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和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专业课程的优化

2021-08-27 06:23李华
文教资料 2021年14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双一流

李华

摘   要: 为了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我国2016年启动实施了“双一流”高校发展战略,对高校及各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应做好专业课程的改革和优化工作,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有效改革,确保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接近“双一流”发展目标,给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旅游专业人才。

关键词: “双一流”   旅游专业   专业课程优化

近些年来,我国的旅游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理念和观念的有效突破,主要归功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向人才市场输送专业型和应用型人才。专业课程作为高校旅游专业开展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应做好专业课程的改革优化工作,加大课程的改革力度,优化课程,确保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就“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专业课程优化路径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专业课程优化的时代背景

(一)“双一流”发展战略给旅游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发展机遇。

“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双一流”理念提出之前,我国主要有“211工程”大学和“985工程”大学两种。但是,随着社会对专业型及综合型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加大,做好高校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双一流”的重大高校发展战略,目的是建设一支综合质量较高的师资队伍,培养更多高质量和创新型优秀人才,有效提高高校科研综合水平,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还能有效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2019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实施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等有关方案,目的是推动高校专业课程的有效改革,实现对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确保建设具有特色的一流课程和一流专业。虽然,“双一流”发展战略给高校的整体稳定发展提供了机遇,给地方性高校的有效改革带来了挑战。因此,结合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形势有效地适应当前“双一流”的发展战略背景是地方性高校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在做好高校改革的同时,应保持课程的可持续性改革,实现对人才的全方位培养。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将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作为检验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标准[1](124-128)。在培养人才时,不应只注重培养专业能力,还应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行业的发展特点做好课程内容的实时更新,突出应用型本科学习人才培养特点,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双一流”发展理念。

(二)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旅游专业精细化发展的机遇。

改革开放前,受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专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仅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希望能有效满足精神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逐渐从原有少数有钱闲阶层的生活方式过渡到大众化旅游消费时代。二十一世纪,旅游成为行业的主力军。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只是单纯的游山玩水,更注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知识范围,这对旅游专业的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高校旅游人才的培养不应再采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应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旅游文化创新能力和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能力,确保让学生掌握更多与旅游文化领域相关的知识,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而这些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课程工作的有效改革。要想实现我国旅游强国的梦想,首先应做好旅游专业课程的改革优化工作,充分发挥我国旅游资源的应用优势,不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旅游文化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88-89)。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分析与了解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可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帮助我们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完成旅游专业课程改革優化工作,确保实现“双一流”战略背景的发展目标,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和全面培养,以向社会输送更多专业型和综合型的优秀人才。下面,就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一)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技能,轻能力”。

虽然我国高校旅游专业已经发展有20年,但是在课程改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还存在“重技能,轻能力”的现象。其中,有部分高校设置旅游专业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并没有综合考虑人才发展的后续性和可持续性,忽略对中高层旅游人才的培养。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开始从传统的学科式教学向技能式教学方向转变,但是在转变过程中,过于注重旅游经营与服务的技能训练,忽视学生知识体系能力的增强,导致学生对相关旅游专业知识的储备不够充分,毕业之后无法顺利完成岗位的相关工作[3](24-25,28)。

(二)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较单一。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但是,当前有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还较单一。虽然有些本科院校将旅游专业的实践课程安排在校内的实训教室,但是只更换了教学地点,没有更换教学形式,依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实现对人才的高效培养。此外,有些教师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没有合理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导致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趣味性,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教师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行业的发展现状,导致课程体系的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4](110-114)。

(三)实践课程“应用型”特征不突出。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向社会输送更多应用型和全面型人才。教育部强调应用型本科应切实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培养更多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但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没有突出“应用型”的主要特征,导致课程活动的开展无法符合人才的培养需求。在理论教学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无法实现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效培养,影响学生顺利就业[5](168-170,221)。

三、“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专业课程优化路径

(一)充分利用慕课资源,做好课程的教学转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高校课程改革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慕课作为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产物,更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慕课是一种在线开放性课程,实现了开放教育资源从单纯资源到课程与教学的有效转变。为了高效化和规范化利用慕课平台,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的是给慕课在各应用型高校中的高质量应用保驾护航。慕课平台的使用,不代表要撇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效融合传统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实现线上慕课和线下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慕课平台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有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利用慕课平台答疑解惑,确保对有关知识点的精准把握,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6](223-225)。此外,还可以利用慕课平台重新编排课程知识点,确保培养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和强化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在进行课程内容重组时,应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主要知识点,并将地方文化的案例有效运用到课程过程中,必要时还可利用视频进行讲解,确保讲解清楚旅游文化的价值和旅游开放文化的原则。在旅游专业教学过程中,利用慕课平台可给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型提供帮助,确保实现对教室教学空间的高效重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慕课平台,可在课堂上引入大量的图片、音像、网站链接资源,供学生自行查阅和观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还能更突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譬如:在学习旅游饮食文化时,教师可以“舌尖上的中国”这一视频为例,让学生自学,采取线上观看线下总结的模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思想[7](82-83)。

(二)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水平。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展开者,其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课堂活动的开展水平,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首先明确自身的职业道德,熟悉高等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确保全方位了解学生。教师还应充分掌握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形势,并及时关注国家在旅游行业方面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教师实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更贴合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新时代发展背景对旅游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增强自我知识服务能力,不仅要强化专业技能,还应定期外出进修、访学,加强对旅游文化课程的学习,必要时还可去相应的旅游型公司进行技能知识的培训,实现对人才的综合性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协调工作,积极听取学生的学习意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应定期开展有关课程研讨会,有效完善课程体系,确保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7](82-83)。

(三)关注学生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旅游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为中心,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学应坚持科教融合,以学习项目化推进学习。在课堂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感知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坚持课堂学习与“双创”融合,确保有效强化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8](176-177)。其中,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功底的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旅游文化能力。此时,高校可将资源创新开发与“互联网+”结合,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并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创新创业项目,确保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譬如:高校可定期组织开展相关旅游竞赛,让学生设计旅游文化线路,加深学生对文化的认知。此外,高校还应做到中外融合,在课堂中适当添加西方旅游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中外旅游文化,使学生意识到保护中华传统旅游文化的重要性,确保实现对旅游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感知能力,学校可定期安排学生志愿者进入景区,参加地方政府的旅游节庆活动,以强化学生的服务地方意识和自我学习意识[9](106-108)。

(四)有效建设课程保障机制。

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要想优化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专业的课程,应建设和完善相关课程保障机制,确保给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相关的配套支持。首先,政府方面,应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给高校有关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大力支持。其次,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功能更齐全的实训室,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高校还应做好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工作,构建现代化和先进化的教学和管理支持系统,确保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高校应严格落实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给课程优化改革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在使用慕课平台时,为了保障使用质量,可适当引进慕课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视频制作和剪辑,确保從多个方面实现对人才的综合性培养[10](142-145)。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专业做好“双一流”战略背景下的课程优化工作,对于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完成“双一流”战略发展目标及实现对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首先认识与了解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专业课程优化的时代背景和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现状,从充分利用慕课资源、做好课程的教学转型、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水平及关注学生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等方面做好旅游专业课程的优化工作,确保强化学生的旅游文化保护意识和创新意识,满足旅游行业对于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帆,齐先文,唐丽丽.“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优化路径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0,34(02).

[2]刘微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以广西某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8).

[3]冯小霞.“双一流”建设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以湖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9(14).

[4]许爱凤.“双一流”建设下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分析——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06).

[5]王丽霞.智慧旅游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课程设置优化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48).

[6]宋徽,吴玲,李小芳.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专业课程整合刍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4).

[7]陈莉.“双一流”背景下高职旅游服务业专业群建设初探[J].度假旅游,2018(09).

[8]杨惠玲,张杰,蒋敬.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类专业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8).

[9]姚行正.“双一流”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4(03).

[10]余向洋,朱国兴,李德明.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以黄山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7,31(03).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课题

编号:2020JGA401

课题名称:聚焦文旅赋能的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新课程群”的创新与实践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双一流
高职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借助多媒体提高中职旅游专业课堂效率研究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