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经典有声

2021-08-28 17:48冷江
北京文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活儿葬礼穆斯林

冷江

1996年,我通过成人高考,告别含辛茹苦的父母,只身一人走出皖南山区,来到举目无亲的大北京,在东三旗的一所成人高校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旅。

那时家乡还没有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上北京的路费是父亲忍痛卖掉那头与我们朝夕相处二十多年的老水牛换来的。第一学期的学费则是哥哥将全部的家底——一张存折上仅有的五千块钱——全部取出来郑重交给我的。第一學期结束,为了节省路费,我选择留在北京,自己找工作挣钱。可是偌大的北京,即便我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在遭受无数次拒绝后,还是没能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为了省钱,每天土豆白菜吃到吐;为了省钱,留了一头野人一样长长的头发。可是由于交不起第二学期的学费,我还是接到了学校教务处的最后通牒,随时面临辍学危机。

就在我孤苦无依极度郁闷的日子里,偶然的机会,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刚获茅盾文学奖不久的名著《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一生!

刚拿到书的时候,就被封面上那奇特的洋葱顶的穆斯林建筑和建筑屋顶上一弯橘黄色的新月所吸引。最初的阅读兴趣,仅仅来自对一个陌生民族的神秘感,而一旦真正阅读起来后,很快我就被里面的人物命运所震撼了。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个自强不息却又充满神秘的民族的命运深深感染了我。当琢玉匠人梁亦清为了心中神圣的信仰,日夜赶制郑和下西洋的宝船竟然吐血而亡时,我震惊了;当年纪轻轻的韩子奇宁愿背负欺师灭祖的奇耻大辱投身仇家,仅仅为了做完师傅没能完成的玉器,我又震惊了。

正如书中说的“一个艺人,要把活儿当作自个儿的命、自个儿的心,把命和心都放在活儿上,这活儿做出来才是活的”。

这句话从读到的第一眼开始,就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里,任凭岁月沧桑,任凭时光变幻,在我后来的人生的每一步里,始终像一盏明灯一样照耀着我,给我力量、给我信心。

梁亦清把玉器当成了自己的命,用尽所有心血,最后虽然换来的是断臂的宝船和永不瞑目的遗憾,但无疑,他在匠心的朝圣之路上对得起自己的信仰,无怨无悔。

韩子奇为了玉,忍辱负重,历经艰辛,耗尽一生,最后却一败涂地,在凄凉和寂寞中走向天园,即便如此,他在一心归主的征程中,仍保留了自己深沉的、纯净的和最真诚的内心。

《穆斯林的葬礼》虽然写的是一个穆斯林家族的悲欢离合,却同样写的是人类命运长河中如何为了心中的信仰而舍生忘死、百折不回的壮阔人生。

正是在这本经典名著的深刻影响下,我凭着坚定的信念,度过了人生中一次又一次艰难险阻。当我一边打工一边求学,瘦得皮包骨头时;当我十年来只身飘零孤苦无依,只有置身超市的人流中才能获得片刻的安全感时;当我下海创业,为了解决资金困境,将住房抵押出去,全家人四处漂泊时;当我被人误解,遭人算计,蒙受不白之冤时——我都会第一时间想起这本书,想到“把活儿当作自个儿的命”这句振聋发聩的警句,顿时我的内心释然了,我的全身又充满了力量。我时刻告诉自己,人生是一条无休止的长河,只要抱着必胜的信念,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达到光辉的彼岸。就像那些虔诚的穆斯林,终其一生也要去麦加朝圣,让自己的灵魂能获得进入天园的至高尊荣。

这么多年来,正是凭着这份对人生的真善美的坚定信仰,和对命运百折不回的坚强信念,我从一个农村的中专毕业生通过苦学成为海归、硕士生和博士生;从一个孤孤单单的北漂青年和贫穷的打工仔通过奋斗成为拥有住房和汽车,并在北京落户、娶妻生子的新北京人和高科技国企掌门人;从一个从小在煤油灯摇曳的微光中如饥似渴地阅读各色书籍的寒门子弟,通过勤学苦练成为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三百余万字、并获得第29届梁斌小说奖一等奖的业余作家。悠悠书香和如水月光可以作证,这四十多年来我没有辜负韶华。

随着岁月的更替,随着年龄的渐老,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本书,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可能不仅仅是一本书。一本好书,一本经典好书,往往也是一辈子的灵魂伴侣。

大千世界,每个人的命运都可能不同,而唯一相同的是所有人的命运都如琴弦,只要你全身心地去弹奏,人生就能呈现最美的乐章。生活可以有低处的挣扎和徘徊,但灵魂和信仰唯有无尽的至高追求。

这个道理是我从阅读《穆斯林的葬礼》开始领悟到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还将是我人生的信条,受益终生。

责任编辑 张琳琳

猜你喜欢
活儿葬礼穆斯林
为冰川举行“葬礼”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印尼·雅加达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这些家务活儿,你应该学会做哦!
生活
自己的“葬礼”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