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悲观主义

2021-08-31 12:57吴昊
上海文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灰度定律农夫

吴昊

美国潘通公司作为世界范围内的色彩权威,每年都会公布一个年度流行色彩,所有制造业都会将其奉为圭臬推出大量的产品。这里面当然有消费主义的导向作用,但是色彩对于人情绪、心理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细心去观察这几年的流行色趋势,不难探看出“灰度”元素成为了一个关键词,它造就了煊赫一时的莫兰迪——那种节制的消极味道的色调。

《圆周定律》给我的初步印象就是这样,由于作者本身就是个知识产权律师,这种代入感是很真切的,你甚至会在结尾想起“农夫与蛇”这样的经典主题。这是一部典型的谈论人性的小说,一个初涉人世的菜鸟律师不幸遭遇“民科”老油条的欺骗,本想着交心没想到被反咬一口的俗套设计。然而“农夫与蛇”的本质是对人性的彻底的不信任,《圆周定律》只是看着像而已,但作者却“满怀深情”。三三的文字便是这般,初看像韩非,近看才识得那是荀卿。

三三自言是一个有“好奇心”的人,我们不妨把小说中“我”与任天时的通信看做一种自我对答,执笔人是作者,信的彼端也是她自己。“我”在生活中很冷淡,对于同僚的日常调侃提不起兴趣,就连和男友之间的互动也谈不上亲密,然而在写给素未蒙面的被告任天时的信中,“我”的打开程度是空前的,可以谈谈令人不悦的北方气候,抑或向陌生人积极地介绍自己的履历,甚至对于“民科”狂热的执念也表示由衷的感佩。这种激烈的表达,在冷静克制的全文中显得尤其突兀。再看任天时的回信,那就是理想主义到了极致,那种极具表演人格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是一种戏谑的耦合,一面是自己也无法描述自己的新人律师,另一面是妻离子散不被理解的“民科”,他们居然在官司之外成了精神信友。

法律是一種尺度,是衡量文明社会中人类最低行为标注的底线。它自身的强制性或者他律性,实质上是在鞭策人类激发自我的自律性。所以说任天时对“我”的背叛,其实不正确,他并没有背弃自己的“理想”,他成功地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好奇的探寻,换来了一个忠实的粉丝,换来了和解的赔偿,改善了自己的窘境。我也不觉得小说中的“我”被辜负了,那是本雅明式的爬到沉船顶端试图发出的“求救信号”,这种试图将自己从孤绝中拯救出来的尝试虽然失败,但并不会止息。书信的一来一回及其最后的毁灭,我看到的是依赖他律的“我”最终看到“茫然、虚幻的面孔”,然后结成自律的“我”并未落泪。

这或许印证了三三在创作上的某种意图,像马尔克斯一般冷眼旁观,早已洞穿一切本质的道理与结局,展现一种极端而又节制的哀伤。在前面我也提到了,《圆周定律》给人的第一观感可能有些简单,设计感或许有些强烈,“民科”任天时最后的行为,或许早已经被“我”洞见,然而“我”还是会试图将局做下去,这让人会不由得质疑“我”的动机,与周遭众人的接触真的会如此艰难,为何一个陌生且有知识代差的“民科”反而可以卸下防备。三三所需要加强的合理性,其实是需要把握自身对于社会体认的自信,或许再加上一点点的不自信和不彻底,这个故事会显得更加圆融。

对生活的深情并不需要那种高亢的调子,也不尽是罪与罚的变奏。宣泄的途径不同,色彩也可以加上灰度。三三“悲观”的自我表述更接近于海底的休眠火山,虽然最终会被海水覆盖,然后遮掩不住对于生活的热诚,与对他人的期待。

猜你喜欢
灰度定律农夫
天津港智慧工作平台灰度发布系统和流程设计
躺在树下的农夫
华为“灰度”哲学
Arduino小车巡线程序的灰度阈值优化方案
农夫和蛇
遗失的斧头
倒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农夫卖猫
耐人寻味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