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湖北英山新风貌 传递志智双扶正能量

2021-08-30 09:57兰洁怡
三月三 2021年3期
关键词:英山西河山庄

兰洁怡

《西河十八湾》是广西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北先秾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同时也是湖北省首部脱贫攻坚题材电影。该电影以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闻彬军为原型,以两兄弟合办山庄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一个人、一个县和一个诺言的故事,展现了返乡创业、精准扶贫的主题,宣扬了当代企业家不忘初心、致力脱贫的主旋律。作为脱贫攻坚题材电影,《西河十八湾》用镜头呈现主角孔长盛带领家乡人民创业脱贫故事的同时,也以独具特色的英山鼓书为主旋律叙事增添地方色彩,令人回味。

不忘家乡:对故土的眷恋

《西河十八湾》围绕“一个人、一个县、一个承诺”,完成了对一个企业家返乡创业和不忘家乡的形象树立,呈现了主旋律电影传递主流价值观和表现正面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

孔长盛,湖北英山青年,在事业成功的时候选择返乡创业,再回英山,除了有对故土的眷恋,更有从未改变的初心——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核心人物,电影主要通过孔长盛与堂弟孔守田合作創业为主线,以两兄弟的矛盾为焦点,叙述了这位青年企业家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事迹。

湖北英山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因地处大别山腹地、交通极其不便、产业配置不合理等因素,贫困情况一直没能得到改善,英山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进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孔长盛回到家乡。英山县是孔长盛出生的地方,成长的地方,也是他在外打拼多年却始终念念不忘的地方。为了带领广大乡亲脱贫,更为了心中坚守的诺言,孔长盛选择在事业成功的时候返乡创业。孔长盛与堂弟孔守田合作开办神峰山庄、养猪场、养鸡场和蔬菜基地。家人的不理解、乡亲的不信任、兄弟之间的矛盾,恶劣天气的来袭都让孔长盛的返乡创业之路举步维艰。孔长盛以他的坚韧不拔、勇于担当和真诚实干,获得了乡亲们的支持,但与此同时,与堂弟的矛盾在两个人之间弥漫。孔长盛是山庄总经理,孔守田是山庄董事长,孔守田妻子因管理山庄财务出现问题而遭到孔长盛的调任,作为丈夫的孔守田在这件事情上说不上话,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调去管理餐厅,但是没想到,孔守田妻子管理餐厅没多久,又被孔长盛调离了岗位,大大小小的问题让两兄弟的矛盾加深。孔守田再也忍受不了孔长盛的做法,偷偷地对山庄做了资产评估,兄弟反目分家。分家之后,孔长盛在英山推行以生态农业种植结合订单式销售模式成果显著,而孔守田的蔬菜基地、养猪场和养鸡场不尽如人意。最后,洪水来袭,孔长盛主动向孔守田伸出援手,兄弟和好如初。

20世纪80年代,面对当时的电影市场和社会思潮,主旋律电影这个说法被提出。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日臻成熟,从英雄人物的塑造、情感表达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递,都越来越注重合理性、艺术性和大众性。在以往的观念里,主旋律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高、大、全”的,有着无人能敌的力量,在人物塑造上更注重人物的功绩和贡献,而忽略人物性格与人物心理的塑造。与此不同,电影《西河十八湾》对于英雄人物孔长盛的塑造,既注重表现其扶贫功绩,也不忽视挖掘他的性格和心理。对孔长盛性格和心理的挖掘主要体现在他对家乡的深沉感情以及与孔守田的矛盾上。孔长盛对故乡的回忆、对兄弟情的无法割舍、对乡亲不变的承诺,都将他内心丰富的情感细腻地展现出来。这不仅使人物更生活化,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也避免了将英雄人物“神化”。

英山之美:地方特色的诗意呈现

《西河十八湾》的主体结架是“一个人、一个县、一个承诺”,在主体结构和主题思想之外,电影还细致地呈现了英山的特色——英山风光和英山鼓书。

首先是英山风光。影片采用多个全景镜头,展现英山的秀美风光。影片采用俯视长镜头展现绿水青山,外来游客在河中泛舟的清丽美景。与此类似的还有陶朗和英子走过石拱桥的场景,小溪从中间穿过,石拱桥连接起小溪,溪水倒映出两旁的树木,仿佛人在画中行。当孔长盛与孔守田的矛盾加深、山庄发展陷入困境的时候,电影细致刻画了一个场景——孔长盛和妻子以及助理来到河边抓鱼、野餐,孔长盛和助理像孩子般在河边抓鱼,影片用全景镜头呈现了这一场景,人被青山绿水环绕,天蓝云白草青,人与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似乎预示了发展生态农业、脱贫致富之后英山人的生活环境。

其次是英山鼓书。电影《西河十八湾》不仅诗意地呈现了英山的自然风景,还加入了湖北民间文艺英山鼓书,处处洋溢着传统和民间的气息。影片一开头就用一段英山鼓书开场,结尾也是用英山鼓书作结,湖北民间文艺气息贯穿电影始终。在冯叔不愿信守约定、强行阻拦孔长盛使用土地时,英山鼓书响起,通过轻快有节奏的演唱曲调来表现孔长盛的创业受阻。在孔氏兄弟分家时,英山鼓书起到旁白解说和评论的作用,对表现兄弟矛盾尖锐起到助推作用。《西河十八湾》通过加入英山鼓书,很好地将民间文艺和地方气息融入主旋律的叙事中,给刚性的叙述增添了烟火气,使民间文艺的展示独特而不奇特。

熟题新意:新故事与新风格

以主旋律为叙事主题,以返乡创业为叙事内容,以细致自然为叙事风格,是《西河十八湾》作为脱贫攻坚题材电影的主要亮点。

首先,故事新。脱贫攻坚是近几年主旋律电影的主要题材之一,自从脱贫攻坚题材相关电影上映后,各地的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深入人心,如何在这类主旋律电影中讲好脱贫故事,讲出新意与特色,是《西河十八湾》要面临的难题。令人欣喜的是,电影《西河十八湾》并未遵循同题材电影讲述地方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故事,而是独辟蹊径地将企业家孔长盛引进新发展理念、探索发展生态农业作为重点,通过纪实的表现手法,诠释了故事原型闻彬军返乡带领乡亲发展生态农业致富背后的辛酸历程,富有真实性和启示性。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影《西河十八湾》中,不但深刻反映了市场主体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影片中提到的扶贫思路、扶贫理念和发展模式对其他地方的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具有不可忽视的启示意义。因此,电影《西河十八湾》在主旋律主题下,巧妙地挖掘地方典型,匠心独运地从中提炼出富有新意与创意的故事片段,让观众充分感受到英山故事的新魅力。

其次,刻画自然。在主旋律电影中,刻画正面人物、表达主流思想、呈现重大主题时,容易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避免造成刻意煽情以及主题表达的空洞乏味。在这一点上,电影《西河十八湾》处理得很好。《西河十八湾》中孔长盛在事业鼎盛期选择返乡创业,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和不理解,就连他想帮扶的对象——乡亲们也持犹豫与不信任的态度。孔长盛先进开放的市场理念与农村保守的思维产生激烈碰撞,影片在处理这对矛盾时,精准拿捏尺寸,通过一件件环环相扣的小事,推进矛盾的开端、发展、激化与化解,这样的缓处理不仅没有削弱影片的主题,反而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与生动性,丰富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赋予该影片独特的意蕴。近几年,各地涌现出不少表现脱贫攻坚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影视作品,与之相应,如何刻画鲜活的先进人物形象又不显得生硬和模式化,是亟须深入思考的命题。《西河十八湾》自然细致地刻画了企业家孔长盛,为脱贫攻坚题材电影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旋律提供了有益思考。

脱贫攻坚题材电影《西河十八湾》,选择了“一个人、一个县、一个承诺”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地传递了企业家返乡创业、助力脱贫的主旋律。在主旋律叙事中巧妙地将地方生态诗意地呈现出来,成为脱贫攻坚题材电影作品中的一抹亮丽风景。

猜你喜欢
英山西河山庄
昆楚高速公路 西河特大桥上跨成昆铁路成功转体
烟雨蒙蒙青西河
西河水云间
英山茶园
西河的秋天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长篇节选)
对英山茶文化资源的整理
对英山茶文化资源的整理
老促会“添油加醋” 助推英山旅游强县
雪夜山庄行(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