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新建学校校本文化的思考

2021-08-30 19:11刘红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2期
关键词:挑战策略

刘红

摘要:新建学校因为建校时间短,在文化创建时面临诸多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有建筑没内容、有教师没团队、有教育没理念、有学生没精神、有学校没历史。新建学校如果能从确定校本理念、固化校本理念、建立校本制度、开发校本课程、开展校本教研、根植校本行为入手建设学校文化一定能化挑战为机遇。

关键词:新建学校  校本文化  挑战  策略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加快和区域教育布局的调整,不少地方陆续出现了一些新建的学校。这些新建的学校一般都会有漂亮的教学大楼,精致的园林设计,优美的环境。但学校是刚刚建成的,或开办年限很短,它们都没有历史,没有形成特定的校园文化氛围。正如一所刚刚建成的房子因为没有主人的入住,没有添置个性化的摆设和家具,没有赋予其家庭生活的情趣,房子只能是房子,还不能叫“家”一样,新建学校也是如此。因为缺少文化因素,没有形成自己的学校特色,无法彰显其内在的个性,所以新建学校充其量只能算是准学校而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而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应该能够构建出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其实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学校文化的差别,学校品质的不同源于学校文化品位的不同。

下面就新建学校校本文化创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一、面临的挑战

(一)有建筑没内容

新建学校建成之后,内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馆,功能齐全的教学设备,整齐洁净的校园绿化。尽管如此,走进其间不免有生疏隔膜之感,无法亲近,无法热爱。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里找不到精神的元素,大楼因为没有注入人文的因素而不显生命感,绿树红花因为没有被赋予师生的情感而生机不在,就连运动场也会因精神的不彰而显得空旷无力。新建学校如同一张等待绘就的崭新白纸,等待学校领导者组织全体师生及员工赋予其生命的意义、情感的诉求、精神的魅力,丰富其内容,充实其内涵。

(二)有教师没团队

新建学校教师队伍的建成有很多种。有的会在区域内重新调配选派,也有的会在各地重新招聘。新组建的教师团队因为来自各个不同的场地,因而他们的专业和教育背景各异,他们的价值观、教育观更是有很大的差别,在工作中就难免会缺乏吸引力和向心力。开始组建的教师队伍很难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集体,不具备一定的团队素质和合作精神,没有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取向。

(三)有教育没理念

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精神价值所在,是一个学校办学思想的体现。新建学校因为建校年限短,引领者的办学思路还不明晰,还没有凝练出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理念。或者,尽管口号性的理念已经提出,但因为理念的形成缺少师生参与,只是以概念的形式存在于师生的口中,还没有根植于师生的灵魂中,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形成一致的行为。没有理念支撑的教育如同没有源头的死水,不会形成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有学生没精神

我们羡慕百年名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欣赏浸润其间,受其感染的学生身上透出的不一样的精神气质和人文情怀。比如南开中学,她就以她全面育人的思想和课程培育出了包括周恩来总理在内的许多英才。并且,许多年后,他们身上仍然闪耀着南开中学的精神。这是学校教育的最大成功。新建学校由于建校年限短,难以避免文化不彰、制度缺乏、管理滞后等问题,学校给予学生的积极影响还很有限,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沉淀。

(五)有学校没历史

新建学校没有历史,没有厚重的过去,没有成功的经验,没有由过去延伸出来的通往未来的道路。没有历史不能不说是件憾事,因为毕竟缺少了厚重感,正如人的成长一样,缺少了一定程度的积淀,自然也就少了份成熟和稳重。但没有历史未必就一定不是好事。没有历史也就没有历史留下的负担,没有历史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创造,不必顾虑和迁就,没有历史可以在一个更高的水准上开创历史,没有历史的学校一定是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

二、应对的策略

智者需要从挑战中寻到机遇。新建学校校本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的诸多挑战为我们正视现实、构建独具特色的校本文化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在校本文化的构建中,我们根据文化构建的路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确立校本理念

人因思想而与众不同,校本理念如同人的思想一样,代表着此所学校与众不同之处。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在充分领悟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上,依据教育规律,结合自身思考和新建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及员工提出办学理念。洋思中学前校长蔡林森针对自己的三个孩子学习成绩由落后而转变的学习经历、教育经历总结出了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并继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師生中广为宣传,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洋思中学办学理念的提出源于对学生的爱和信任,这样的信任激励着教师对教育教学自信,也唤醒了孩子们的自信。

(二)固化校本理念

理念是抽象的,它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却不应该止于文字的表达。理念源自师生,还要回到师生,只有师生共同践行,并且固化成思想的校本理念才能影响师生的行为。校本文化的创建是个系统工程,需统揽主题,全盘思量,细致考虑,科学设计。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的功能,都彰显学校的追求与梦想,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这是学校文化精神的价值所在。

(三)建立校本制度

制度能够规范、约束、指导人的言行。校本制度的制定能够有效地保证学校的办学理念得到践行,它能帮助学校将理念渗透进每一位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和琐碎小事中,校本制度是对理念的诠释,是理念的具体化。校本制度的建立过程也是教师进一步解读学校办学理念的过程,所以制度的创建应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只有来源于一线的制度才会根基牢固,才会被老师所接纳,只有老师接纳的制度才能顺利执行。

(四)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文化是内隐的、抽象的,它不以具体的个体的形成存在,你不能指着某一物说这就是学校的文化。然而它又是外显的,学校的角角落落无处不彰显,无时无刻不体现。学校文化不仅体现在环境中,更体现在课程中,校本课程是对学校文化最好的诠释,校本课程开发、执行、完善的过程就是学校文化不断提升的过程。用精品课程影响学生,凝聚学生,提升学生,进而达到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目的。

(五)开展校本教研

通过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是构建良好教师发展生态的重要抓手,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一定是存在于身边的真实问题,所以校本教研最能凝聚团队精神,让校本文化落地生根。教师会在定期的交流研讨中增进认识,达成共识,建立友谊,提升素质。学校应主动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提供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搭桥,为教师的精神成长提供营养。在校本教研中成长和团结起来的教师队伍走到哪里都会带着学校的印记,彰显学校的文化,是学校品质的象征。

(六)根植校本行为

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文字只能是口号不是文化,真正的文化应从墙上走下来进入人们的脑海成为精神,化为行动。古往今来,任何文化的形成都是实践的成果,行动的积淀,而不是文字的功劳。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会在理念的形成,制度的建立,活动的开展,课程的开发等校本文化创立的过程中避免单纯文字的上传下达,而力求化简单的文字传播为深刻的行为养成。只有根植于行动的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才是值得积淀的文化。

文化的形成是个历史的过程,无论是百年名校还是新建学校,只要经营者用心经营,每一个日子都是学校文化的积累,每一件小事都是学校文化形成的因子,永远向前,不会停滞。新建学校如果能在文化创建中统揽文化主题,做学校文化的自觉行动者,同样可以拥有一流的文化。

猜你喜欢
挑战策略
极限挑战
我的手机在哪?
眼力大挑战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