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在菜市场终老

2021-08-31 22:20程磊
读者 2021年18期
关键词:牛肉丸菜市场武汉

程磊

在我成长的那座小城,菜市场里,高手如云,各有际遇。

赵屠夫随手便能划拉出一块正好二两的肉,几乎没有误差。他做人也是,分两不差、一丝不苟。

卖菜的张大妈热情地帮你挑菜,甩水,称重,算账,找零,一气呵成。甩水的动作看起来很用力,其实水并没被甩出来多少,依旧藏在菜叶里,这样可以让每次成交多收获几毛钱,生活逼她变得精明。

菜市场里藏着一个平行世界,有专属的密码,需要浸淫许久,方可探知端倪。这里是大人们生活经验与人情世故的学堂,也是小朋友们眼里的生物世界。拥挤,嘈杂,活色生香,永远客似云来。生鲜肉味、蔬菜的泥土味,剁肉声、吆喝声,浸润其中,每一处都是生动而鲜活的真实生活。

传统菜市场无疑是一座城市生活智慧的发源地,从祖辈沿袭而来的生活习俗隐伏其中。它像一个根植本土的食材博物馆,透露着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生活习惯。所以,逛当地的菜市场,可以窥见一座城市的灵魂,是阅读一座城市的绝佳起点。

立冬时节,武汉的菜市场上,时令菜肯定是这三样:洪山菜薹用来清炒,巴湖的九孔藕用来做排骨汤,买点藜蒿回去就着自家腌制的腊肉,随便炒炒便是一盘可口小菜。

菜市场的价格标签多是自制的,从泡沫箱上掰一块,插上小棍,写上菜名、价格,以及能招徕顾客的简洁有力的噱头:藕是“包粉”的,鱼是“梁子湖”的,排骨是“早上剁”的,萝卜是“脆甜”的,大白菜是“甜嫩”的,若是下定决心要比别家卖得便宜,牌子上会写“机会、机会”,字体会加粗,或者加一道下划线。在武汉的菜市场,讨价还价的关键词是“讲胃口”,意思是大家都是要面子的人,我提出来让五毛一块的,你就不要把这个事情搞得很无趣了嘛。

武汉人的饮食习惯、性情爱好,都藏在对食材的选择和与摊贩的你来我往中。

在成都,菜市场“早高峰”刚过,麻将桌便被支了起来。倘若菜贩子连麻将都不打了,集体起立,那一定是因为来的这位熟客,值得让成都人暂时放下麻将。每个菜市场总有几位VIP(贵宾)客户:讲究的家庭吃饭不剩菜,每次买菜虽买得少但买得勤;有的家庭几代人住在一起,或者几代人习惯到了饭点去老人那里吃饭,这意味着一个人要买一大家子的菜——这样高频的、采购清单长的客户,自然就被商贩们升级为VIP。

在无限的物质欲望中,吃大概是最容易实现的。平实富足,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把这样的生活理念贯彻执行得最好的恐怕要数潮汕人。吃是潮汕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来买牛肉丸,店主定会为你配搭上用牛骨熬制的浓汤,再来一包油爆蒜头,让你到家后的这锅牛肉丸汤信手拈来。卖螃蟹的会热情招呼并建议:大个头的用来煲苦瓜汤,去火、排毒还养颜,小的生腌也不错。买卤味,不管要多要少,想要哪一块就给你切哪一塊,想要架子给你起架子,想要腿就给你腿,想要脑袋给你脑袋,并配上相应的辣椒、米醋、卤水等。你买一条鱼,店主会主动询问,清蒸、煮粥还是吃火锅,以便进一步按照客人的需求来操刀杀鱼——煮粥给你切块、火锅帮你起片,刀工精细,拿回家可以直接下锅。

在潮汕的菜市场里,几乎每个摊位后面都放着泡工夫茶的茶具,闲下来的时候小贩会做工夫茶。他们熟练地用热水烫茶杯,熟练地操作着“关公巡城”“韩信点兵”这些潮汕工夫茶的冲泡手法,并招呼买菜的街坊来喝茶。接过一杯茶,慢慢喝,如同这片奇妙的土地,其中的滋味也需要慢慢品尝。

菜市场里也聚集着一座城市的美食。在武汉的任何一个菜市场里,少不了的一定是卖卤菜、熟食的店。鸭翅鸭脖、牛肉牛筋、卤藕海带、炸肉丸蒸鱼丸、发糕馒头热干面……每个小吃摊位,都不缺客流。毕竟,让我们流连的,除了世界之大、江湖之远,还有这出身于本地街角巷头、集散于菜市场的美味。

潮汕地区把冷盘小菜统称为“杂咸”。一进菜市场,最容易看到的,是摆满不锈钢盆的杂咸摊,几十种,五颜六色的,很有视觉冲击力。一碗白粥,配上几种杂咸,既草根又有点奢侈,打发一餐饭,就是这么简单。

肉在案上,菜在篮里,掌控餐桌的野心并非始于烹饪,而是从决定买哪几棵菜或哪一条鱼就开始了。菜市场给我的安慰,像一个锚点。空茫茫不知前路,心慌慌探不到底时,去趟菜市场,一通采买,洗菜切菜,剁馅腌料,乒乒乓乓的人间烟火气驱赶了不良情绪,认真吃完一顿饭,添气力也添豪气。

“今天吃什么”与“今天怎么吃”,生活难或易,都逃不过这两个问题。其实一家人就应该这样,大家平日里赚吃饭的钱,再商量买什么菜,吃什么样的饭。无论我们在何方,面对的都是这样落在实处的具体生活,而它也透露着你是谁。

(东 篱摘自中信出版集团《吃和远方》一书,本刊节选,陈岱青图)

猜你喜欢
牛肉丸菜市场武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正宗的潮汕牛肉丸是什么感觉?
烦人的装修声
潮汕美食牛肉丸
热闹的菜场
买菜记
我爱牛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