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幼儿的兴趣——粽子的秘密

2021-08-30 04:49顾鈜漾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7期
关键词:粽子美食绘本

顾鈜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粽子是我们的传统美食,对于美食,幼儿自然是无法抗拒的。今年临近端午节时,幼儿对于粽子的兴趣越发浓厚了。追随幼儿的兴趣是课程的本质,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粽子为切入点,开展了“粽子的秘密”主题活动。

一、活动生成齐参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作为端午节的必需品,家家都会准备粽子,幼儿对它较为熟悉。但要说从真正意义上了解粽子,幼儿可能也只是一知半解。我们要重视中国的传统美食,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谈话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环节,大家一下子就打開了话匣子:“我超级喜欢吃粽子,一次能吃好几个。”“我那天看见奶奶包粽子了,真想试试!”当然,谈话中也不乏疑问:“粽子是怎么包的?”“粽子是哪儿来的?”带着这些疑问,我决定带着幼儿走进粽子的世界,从多个方面去深入探究粽子。

二、多种维度探究竟

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从看、听、说、做、玩等多种维度认识、了解粽子,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1.在绘本阅读中了解

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幼儿喜欢看绘本、听故事这一特征,我搜索了一些关于粽子的绘本故事。在绘本中,幼儿了解了粽子有锥形、菱角、小角等形状,需要芦叶、竹叶等材料,探究出粽子的馅料从黍米到糯米、从无馅到有馅、从单一到多元乃至山珍海味无所不包的变化。围绕绘本《小粽子,小粽子》,我们还开启了一场关于南北方粽子“甜咸之战”的辩论活动。“咸派”认为:“粽子就应该是咸咸的,美味的肉馅别提多香了。”“甜派”认为:“甜甜蜜蜜才是粽子的味道,就和吃糖一样开心。”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过程中,幼儿从听到、看到再到辩论,多维度了解到蕴含在粽子中真正的奥义。

2.在参与制作中认识

粽子到底是如何做的呢?我抓住幼儿这一好奇心,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来了一位“巧手奶奶”现场教学。幼儿在包粽子的活动中感受食材的选择、包制、烹煮等过程,体会粽子美食的来之不易。幼儿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真正了解与认识粽子,从而产生对美食的热爱之情,知道爱惜粮食,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为什么我一折过来就松掉了啊?”“我包得好丑啊!”活动中不时传来一些想要放弃的声音,此时教师的鼓励就是一剂良药,应及时给予幼儿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深入了解了制作粽子的过程并参与进来,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玩”粽子。

3.在动手操作中发现

《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所以,我们的区角又多了不少材料,如糯米、大米、粽叶、荷叶等。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并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既锻炼了动手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可谓是一举多得。

在“玩”的同时,还有幼儿尝试用同一种叶子包不同的米、用不同的叶子包同一种米,并设计出了个性化的记录表格,分别用不通的表情图案代表好吃与否。由于“工作量”较大,幼儿还会叫上三五好友,大家分工合作,玩得不亦乐乎。

4.在延伸活动中探索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幼儿对粽子已经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但还是意犹未尽,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文文说:“老师,我昨天在家里吃了个粽子,和你之前说的都不一样,我画下来给你看吧!”这一说打开了我的灵感阀门,其他幼儿也纷纷响应:“老师,我去美工区捏一个粽子吧!”“妈妈还教过我折粽子呢!”听了大家的建议,美工区又开始人头攒动,“粽子工厂”开业啦!

三、互相成长共发展

与幼儿进行微课程的探究,看着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并在探索中提出问题,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起初只知道粽子是一种好吃的食物,通过深入了解,知道了如何制作粽子、为什么要用粽叶而不能用其他叶子包粽子等一系列问题,最后知道粽子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传统美食,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萌发民族自豪感,为进一步的探究做铺垫。今后我们将继续追随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

(责任编辑:郭凯云)

猜你喜欢
粽子美食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端午节,粽子香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