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件”类选文的使用策略研究

2021-08-27 04:02平思强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

平思强

内容摘要:王荣生教授的“选文分类”理论,为语文教师教语文课程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本文主要论述“用件”类选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不同教学案例,得出“用件”类选文教学策略的使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清晰地展示出“用件”的使用方式。

关键词:选文功能 用件 教学内容

当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变成教学资源之后,语文教师如何对课文进行处理以确定教学内容呢?王荣生教授建议从选文的功能分类作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

一.“用件”类选文的甄别

(一)“用件”类选文的概念

“用件”类选文主要立足于选文内容的实用价值,关心的主要是其“内容”的方面,由这篇课文引发起做其他事情或与它相关的听说读写活动。它学习的内容是通过该文本去启发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因此要侧重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去进行活动。

(二)“用件”类选文的功能

培养学生多元解读:“用件”类选文的功能就是借助这篇文章所学的内容和所讲的方法,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从而产生想法和感受。

注重学生自主阅读:“用件”类选文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自主阅读学习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是学生阅读的基石。

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用件”类选文注重学生在阅读之后获得的启发或感受。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能够有不同观点的碰撞,从而产生思想的火花。

二.“用件”类选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对于阅读教学而言,语文课程内容具体呈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文本的合理解读。第二,提炼出与文本体式相应的阅读态度、方式和技能,确定核心课程内容。第三,引导学生“整合与建构”相应的阅读态度、方式和技能。①

(一)文本解读

在确定一篇课文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之前,首先应该确定这篇课文属于哪种类型的选文。

“用件”类选文的教学内容围绕“用”字展开,因此实用性是“用件”类选文最大的特点,其关心的主要是由这篇课文引发相关的活动。

(二)学情分析

王荣生教授指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学情,依据学情的前提是了解学情,要探测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学的最终目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对象,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状态、需要的情况下,才能针对学情,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在估量学情时,要考虑学生的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两方面。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点”是关注常态的课堂教学该学什么。任何一位语文教师走进教室,都必须预设好教学点。②

1.分析课文的体式特点,梳理课文可教的教学点

语文教师素读后查阅相关文献,完成以下任务:能明确课文的体裁和题材,了解、复述、概括课文的内容;能归纳出课文的内涵主旨;能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与语言风格;能运用不同的解读方法解读不同体式特征的选文。③

2.根据不同选文的特点,确定课文要教的教学点

教学内容就是这篇选文的核心内容信息和核心语文知识。对于“用件”类选文来说,就是理解和运用课文出现的知识或信息。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目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性教学、指导性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等等。在处理“用件”类选文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有问题讨论法、补充资料法、设置情境法、分组研究法等等。

三.“用件”类选文教学的案例分析

接下来以张素玲、裴颖、常红艳三位老师执教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为案例,展示“用件”类选文教学策略的使用。

(一)教学案例分析

张素玲、裴颖、常红艳三位老师执教的《陈太丘与友期行》都有运用“用件”类选文引发学生思考这一特点,教学方法也各有其亮。三位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从知识和话题两个角度进行考虑。在对教材进行解析的基础之上,选择适合的教学点进行教学,其可取之处在于:

1.以整篇课文为教学点,让学生在掌握文言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后续的学习。如常红艳老师在课堂的开始就让学生朗读全文,纠正学生的发音,解决学生对于一些字词的疑难问题。

2.以友人和元方的对话为教学点,通过两人一来一回的交锋,分析二者的人物形象。如张素玲老师在处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一教学点时,就通过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认知,分析得出友人的形象是无信无礼,元方的形象是聪慧懂礼。

3.能够依据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引发新的讨论。如裴颖老师根据:元方入门不顾。这一教学点,引发新的议题。通过对此议题的讨论,能够更好地把握元方的形象。

4.补充关于《方正》篇的相关资料,引发学生对于“方正”的思考。如张素玲和裴颖两位教师在课堂的结尾都补充了这一资料,并提出问题。这能够引领学生揣摩编者意图,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了本文的思想启蒙作用。

虽说上述案例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已经足够用心,但依旧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教学点的选择过于冗杂,缺乏侧重点。上述三位教师在进行教学点的选择时,能够做到全面覆盖,如张素玲老师根据行文线索,不放过任何教学点进行教学。但这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识别出课文的核心部分。

2.在處理话题上,上述案例几乎都是根据某一教学点直接抛出一个单独的话题,前后没有配套的问题进行引导或呼应。如常红艳老师根据:“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这一教学点引发的话题。前后没有配套的问题,显得较为突兀。

(二)教学内容选择的建议

《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课文的关键句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以及“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第一句揭示了这篇课文想要表达的“信”与“礼”之间的含义,第二句则是引发争议之处,元方此举是否合适?

结合上述案例的不足之处,本文对《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选择提出以下建议:

1.精选教学点

《陈太丘与友期行》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信”和“礼”展开的,通过二者的行为、对话,树立了两者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元方机智聪慧且胆识过人,友人失信失礼但知错就改,二者的人物形象是多元统一而非单一对立的。

(1)与友人形象相关的教学点有: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友人惭,下车引之。这三处非常巧妙地分别展示了友人“礼”、“无信无礼”、“知错就改”的不同形象。教师在教授这一知识时,可以采用分析讨论的方法,将这三处教学点结合在一起,引出一个新的话题,启发学生的多元思考。

(2)与元方形象相关的教学点有:元方时年七岁;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在分析形象的时候,侧重于元方反驳友人话语的部分,这是这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元方作为一个七岁的孩童,面对长辈能够不卑不亢,同时在对方侮辱自己父亲的情况下,能够有理有据地反驳到对方哑口无言是十分难得的。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一知识时,可以侧重: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一教学点。

2.编排话题

“用件”类选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可以讨论。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学生各有不同的观点,不仅可以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不断地规正自己某些偏颇的观点。因此在编排话题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从“元方入门不顾。”这一教学点,可以引发“你觉得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妥帖?”这一话题。讨论这一话题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全面思考元方这一人物形象,不局限于他的机智。同时也呼应这篇课文所想表达的“礼”的部分,究竟什么样才算真正的礼呢?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在这一话题的前后需要补充相应的教学点和问题。首先要引出“礼”的含义,其次结合元方只有七岁这一事实,接着是友人对其父的辱骂以及元方的回答,最后落到“元方入门不顾”这一教学点,引发话题。通过具有逻辑性的编排,能够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考虑到更多因素,引发多元思考。

(2)从友人三次不同的反应这三处教学点,可以引发“如果你是友人,你会怎么做呢?”这一话题。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在分析人物时更为客观和全面。因此将三处教学点单独抽出进行编排,引发话题,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找到更为合适妥帖的办法演绎友人的行为,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一人物的全面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于“信”和“礼”的理解。

(3)从“《方正》篇”这一教学点,可以引发“为何将《陈太丘与友期行》归入《方正》篇?”这一话题。这算是一个课外拓展的话题,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方正”的含义,对“信”和“礼”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需要补充与《世说新语》有关的材料,如其他篇的具体含义。

王荣生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于语文教育的研究,对于语文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本文只是对其提出的选文分类理论中的“用件”类选文理论进行研究,集中在“用件”类选文使用策略之上,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例,展示“用件”的使用方式。依据这样的使用策略,让教学设计中的每一环节都科学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注 释

①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236页.

②魏本亚.语文教学点:课堂教学的基础[J].语文建设,2016(13):22-24.

③孙锦明,王从华.学科建设视域下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使用策略[J].江西教育,2018(11):14-19.

参考文献

[1]张素玲,王成军.小故事里的大道理——《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实录及点评[J].内蒙古教育,2013(01):42-45.

[2]常紅艳.《〈世说新语〉两则》教学案例[J].语文建设,2007(05):20-24.

[3]裴颖,徐飞.从“诚信”到“方正”:读出人物的率性与个性——《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实录与点评[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23):56-60+64.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
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衔接
基于企业需求《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与设计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例谈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在操作中感知 在比较中掌握
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体会
设计问题链 变告诉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