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2021-08-30 19:22李凤玲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2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道德与法治

李凤玲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法治观念。而小学生正处于 “三观”形成阶段,思辨能力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主要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进行探究,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与对策,以帮助一线同仁举一反三,形成适合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孩子认知水平和思辨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思辨能力  实践与辨析

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填鸭式的方法”占了主导地位,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教学缺乏生机、活力,道德与法治教育收效甚微。有的学校更是因为要抓主学科成绩,忽视或者淡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而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信息的普及化带来了无限可能,很多小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信息媒介工具了解了许多成年人的世界,媒体的“无界”和纷乱,让他们变得不再混乱又迷茫,低年龄段未成年人犯罪等一系列不良事件层出不穷。

要改变这一局面,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学会用“慧眼”看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思辨能力的培养一再被得到重视。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教、需要练、需要培养的。作为教师,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进行改变,积极进行角色转换,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对是非对错的辨别能力,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形成严谨的思维态度和良好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紧密的联系,用具体案例分析、模拟体验、挫折体验来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启智开慧,为今后的人生打下正确而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现状

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观念与用法意识,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内容最大的变化即是强调了“法治”这一要素,更加契合了“法治社会”的学习要求,以法律作为引导,给小学生以判断是非的标准,同时增强了法治意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思考与辨析能力。但目前道德与法治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亟待解决:

1.教师不专业,多是主学科教师兼职,习模式僵化,学习氛围不足。

2.缺乏足够的实践性。道德与法治的思想性、人文性、實践性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实践性有着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而其他特性的实现都离不开实践性这一根本特性。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们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顺利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去,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学生缺乏主动思考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和家长囿于有限的课堂,教师和家长代替学生做判断,孩子们缺少实践机会,缺乏深度的思考,面对选择无所适从,面对是非无法辨别,面对诱惑无法拒绝。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生活带入课堂,教师需要想方设法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方式。例如结合实例(身边的案例、新闻故事)的案例教学法,模拟真实情境的情境教学法,运用网络互动的智慧课堂教学法等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性活动体验中感受做出判断、学会拒绝、明辨是非的快乐。

(二)深度探究道德与法治活动的内涵。

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予以深度理解,理解该门课程设置的意图。部编教材中设立了很多“探究与分享”类的栏目,而且设计的方式多种多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多了很多选择的机会。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研究讨论;也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补充与分享;同样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索模式,变被动为主动,站在多角度思考问题,体会教材编者的用意。与以往的教材不同,新版《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主线更加具体明了,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了中心,并把这种精神渗透到了各个板块,“探究与分享”就是其中之一。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体验等多种方式深刻体验,不知不觉中把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镌刻于内心。

(三)建立深度学科融合模型

道德与法治动手系列课程会涉及绘画、科学知识、手工等方面,学生可以将此课程习得的技能运用到其他学科,与此同时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渗透到动手系列课程中,达到螺旋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效果。

道德与法治动手系列课程与其他学科融合可以改变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旨在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上。这种形式既能够丰富孩子的学习方式,又能够加深学科对生活思考方式的渗透力度,从而提高学生思辨水平。

(四)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学生思辨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在关注学生状态的同时保持严谨的教学态度,还要充满感情,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要给学生犯错的勇气和反思的机会,唯有在“德”与“法”,“情”与“理”的交织辨析中,认知才会螺旋式上升,“思”与“辨”才能真实高效发生。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的《我很诚实》一文,教师可以组织辩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善意的谎言是否可行?”开展主题辩论活动。比如正方的观点:“善意的谎言完全可行,因为其出发点是好的。”反方的观点则是:“谎言就是谎言,永远也不是真相,谎言不可原谅。”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 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教育类视频,让他们多感受真实的情景,加强学生的代入感,模拟真实的情况,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五)提高教学案例的利用率的同时确保教学连贯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每个框题都设置了数个探究活动,如果探究活动缺乏足够的联系,就容易使得课堂教学环节连接不协调,造成案例的浪费,学生的思辨能力自然难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以小学五年级下册的《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为例,该框图涉及许多类型的责任,清单罗列的内容较为密集,而且事件出现的情形较多。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将这些进行归类处理并进行重组,将多个案例简化成一个贯穿始终的序列,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率。

三、结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担负着培养一代带现代化公民的重任,面对纷繁事物不迷惑,面对是非黑白能判断,面临十字路口能抉择,是“思辨”能力的重要体现,这样的思考辨析的能力,我们的孩子时时需要。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2]王俊梅.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发展共同建设的行动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9(8).

[3]司桂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