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百年砺炼

2021-08-30 02:32刘华初
人民论坛 2021年23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

刘华初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精神谱系 历史逻辑 人民至上 实践品质

【中图分类号】D239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共產党带领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伟大奋斗历程中,贯穿着一股独特的精神力量,它是一份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几代人用心与血铸造、沉淀下来的民族精华。正是依靠这种崇高的信念,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在一个个惊天动地的历史壮举中,体现了党的初心与使命,呈现出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感召和凝聚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断开创革命与建设的新局面。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及其内涵与品质,一方面是对前辈最好的缅怀,另一方面也是传承与发扬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尤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把各种精神置放到当时的具体历史情境与社会现状中来领悟,因为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形成的三大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按照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代主题,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即以斗争为核心的革命阶段,以创业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初建阶段,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以创新为核心的精神塑造阶段。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的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这前面的部分扯远了嫌太长,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众所周知,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此各路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辛亥革命,都未能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这个历史危机关头,1919年5月4日,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承继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在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驱的领导下勇敢站出来,用十月革命送来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进行追求真理与进步的伟大觉醒的启蒙。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东方大地,成为塑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理论支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斗争为核心的红色革命精神。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革命不仅有了坚强的领导者,还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与强大的精神支柱。嘉兴南湖的红船承载着一种独特的精神,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航行,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长达28年的革命岁月中,涌现出无数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英雄,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吞山河的壮歌,汇聚成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英雄的精神与鲜血,凝聚成一座座的红色灯塔,照耀着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奋力前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革命精神点燃了井冈山,点燃了延安,照亮了人民英雄的长征路。越是艰难困苦,革命就越需要精神的鼓舞、信念的支撑。井冈山精神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勇闯新路、敢于胜利的精神。举世闻名的长征是罕有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美国记者斯诺称颂长征为人类现代历史中无与伦比的一部英雄史诗,他在《红星照耀中国》里向世界预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英雄的魅力让延安成为那个年代成千上万有志之士向往的地方,英雄的精神让一个穷山沟激情燃烧、充满革命胜利的希望。毛泽东同志著名的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体现了这种信念,这种精神让汗水浸润南泥湾的花香,开创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创举。

红色革命精神就像星星之火,燃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与信念扎根到这片特殊的环境中,为实现一个共同的历史使命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表现出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形式,从而萌发出红色精神谱系中的不同样式,例如苏区精神、大别山精神、红岩精神、白求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苏区精神彰显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局面,扩大了党和红色政权的影响,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新的升华;大别山儿女坚持革命武装斗争,持续进行了长达28年的革命斗争,贯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历程,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地域性红色精神形态的典型范例;红岩精神萌发在风雨如磐的南方抗日战争时期,贯穿国统区充满艰难险阻的地下斗争历程;西柏坡精神表明,红色革命精神不仅有面对挫折时的革命浪漫主义,还有面对胜利时的谦虚谨慎。还有在国共二次合作过程中,“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塑造的抗战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自强不息、崇尚和平的民族气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创业为核心的建设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继续弘扬革命精神,以建设新中国为主题进行不断探索,领导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

新的历史使命催生出新的精神,包括工人与农民在内的各界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事业主人公精神,萌发出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大庆精神是伴随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而不断萌芽、丰富发展起来的。为了甩掉“贫油国”帽子,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人风餐露宿,以只争朝夕的斗志,仅用3年时间就初步建成大庆油田,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一面精神旗帜。大庆精神激励着亿万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团结一致大干快上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帝国主义核威胁与核讹诈的严峻形势,在党的策划与领导下,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与广大科研工作人员团结协作,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突破各种技术难题,以最快速度让“两弹一星”变成现实,为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勒紧裤带的艰苦岁月里培育并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祖国学子勇攀科学技术的高峰。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