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社会实践活动,探寻德育的有效路径

2021-08-30 06:54朱洪凤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3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德育小学生

朱洪凤

摘要:社会实践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是帮助孩子适应社会环境的一个关键步骤。学校可以依托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有层次、有目的地对小学生道德观念、行为方式进行一系列的正面引导,提升小学生道德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  社会实践  德育  创新

社会实践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是帮助孩子适应社会环境的一个关键步骤。学校可以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实现对其实践能力甚至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一切的活动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现状

当前,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实施还有不足,如活动频次较少、形式单一、方式方法较为单调直白。很多实践活动大多以植树、帮助老人、体验环卫生活为主,这让信息时代下早就熟练运用各种电子产品的小学生失去了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同时,社会实践教育还存在地域差异,在像北上广之类的发达地区,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具有成熟的体系,还有专门的教育基地作为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场所;而像偏远的山村地区,或者较不发达的城市,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停留在书面上,并没有真正地开展实施,也并没有得到学校、家长等各方面的真正重视。

此外,我们还需注意在小学实践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比如,教育者的理论引导通常是理性思维的产物,但是具体到实践中,标准化的教育理论不一定能很好地适应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地实践,通过经验总结和凝练来不断完善方案方法。反之,必然缺乏引导力。作为典型,在此列举两条:

1.师生缺少互动

我国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作为教育上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师生互动也是少之又少。这导致在日常学习中,很多小学生缺乏自己积极主动的思考,甚至大部分学生都是按照老师的思路来学习,从而形成固定思维和学习模式。这种方式让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小学生不对所接触的事情有所感悟,就难以充分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2.唯教材是尊

现在仍有不少老师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就是只要将教材上的知识充分完全地解读给小学生,他们就能根据知识来建立自己的道德法治观念和思想体系。但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学习能力甚至理解能力都是不健全的,书本上的道德观念、法治观念很难使其形成自身的思维体系,这导致教学大多数时候很难达到预期的结果。

二、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

1.教育者的原有认识没改变

引领学生不要被学校和家庭的学习任务推着走,而是要通过主动参加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策划,完整的参与到全部的流程中来,不能只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需要培养孩子自身的主动创新。因此大家所思考的问题、应对问题的措施等方面不尽相同。怎么在实践中学习,怎样处理在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独自应对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一个有着独自思考能力、善于总结、善于创新思考的学生,一定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检验自己的能力和想法,这也将是我们社会实践教育大树中结出的美妙果实。

2.教育工作者拘泥于书本

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把文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从自身的角度对事件进行一定的判断,陈述自己认为的正确做法,从而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而对社会实践产生高昂兴趣,激发孩子们主动参与的激情。

3.不明白加强小学社会实践教育的原因

当今时代需要的是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及全方位都优秀的人才。而要想培养全方面人才,仅仅依靠在学校课堂内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绝不能忽视社会实践教育在其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如果只让学生待在家庭、学校这个大的舒适圈中,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接受社会实践教育,不能用同理心来面对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这样的一个孩子是很难成长为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不管是科技发展到哪种地步,不管是经济有多么的发达,我们一切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才能检验真知,是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提升孩子们核心素质的轨道上来,就要从小学开始,全社会行动起来,提高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培育孩子优秀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怎样做才能塑造学生良好个人品质、形成优秀个人习惯

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完善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社会稳定和國家富强以及全民素质的提升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成长期,通过各种方式来达成我们的教育目标。有层次感、有阶梯性、有目的地培养小学生道德观念。让学生们形成被动接受带主动认知、从被动灌输到主动学习、由家长和学校的被动约束到自身的主动遵守的转变。在社会实践中要加强安全教育,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身体、坚强自身的意志、凝练自身的理想。树立积极勇敢、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参与学校的卫生清扫工作,美化班级乃至于校园的环境,树立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学生们理解了劳动的艰辛,感受家长与老师工作的辛苦,学会了换位思考,提升了孩子们的综合素养。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很好地弥补了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宣讲理论知识的缺点,让孩子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养成优良品质。

四、针对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现状的建议

1.社会实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许多学校在设计实际活动时通常会局限于特定的区域,例如养老院志愿服务、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等。学生们已经非常熟悉这些活动的内容,他们对此将不可避免地感到无聊并且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想要在实践中提升德育的效果,可以增强社会实践教育的趣味性,与科技馆、博物馆等机构展开合作,使其定期向小学生开放,科普有关科学知识。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增强对科学的兴趣,达到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2.推动“整个社会”对学生开放,将社会实践的课堂放在生产的第一线等,帮助小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刻培育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实现综合发展。

3.注重活动内容的连续性。社会实践教育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节点,每天都会受到大量新生事物带来的新鲜刺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活动内容的连续性,循序渐进,以促进学生对某一实践内容的深入了解。例如可以利用当地民间文化教育资源,找寻一定的途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本质上来说,社会实践教育的宝贵之处在于可以让小学生真正地走出学校、走出家庭,感受社会上的真实温度。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搭建好这个重要的平台。

总而言之,社会实践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课。社会实践教育的场所应逐渐从教室走向更为开阔的社会大课堂。不管形势如何变化,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化,我们作为教师身上的责任没有变化,我们应当始终把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作为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柴森山.德育实践视域下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710.

[2]洪岩,董虎.浅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11):72.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德育小学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