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课堂教学赋能

2021-08-27 07:48陈旭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0期
关键词:赋能思想方法课堂教学

陈旭

摘 要:随着未来教育的不期而至,教育管理模式悄然发生变化,教师应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赋能于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地发生。

关键词:课堂教学;赋能;思想方法

作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课堂,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真正地发生、成长,是所有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理想课堂追求的是“平等、自由、倾听、合作”,教育赋能于理想课堂,怎样才能抓住教育的契机,使课堂高效而生动呢?下面谈一些自己通过教学实践的粗浅看法。

一、课上得是否有效,取决于对教材挖掘的深浅

教材是教学的魂,作为数学教师也需要研究文本,在课前对教材细细研究、慢慢品味、层层挖掘。首先看教材,要把每个词、每句话、每幅图都做足文章,吴秀琴老师就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为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  ),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  ),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  )倍……

为老师做了深入的分析,细读文本,深挖句子,三句话表达了三个层次,都有它的意图:第一层,小数点移动一位说明小数点位置动了;第二层,和运算搭界,相当于乘几或除以几;第三层,原数与现在数的倍比关系。如题:甲数乘10。可以解读小数点是向右移动了一位,也就是得到的数必须是原数的10倍,一段话的三层意思就可以这样解读,学着抠字眼、从字里行间去找数学知识点的层次关系,学生做填空与选择时就能很好地进行辨析,化解难点,突破重点,这样的课才会是实效的。

二、课上得是否精彩,取决于对问题设计的技巧

教学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小数的意义”一课,教材是借助米尺展开教学的,通过细分长度单位来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1米平均分成10份,1分米是1/10米,也就是0.1米,那么3分米、7分米呢?学生很快说出分数及小数。我再追问学生:再往后是多少?观察图后学生答出0.8米,0.9米。继续问:10分米呢?通过单位的累加学生很快得出是1.0米,于是我因势利导地发问:什么是一位小数?生1:分母是10的分数。生2: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我于是相机利用1.0米來说明,1.0是一位小数,用分数表示是10/10,分子与分母相同。又举例1.1也是一位小数,是11/10,让学生体会到小数的真正含义,分子大于分母的数也是分数,及时纠正了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时所产生的认识误区:一位小数小于零,让学生在单位累加的过程中细细体会分数与小数的勾连,对小数的认识也由表象到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我当时没有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与周密的设计,那么后续的认识将无从谈起。

三、课上得是否充实,取决于对内容整合的尺度

教师要有对教材整合的能力,如王芙蓉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近似数”就完美地诠释了对教材内容的整合,老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与添加整合,不仅使学生学得明白、悟得透彻,更使听课的老师佩服赞叹。求近似数的各种表述在教科书上并没有全部呈现,而王老师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与过硬的专业知识把求近似数的几种表述在课堂上巧妙地一一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对比一目了然,明白了文字表达的巧妙与独到,学会了求近似数的不同表述方法,对思维的系统训练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老师在细节的处理、教材的把握、学情的了解之后又经过深入的思考,综合判断,大胆整合,才会呈现出如此精彩的整合,这样一来,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丰盈,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解,同时也彰显了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经验。

四、课上得是否深刻,取决于对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课一定是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而这种渗透又是无痕的、经常的。例如,在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中,在研究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这一重点内容时,让学生根据书中提供的复式统计表思考: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合适呢?与其引导学生制作统计图,倒不如让学生将书上例2的统计图与以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作个比较,看看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发现纵轴数据的起始格与以前不同时,马上就有学生起疑了:“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我趁势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让他们自主探究。经过他们的思考、讨论,终于得出了结果。达到了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突出教学重点,还让学生发现用原有统计图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在新问题和旧知识的相互碰撞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亲自探索事物、主动地发现知识,让学生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中渐进、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让学生感受到每种条形统计图都是因为现实生活、统计的需要而产生的。

五、课上得是否活力,取决于对学生评价的多样

课堂评价语应是丰富多样、精彩干练、具有思想内涵与深度的,它不是对与错的简单划分,也不是渲染气氛的刻意表演,而是对孩子灵活思维的肯定、对孩子创新精神的认可、对课堂追求本真的体现。孩子质朴可爱的语言,让我们忍不住想触及其思想深处;孩子精彩绝伦的回答,让我们禁不住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孩子稚嫩笨拙的表达,让我们理性思考、机智应对。正确的课堂评价语可以使学生甄别对错;丰富的评价语可以使知识点得以升华;有趣的评价语可以使课堂充满昂扬的生机与活力。

在教育的变革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内化为教师的教育智慧,赋能理想课堂,才能使课堂回归教育的本真,让每一节课都能扎实有效,让孩子们的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地发生,从而实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猜你喜欢
赋能思想方法课堂教学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例谈高中数学中“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
把党的宗旨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