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2021-08-27 05:30彭晓凤龚诗涵罗心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食品行业

彭晓凤 龚诗涵 罗心

摘 要:基于海底捞ESG报告,重点分析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研究发现,海底捞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信息披露不全面且实用性不高、缺乏量化的数据分析导致客观性不强、相关内容重复披露造成可读性欠缺等问题。未来,需从统一规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标准并加强第三方机构审计、完善信息量化指标同时推进定性与定量信息协同披露、转变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理念以提升信息披露真实性和有效性几方面出发,提升食品行业信息披露整体效益。

关键词:食品行业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海底捞

一、引言

食品安全是世界性问题,而近十年在中国显得特别突出,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也为公司发展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很多公司因为食品质量导致的社会责任缺失情况致使企业经营状况面临危机。截至2018年,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超过100家,其中只有50多家企业对外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在这50多家上市公司中,本文选取海底捞作为案例进行社会责任分析,原因如下:(1)海底捞于2018年在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香港上市,截止2020年已发布两份ESG(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在港交所要求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较多,易于数据分析。(2)海底捞作为国内第一大连锁火锅企业,公司历史悠久,品牌地位突出,社会关注度高。(3)近年来,海底捞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塑料乌鸡卷”“大肠杆菌事件”等发人深省,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研究价值。

二、海底捞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案例分析

(一)海底捞公司简介

海底捞全称是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总部位于四川成都简阳市,是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为一体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2018年5月1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公司目前已经成长为国际知名的餐饮企业。截至2020年12月31日,海底捞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总计27,527,144千元,营业收入达28,614,255千元,所有者权益合计10,37,258千元。

(二)海底捞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从2018年上市起,海底捞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在提升稳健有力的财务表现的同时,密切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可持续发展,专门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建立了上下联动的ESG管理机制,并连续2年自愿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海底捞针对与公司发展密切相关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分别建立多元沟通渠道,保障股东、政府、消费者、员工、供货商、环境、社区等各利益相关方权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公司近两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整体篇幅结构有细微调整,2019年较2018年披露的信息量明显增多。本文将从海底捞社会责任报告重点披露的有关食品安全、服务质量、员工权益、运营管理、责任建设这五个方面加以分类分析。

1.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以定性文字描述为主,缺乏定量分析。海底捞2018年和2019年发布的ESG报告中,均将食品品质安全信息作为重点披露,主要从食品安全保障、严控供应链管理、食品品质与创新三方面展开。报告多使用文字如“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运营地法律法规要求,内部制定《海底捞食品安全制度》等相关制度”对食品安全体系保障进行定性描述,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及检查实践层面“在2019年3月每客每餐开始试行优化后的新版食品安全考核,4月开始执行新版考核标准”,但食品安全团队也只是“针对新开业店和海底捞总部食品安全检查出问题较多的门店进行重点辅导”,并未对实际检查出的问题加以数据统计和定量说明,且每年的披露内容趋于一致,不排除公司只是出于象征性披露的目的,导致报告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欠缺。

2.选择性披露服务质量信息,存在避重就轻现象。众所周知,海底捞以优质的服务蜚声火锅界,2019年公司通过前厅互动、后厨管理、个性化服务等智慧运营新手段打造服务至上的企业价值观,旨在树立公司良好形象。但是报告重在反映公司服务质量的高水平,“海底捞注重顾客交流与沟通,持续收集并处理顾客意见与投诉,保障顾客合法权益”,有选择性地进行披露,对顾客广泛关注的投诉意见并未说明,避重就轻,披露内容对于投资者决策而言缺乏实用性。

3.运营管理量化信息披露较多,但数据实用性欠佳。海底捞推行绿色运营,从2018年的先进管理到2019年的以低碳为理念,公司在报告中定量披露了各能源排放与消耗数据,定量指标如“温室气体直接/间接/总排放量、单位营业收入温室气体排放量、无害废弃物产生总量、单位营业收入无害废弃物产生量”以及“耗电/水/天然气/综合能源/包装材料总量、单位营业收入电/水/天然气/综合能源/包装材料消耗量”等,但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碳排放量、减排量等数据信息不曾披露。且其仅仅披露了各指标的实际发生值,并未用数据来详细测算各项目的预期值、达标值,没能就披露的数据内容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4.责任建设信息披露范围逐年递增,但仍存在披露不足。相较2018年,海底捞2019年在责任建设信息方面除了披露公益和慈善事业外,还增加了反贪污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通过“公司内部稳步加强风险管理,固化公司风险管控机制,不断完善反贪污风险管理体系,保障廉洁运营”,进一步完善对政府以及企业自身的责任担当。但报告披露更多集中在公司治理构架、建立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而在风险管理的流程效果、管制结构的绩效评估等方面披露率依然较低。

三、海底捞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建议

(一)主要问题

1.信息披露不全面且实用性不高。海底捞参照香港联合交易所2015年发布的《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指引》和国际标准,从对利益相关方重要性及对公司本身重要性两个维度出发,在信息披露时单独列示了各方最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然而其关于食品安全的披露只涉及食品安全保障、供应商准入管理等内容,倾向于向公众反映企业积极的一面,将社会责任报告當作宣传企业形象的工具,而企业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消费者对此做出的反馈报告中却只字未提,对报告使用者投资决策而言缺乏实用价值。

2.缺乏量化的数据分析导致客观性不强。通过货币计量的量化指标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报告期内公司财务变化状况和经营成果,海底捞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内容大多是纯文字的描述性分析,只有在运营管理信息披露时提供了各能源排放与消耗指标数据。且海底捞近两年发布的ESG报告均没有经过第三方机构审验,外部审计缺失,导致整个报告无法客观公正地反映公司在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建设与发展成果,报告的客观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待核准。

3.相关内容重复披露造成可读性欠缺。海底捞自2018年上市起便连续两年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社会责任意识和披露积极性相对较高,并为此建立了上下联动的ESG管理机制。从公司发布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来看,尽管披露的信息量明显增加,但对报告的篇章结构只作了些微调整,报告内容出现重复或相似的情况,且多进行选择性地正面信息披露,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无法评估,导致对报告使用者帮助有限,难以达成公司在提升稳健有力的财务表现的同时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初衷。

(二)优化建议

1.统一规范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标准并加强第三方机构审计。香港联交所自2020年1月1日之后开始施行修改后的《上市规则》及《ESG报告指引》,在ESG报告新增多项强制性披露要求,总体显示出推动香港上市公司ESG报告合规披露标准进一步向财报看齐的趋势。目前,在我国100多家食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中,仅有一半左右的公司披露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国内大多数企业还处于自愿披露状态,相关机构并未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定统一的披露质量标准和结构体系。对此国内相关部门应当尽快制定出一套系统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量化标准,针对不同性质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并切实加强第三方机构的监督审计,才能及时顺应资本市场的ESG投资趋势,从而真正推动企业的可持續发展。

2.完善信息量化指标同时推进定性与定量信息协同披露。香港联交所升级ESG报告指引,一是要求董事会参与ESG工作,二是要求披露更精准的量化数据信息。海底捞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客观性和可读性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报告披露内容非货币性描述占主导,会计直观信息很少,缺乏可比的量化指标。在未来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食品行业企业应当完善定量信息收集,推进食品安全量化指标体系构建,加强有关客观真实的数据指标披露工作,促进定性与定量联合披露,在涉及实质性议题上仍然需要提高披露程度与披露质量,发挥对报告使用者决策效用最大化的协同披露效果。

3.转变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理念以提升信息披露真实性和有效性。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颁发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引》,其中提出2018年重点污染公司半强制环境信息披露,到2020年要求强制披露,可见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政策在逐步完善。企业管理者只关注公司盈利能力和形象塑造、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是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关键因素。海底捞披露的ESG报告重在宣传企业良好形象,对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置若罔闻,反映出管理者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披露重视程度不够。公司需积极转变社会责任工作理念,定期开展社会责任会计培训课程,海底捞ESG工作小组成员应全面、真实、准确地披露对公司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ESG报告,促使企业信息披露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提升披露有效性。

目前,企业的ESG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逐渐成为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主要载体。由于我国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仍处于培育探索阶段,国家对于强制性要求食品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虽然部分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但其披露时间、方式、内容、结构以及披露质量等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披露信息价值不高。构建一套符合食品行业特点的社会责任会计披露指标体系,进行统一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不仅能够对解决食品行业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起到实质性监督和约束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需求,还可以提高我国食品行业企业公信力、改善企业形象,从而促进企业长期价值的实现以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景熙.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光明乳业为例[J].纳税,2018(18):56-57.

[2]张颖.我国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基于洋河股份公司的案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1):33-36.

[3]王梓欣.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20(05):70-72+75.

[4]尹佳琪,张忠慧.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以SH集团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0(07):10-11.

[5]方怡向.如何衡量企业的社会担当——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概览[J].金融市场研究,2020(07):56-65.

(彭晓凤、龚诗涵、罗心,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食品行业
我国文化产业与食品行业融合的思考及启示
我国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
食品行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自动化供粉系统在食品行业的应用研究
外资对中国食品行业的影响及认识
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偏好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