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在校本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2021-08-27 20:57周文敏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2期
关键词:剪纸创新

周文敏

摘 要:剪纸历史悠久,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态。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专门设置了剪纸的教学内容。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剪纸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及动手能力,使学生认识这种民间传统艺术的同时,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适合美术学习的剪纸内容、形式与方法,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关键词:剪纸;校本教学;创新

校本课程是新课改的产物,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设计的学习者的学习计划和方案。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是人们美化生活、寄愿未来、表达情感的直接行为方式。在剪纸校本教学中使学生对这种艺术深刻认识的同时,在延续剪纸血脉的基础上,能够激活民间剪纸这门传统艺术,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符合学生年龄的剪纸教学,让我校的剪纸课开出不一样的华彩乐章。

一、创作主题源自生活

剪纸作为民间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是人们长期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视觉产物。剪纸的内容形象源自生活。过年要贴“窗花”、结婚要有“喜花”;被誉为“剪花娘子”的库淑兰,在她的作品中大部分形象是她多年的剪纸经验加上自己的亲身感受而创作的形象。化古为今、衍变出新的过程中,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在创作主题上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剪纸艺术教学上,要让学生亲近剪纸,就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将生活中的形象纳入剪纸内容。在《美丽的小雪花》教学中,雪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美好的,一到下雪天学生高兴极了。把生活中学生喜爱的小雪花融入剪纸艺术教学中来,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更乐于进一步学习。让学生尝试剪剪小雪花,通过折、画、剪、贴等方法,一朵漂亮的小雪花就完成了。贴起来真漂亮,除了这样也可以剪成立体的,学生学习的欲望再次被调动。

剪纸这门传统艺术,它来源于生活而不拘泥于现实。剪纸的创作主题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才更能被学生接受、喜爱;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创作出新颖的剪纸作品。

二、造型 “不讲理”

在民间艺人的手里,一些物像常常进行大胆的夸张和变形,也就是我们说的造型上的“不讲理”。如一张剪纸的图像形态为:侧面造型的鸡头部、颈部,连接着正面打开的双翅膀,侧面的鸡肚子,再转变连接为正面的鸡尾巴形态。老百姓剪纸造型这样的“不讲理”。但这些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剪纸教学上,对于剪纸造型,我们要向被誉为“世界剪纸大师”美称的马蒂斯学习,在造型的塑造上富于探索和冒险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设计造型、不断求索,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剪纸作品赋予其生命力。

三、形式技法“敢冒险”

进入数字化时代,一些剪纸艺术家凭借着超常的创新意识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发现了一些新的剪纸语言,为剪纸创作形式技法上提供了新的契机。剪纸现在作为装饰画出现在许多家庭中。剪纸还可借鉴其他的艺术形式来丰富自己。如将剪纸融入雕塑中,做成立体雕塑剪纸;将剪纸融入装置艺术中,形成剪纸艺术装置;在数字化发展的时代,将剪纸艺术与动画相结合,做成剪紙动画。形式技法上的推陈出新,敢于不同的尝试与“冒险”,给剪纸教学在校本课程上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方向。

四、媒材尝试多样化

我们看到传统的剪纸多用轻薄的大红纸、毛边纸剪刻。要使我们在剪纸教学上有所创新,需要有不同载体的表达,突破原有的局限,应大胆尝试媒材的多样化,任何可以做剪刻的材料均可配合使用。在材料的运用上,要是大胆的先行者。

一次美术年会上,我们设计制作剪纸服饰,在选材上,我们思考用什么材料既适用剪纸,又能剪制成衣服,后来,我们选择了不织布,不仅可以塑形,还可用来剪纸,缝制也方便。

在平时的剪纸艺术教学中,教师要多走出去,多看,多了解,多尝试,尝试用不同的媒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才能奠定剪纸校本教学的创新。

五、艺术传承常态化

郭沫若先生“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的诗句赞誉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剪纸的传承与创新是打开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对于教师来说,依托校本课程开展剪纸教学,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剪纸文化的渗透、对美的传播的同时更利于剪纸这门传统文化的传承。定期开展剪纸艺术活动、比赛、作品展示,让剪纸艺术的传承形成常态化。

最基本的往往是最根本的,在民间剪纸艺术的时尚和趣味变化中,我们的创新不能失去民间剪纸艺术本身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库淑兰的剪纸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柯田英的剪纸作品让我们打破了造型上的固有思维;马蒂斯的剪纸作品使我们产生了改变已有形式的勇气。现代化多样性的媒材和手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平台和机会。相信剪纸教学能在校本课程上有不断的创新。我也希望剪纸艺术能衍生出新鲜的风格和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汉声文化.剪花娘子库淑兰(上下)[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01.

猜你喜欢
剪纸创新
剪纸欣赏
美妙的剪纸
剪纸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