获。

“每一幅作品都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是画家个人情感的表达,是把抽象的精神具象化,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给他人,就像文学家用文字来表达个人观点一样。”龚明华表示,在山水画的创作中,个人情感是动力,也是作品的原动力,在绘画作品时,我们要抓住这个原动力,为自己的绘画作品服务。

猜你喜欢
山水画绘画创作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一墙之隔》创作谈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