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调护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8-27 06:24马晴罗辉芳黄颜怡宋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家国中医药情怀

马晴 罗辉芳 黄颜怡 宋阳

[摘           要]  在中医饮食调护的“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立足中医药优势特色,紧紧把握“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以树立学生家国情怀、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孕育学生民族精神、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为出发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关    键   词]  中医饮食调护;思政教学;家国情怀;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1-0072-02

“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核心思想[1]。为了贯彻“课程思政”精神,本文探讨如何确立中医饮食调护的思政教育目标、中医饮食调护思政教育融入点,以及如何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实现中医饮食调护的思政教育功能。

一、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因此课程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正确引领大学生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一)树立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发自内心的一种最为深厚的情感,是基于文化认同下的重要文化传承,其核心素养要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具有的人文追求,体验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2]新时代青年学生是祖国发展的“筑梦人”,也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增强高校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课题[3]。中医饮食调护课程思政可以润物无声地渗透中国文化及家国情怀给每一位学生,通过该思政课程的学习,了解传统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赤子情怀。

(二)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2014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提“文化自信”的概念,并强调:“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来源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事业核心推动力,需要传承、弘扬以体现中医药文化自信[4]。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弘扬离不开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他们接受了全面系统的中医药教育,又富有创新精神与活力,是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力军[5]。于江越[6]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群体总体秉持积极文明、昂扬向上的文化观。然而,互联网的发达、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精华与糟粕交织、主流非主流交融的态势愈演愈烈,在纷杂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遭受猛烈冲击,文化自信现状在部分大学生群体中呈现缺失、弱化等特征。因此,将文化自信纳入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尤为重要。

(三)孕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中医饮食调护课程思政可以在教学中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和社会责任方面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其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7]。通过学习中医饮食,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同时以中国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教学与思政教育协调统一,而中医饮食调护课程思政正是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融为一体。

(四)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俗话说:“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国传统伦理观念中特别注重感恩意识。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8],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迫在眉睫,值得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中医饮食调护通过课程思政引领大学生反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而唤起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感恩,对父母的感恩,对现在美好生活的感恩之情。

二、课程思政的资源挖掘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黄帝内经》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文化;有“医食同源”的食疗保健文化。这些都是先人留下来,值得世代传承的宝贵遗产,蕴藏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文化自信,是最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学生道德情操可以汲取的源泉。中医饮食调护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家庭、对社会的认同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帮助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使理论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觉悟、道德情操,进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环节

(一)课前仪式教学

每学期中医饮食调护第一次课前,组织学生身穿护士服,朗诵《大医精诚》篇的节选,使其感受古代圣贤高尚的医德,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

(二)课堂教学

任课老师需达到“五真教师”的标准,“五真”即真信念、真自信、真学问、真责任、真功夫,其中“真自信”是指真正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自信、有信心。只有老师真正做到了“真自信”,才能够将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滲透到日常教学当中,可通过PPT展示一些古籍,如《备急千金要方》以了解中医饮食调护经典食疗方,介绍古代医家的成长史、与饮食调护相关的经典故事等,为学生自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真正做到“文化自信”,进而树立和增强“四个自信”[9],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骄傲,对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

(三)情景扮演

课前给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病症并查阅资料,课上派出代表分别扮演病人和护士,由“护士”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结合课上所学知识,进行辨证施膳,最后老师点评,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四)学生课堂

让学生查阅有关自己家乡的饮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资料,通过PPT展示给全班同学。在查阅资料和分享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其思乡、爱乡的家国情怀。

(五)课堂讨论

任课老师在下课前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案例中的病人进行辨证施膳。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调动课堂活跃气氛,让学生明白知识并非局限于课本,而是要将其灵活运用,突出其实用性。

(六)膳食制作

1.对身边亚健康人员进行体质测评,根据測评结果制定食疗方案,并于饮食调护实验室进行药膳制作,从色、香、味、形、养等方面进行评价。

2.利用临床见习对住院病人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食疗方案,并于饮食调护实验室进行药膳制作,从色、香、味、形、养等方面进行评价。

将所有知识串联,树立学生的整体观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

四、结语

基于“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理念下的中医饮食调护课程思政,改变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分离的传统教学思维,显著提升了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树立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当然,教学设计方面仍需更多的实践和探索,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最终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曹磊.“家国情怀”的力量体现及涵养路径: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9(8):32-35.

[3]梁家妍.论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3(2):124-126.

[4]黄秋生,陈元,薛玉成.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培养研究[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7:51-62.

[5]张洁,杨扬.传统文化认同与中医药人才培养途径[J]. 社会主义论坛,2018(12):52-53.

[6]于江越.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1(5):90-95.

[7]赵庆寺.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构建大思政格局[N].文汇报,2017-04-14.

[8]张二莉,郭嘉璇.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分析与对策[J].农家参谋,2020(15):198.

[9]王旭,崔轶凡.论文化自信与中医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系[J].中医教育,2019,38(1):9-12.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家国中医药情怀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谁咬得更厉害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