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饰品中有害元素风险监测分析

2021-08-28 14:22喻慧姣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21年4期
关键词:饰品限量评估

喻慧姣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70)

仿真饰品是指采用模仿天然珠宝玉石、贵金属的外观特征的材料制成的饰品[1]。主要包括项链、戒指、耳环、耳钉、手镯和手链等产品。仿真饰品的最大特点是价格低廉、款式新颖和时尚感足,兼具良好的装饰作用,是时下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流行首饰”之一。在仿真饰品的制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掺入镍(Ni)、砷(As)、六价铬(Cr)、汞(Hg)、铅(Pb)、镉(Cd)等有害元素来提高其柔韧性,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当这些有害元素总含量超出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最大限量值时,消费者长期佩戴后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皮肤科专家研究认为:长期佩戴含有大量镍(Ni)、铅(Pb)等有害元素的仿真饰品,轻则皮肤过敏和中毒,重则致癌[2]。为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本文开展了仿真饰品中有害元素风险监测,并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

1 仿真饰品产品现状

1.1 我国仿真饰品产品行业状况

目前我国仿真饰品生产主要分布在广东、青岛和义乌三地,其中义乌饰品行业发展迅速,形成以义乌为中心,温州、绍兴、杭州、东阳等地辐射的产业集群;青岛由于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引入了日韩流行饰品时尚趋势,在高档饰品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广东饰品行业始于上世纪70 年代,是我国饰品行业的发源地,凭借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经济优势,几乎占据了我国仿真饰品行业的半壁江山。

1.2 仿真饰品产品风险状况

天津检验检疫局2017 年检验进口仿真饰品21 批,检出不合格10 批次;2017 年1—10 月,三亚检验检疫局对某品牌的进口仿真饰品实施检验监管时,发现4 批仿真饰品镍(Ni)超标,并已对此进行销毁处理。

据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消费者快速预警系统公布的预警通报显示,2017 年1—11 月份共对20 批次中国产仿真饰品发出消费者警告。铅(Pb)、镉(Cd)和镍(Ni)超标是这些仿真饰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2 仿真饰品相关标准分析

我国对仿真饰品的质量一直较为关注,早在2009 年浙江义乌饰品行业协会就出台了《仿真饰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及检测方法》,在2012 年6 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又正式发布了有关饰品的有害元素限量的强制性标准:GB 28480-2012《饰品 有害元素限量的规定》,明确了有害元素镍(Ni)、砷(As)、六价铬(Cr)、汞(Hg)、铅(Pb)、镉(Cd)、锑(Sb)、钡(Ba)、硒(Se)等分别在成人饰品和儿童饰品中的最大限量,并规定该强制性标准在2013 年5 月1 日正式实施[3]。

本次风险监测项目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 28480-2012《饰品 有害元素限量的规定》,对成人饰品中镍(Ni)、砷(As)、六价铬(Cr)、汞(Hg)、铅(Pb)、镉(Cd)等元素总含量进行检测,判断其风险等级。

3 试验方案

3.1 采样方案

本次风险监测共采样50 批次。样品来源为市场购样和网络平台购样,为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模拟各类消费者购买样品的习惯,从饰品线下批发市场及线上网络平台进行购样。同时,在线下和线上购样过程中又按3 个不同价格档次进行购买,力求反映产量质量的真实情况。

3.2 试验及结果判定依据

本次风险监测检测项目共6项。检测依据GB 28480-2012《饰品 有害元素限量的规定》、GB/T 19719-2005《首饰 镍释放量的测定 光谱法》、GB/T 28485-2012《镀层饰品 镍释放量的测定 磨损和腐蚀模拟法》、GB/T 28020-2011《饰品 有害元素的测定 X 射线荧光光谱法》、GB/T 28021-2011《饰品 有害元素的测定 光谱法》、GB/T 28019-2011《饰品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等国家标准。针对镍(Ni)释放量、砷(As)总含量、六价铬(Cr)总含量、汞(Hg)总含量、铅(Pb)总含量、镉(Cd)总含量等共6 种有害元素进行测定,如表1 所示。

表1 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3.3 试验结果分析

本次风险监测的50 批次仿真饰品,其中有11 批次检出有害元素含量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占样品总数的22.0%,如表2 所示。涉及镉(Cd)、镍(Ni)等2 种有害元素,具体分析如下。

表2 仿真饰品有害元素限量检出情况表

镉(Cd)总含量:本次监测发现有9 批次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限量值,占总批次的18.0%。个别产品检出镉(Cd)总含量是限量值的200 多倍。含有镉(Cd)的饰品在佩戴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镉在体内形成镉硫蛋白,通过血液到达全身,从而会导致肾、肺、肝、骨、生殖效应及癌症[4]。

镍(Ni)释放量:本次监测发现有3 批次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的限量值,占总批次的6.0%。镍(Ni)是最常见的致敏性金属,约有20%的人对镍(Ni)过敏,在与人体接触时,镍离子可以通过毛孔和皮脂腺渗透到皮肤里面去,从而引起皮肤过敏发炎,其临床表现为皮炎和湿疹。如长期佩戴镍(Ni)含量超标的饰品,皮肤细胞则会容易发生恶性病变,严重者可能引起哮喘,全身荨麻疹和皮肤癌等恶性疾病。

4 风险评估分析

4.1 伤害程度

根据上述的危害情况结合GB/T 22760-2008《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把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判定为“严重”至“一般”等级,如表3 所示。

表3 伤害程度分级

4.2 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

(1)镉(Cd)总含量超标

仿真饰品在佩戴过程中,镉(Cd)、镍(Ni)、铅(Pb)等有害重金属有可能随汗液溶出,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长期佩戴可能会造成伤害,严重可导致中毒发生。因此,有一定的伤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评定为“Ⅴ”至“Ⅳ”级,如表4所示。

(2)镍(Ni)释放量超标

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的皮肤病患者中因佩戴首饰而引起皮炎者占总数的9.3%,其中,仿真饰品中的镉(Cd)、镍(Ni)、铅(Pb)等重金属成分是导致接触性皮炎最常见的过敏原。因此,有一定的伤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评定为“Ⅲ”级,如表4 所示。

表4 伤害发生的可能性类型

4.3 风险评价

根据GB/T 22760-2008《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中的风险评估矩阵图对仿真饰品的风险等级进行初步评估,其中镉(Cd)总含量超标伤害严重程度为“严重”,发生概率为“Ⅴ”至“Ⅳ”级,风险等级初步评估为“中等风险”至“严重风险”区间;镍(Ni)释放量超标严重伤害程度为“一般”,发生概率为“Ⅲ”级,风险等级初步评估为“严重风险”,如表5 所示。

表5 仿真饰品的风险等级划分矩阵图

5 风险处置建议及措施

为确保仿真饰品的质量,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行业监管力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自我个性的张扬,个性化且物廉价美的仿真饰品因此日益畅销。由于仿真饰品中有害元素的含量直接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一旦对仿真饰品行业的监管放松,势必引起仿真饰品行业产品质量的起伏波动。因此,建议加强仿真饰品行业监管,如持续开展定期监督、专项整治等相关措施来促进仿真饰品质量的提高及行业发展,进而保障消费者切身利益。

(2)加大仿真饰品质量的宣传力度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消费者对仿真饰品的质量安全重视并不到位,大多数消费者都是抱着“好看就行”的态度,对仿真饰品质量优劣的辨别和使用方面一知半解。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普法贯标工作。大力宣传《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加强标准的宣贯,改变消费者对仿真饰品的基本认识和佩戴习惯,使消费者更理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饰品。

(3)适时召开质量分析会

请相关专家为仿真饰品生产企业讲解标准要求,帮助不合格产品企业查找不合格原因、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企业落实。从而提高企业生产质量,降低安全风险。

6 结束语

本文选取了批发市场及网络平台上销售的50 批次仿真饰品样品进行了试验、分析和评估。分析仿真饰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有害元素含量超标问题,反映了仿真饰品行业存在的有害元素含量超标质量风险。依据国家相关风险评估标准,可判定为“严重”至“一般”等级,并针对风险程度对仿真饰品产品提出了风险处置建议和措施。

猜你喜欢
饰品限量评估
全球限量一台宾利Ice GT定制版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BLOOMHUB饰品买手店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限量发售,喜欢请收藏 Esoteric(第一极品)K-03XD黄金版
饰品
为创造之心 开启无限视野凯迪拉克XT5周年庆版 限量呈现
十周年限量款 大金刚救美梦露
饰品与灵感间的故事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