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一甲子,奔向现代化

2021-08-30 23:26冯智逵
北京档案 2021年8期
关键词:区域规划门头沟门头沟区

冯智逵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了行动纲领。北京市门头沟区档案史志馆馆藏的《北京市门头沟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1990—2050年)(讨论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形成于第一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之际,是对门头沟区实现后两步战略目标尤其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展现了门头沟区在刚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时对实现共同理想的憧憬。

形成背景:编制区域规划的阶段成果

1987年6月,北京市政府在试点基础上,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郊区县域规划的编制工作;[1]8月28日,市委、市政府在对关于分区规划和远郊县城规划的报告的批复中强调“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的‘龙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指示把城乡规划工作进一步深入搞好。[2]1988年5月18日,北京市县域规划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在1982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和中央批复精神的指导下,按照调查研究、编制规划方案和起草规划报告两个阶段,全面开展远郊区、县的县域规划。[3]1988年8月,门头沟区县(区)域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完成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不同于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只是编制区域规划的阶段工作成果。虽然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区域规划的目标主要到2000年,但是由于门头沟区自1980年起连续开展了三次致富大讨论,“热爱门头沟,开发门头沟,建设门头沟”的号召在全区获得热烈响应,因此门头沟区一直把编制区域规划视作深化改革开放的内在需要,主动提高了调查研究的工作标准,规划纲要直接展望到2050年。

编制方针:坚持贯彻两项方针

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谈及制定“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时指出,“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目标定得不切实际,也不能把时间定得太短”[4]。因此,规划纲要不仅对接“三步走”现代化发展战略,在时间跨度上长达一个甲子,还要把握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回答好门头沟区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如何处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的问题,在编制过程中要坚持贯彻两项方针。所谓两项方针,一项是指“服务首都,富裕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旨在明确门头沟区在北京市发展中的定位,强调农村为城市服务,同时农民在为首都服务过程中自己也得到富裕;另一项是指“城乡一体,互相支援,发挥优势,全面发展”,即立足县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强调城乡之间要互为资源、互为市场,发挥双边优势,等价交换、互惠互利,消除城乡壁垒,疏通城乡渠道,促进城乡经济繁荣。

主要内容:三个依据与三个效益

《规划纲要》的正文包括“基本情况”“‘六五计划的回顾”“优势和劣势及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规划目标和任务”四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阐明规划编制的区情依據、历史依据与理论依据等“三个依据”,第四部分落实门头沟区现代化建设要追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三个效益”。

“基本情况”部分梳理了《规划纲要》编制时的区情。彼时,门头沟区域内共有18个乡级行政区,其中区属15个,北京矿务局所属3个。这3个乡是北京矿务局在门头沟区所属煤矿的主要所在地。因此,门头沟区虽然曾名为京西矿区,拥有千年采煤史,但受双重管理体制影响,《规划纲要》只涉及地方煤矿的生产建设。

“‘六五计划的回顾”部分总结了门头沟区1981年至1985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六五”期间,门头沟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主要指标全部实现翻番。喜人的成绩为门头沟区展望未来树立了信心、积累了经验,同时,快速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尤其是污染日趋严重等问题,为编制《规划纲要》指出了方向,提供了焦点。

“优势和劣势及发展中的主要矛盾”部分集中了《规划纲要》对门头沟区发展的理论贡献。《规划纲要》列出门头沟区具有7项优势、4项劣势与4条发展矛盾。其中,优势“土地资源数量大”与劣势“缺土”的同时存在看似相互矛盾,但其实原因是门头沟区虽然拥有广袤的山区,但活土层薄,水土保持差,较难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类似的,虽然门头沟区具有“水资源较丰富”的优势,但土壤侵蚀严重,蓄水能力低,且降雨分布不均匀,进而演变成“缺水”的劣势。正是由于在实践中认识到生态系统存在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门头沟区群众当时便总结出“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就能富”的山区建设经验,这在《规划纲要》中获得了充分体现。

“规划目标和任务”部分由“指导思想和主要规划目标”与24项具体任务组成。其中,主要规划目标按1980年不变价格列出了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农村经济总收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4项指标到1990年、1995年、2000年、2050年的各自目标值;24项任务则秉持“力求使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相统一”的理念,着力推动全区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为此,《规划纲要》首次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专门部署环境保护工作,强调“保护好环境,防止被污染和破坏,维持生态平衡,为人们创造优美适宜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并逐一确定了全区大气、水质、废渣、噪声污染整治工作到1995年与2000年的各自目标及主要措施,标志着门头沟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业已站上一个新台阶。

结语

1990年,门头沟区区域规划领导小组编制完成《北京市门头沟区区域规划》。这部区域规划不仅继承了《规划纲要》对门头沟区发展优势、劣势与主要矛盾的研究成果,而且围绕《规划纲要》中的24项任务,从农业、工业、城镇等三个方面擘画全区空间布局,努力同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规划纲要》的60年时限已经度过一半,门头沟区的沧桑巨变早已超过当年最好的预期。如今,门头沟区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继续奔向现代化。抚今追昔,《规划纲要》形成时,在门头沟区点燃的万丈豪情丝毫没有消减,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的逐梦道路丝毫没有改变,而这正是门头沟区誓做“两山”理论守护人最坚定的支撑,是2035年与首都一道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保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3]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城乡规划卷·规划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270,271.

[2]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北京志·政权政协卷·政府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48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10.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档案史志馆

猜你喜欢
区域规划门头沟门头沟区
门头沟区总工会机关党支部开展机关进社区共建活动
门头沟区委:着力系统打造“红色门头沟”党建品牌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北京市门头沟新城河道综合治理的探讨
新区域主义理论:中国区域规划新视角
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成果展示
北京市门头沟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门头沟冬季温暖你的心
新时期推进区域规划工作的若干建议
成渝两大经济新区区域规划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