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良计治污染,举报有重奖

2021-09-01 09:10黄丹雯李卓莹
环境 2021年8期
关键词:有奖东莞市东莞

黄丹雯?李卓莹

近年来,东莞市巧借“有奖举报”政策持续发力,积极号召人民群众加入举报环境违法行为行动。随着东莞市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和环保工作进入不同阶段,探索十余载的东莞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政策也因时而变、推陈出新。2021年7月24日,东莞市正式印发实施《东莞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进一步扩大举报范围,提高举报奖励。

在这一“良计”推动下,2020年东莞市考核断面水质实现全面达标,改善幅度排名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空气质量改善全国、全省均排名第二。曾经恶臭冲天的重污染河涌石马河如今已是一片碧波荡漾。

破环境监管难题群众参与是良方

“看,那边有两只鸟儿。”

“那是白鹭,现在到河边散步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石马河河畔,一群白鹭在嬉戏,它们时而飞舞,时而低头觅食。眼前是一河绿水,水质清澈,可见鱼儿在鹅卵石间潜游。微风拂来,岸边绿树摇曳生姿。此情此景,对于几年前的当地人来说,是绝对不敢想象的。

2018年,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打响,但是摆在东莞环境监管执法面前却有三道亟待破解的难题。第一道难题是执法监管任务繁重。据统计,东莞市共有17万家工业企业,其中包含1万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与庞大的工业企业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薄弱的一线执法监管力量,仅有250人,人员力量和监管对象数量极其不相称。

第二道难题是监管时间难以全天候覆盖。执法队伍在与违法企业斗智斗勇的经验中发现,违法企业逃避监管意识强,往往选择夜间、凌晨、节假日等时间进行偷排直排。这些现象仅靠执法人员白天正常上班时间的巡查监管难以发现,而“白+黑”全天候监管的模式往往又难以为继。

第三道难题是监管对象难以全面管控。据了解,东莞有大量的“散乱污”企业,并且广泛藏匿在全市各镇街、各村社区的分租厂房,甚至是私人住宅里,环境违法行为隐蔽。如果没有当地群众的举报指引,监管部门极难发现这些“死角”。

正是源于这三大难题,东莞治污工作难以推进,造成了曾经多处河道水体乌黑,恶臭四溢的局面。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只有自下而上發动群众,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打赢这场治污硬仗。东莞市政府更是意识到,群众参与是破解上述三大难题的良方。

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东莞就开始探索对行政区域内工业企业违法排放工业废水行为实行有奖举报。此后的十余年间,东莞不断扩大有奖举报的范围以及奖金数额。

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群众积极性,2018年10月,东莞市政府决定提前启动全新的有奖举报制度制定工作,并于2019年10月制定了《东莞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暂行办法(草案)》。

2019年11月,针对石马河水质受到工业企业偷排超排影响导致总磷指标容易超标的情况,东莞市更是大胆试行了“一高三限”的石马河有奖举报政策(即每案最高50万元奖励;限时一个月,限石马河4镇区域,限涉磷排放行业),创新性地结合时间、空间及对象,针对性地实施有奖举报试点工作。

有奖举报扩范围污染防治新突破

“我要举报凤岗镇某塑料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厂内有非法电镀车间,厂里计划在11月22日傍晚调动一台货车准备撤场。”

2019年11月中旬,正值石马河流域严打时期,不少企业迫于压力计划转移非法电镀设备,另行选择非法生产场所。东莞市生态环境局接到群众举报,立即实施紧急拦截,会同公安部门在当天晚上连夜破门查处。破门后,执法人员发现电镀设备部分废液已经被倒掉,几名员工正准备拆除设备。违法电镀厂的非法转移行动被逮个正着,紧急拦截计划取得圆满成功。后续,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凤岗分局对该公司多个违法行为共处113.40802万元罚款。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一次性给予举报人50万元重奖。

“我要举报虎门沙角社区某农批市场附近一个挂有‘蔬菜配送的车间,那是个电镀工厂窝点,里面有几家非法电镀厂。每到夜间,这些工厂就开始偷偷生产。”

2020年1月2日,接到群众举报后,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迅速对线索进行侦查并且部署执法行动。1月3日晚10点左右,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虎门公安共出动60余人开展突击执法,现场共查处电镀厂5家,其中2家正在生产,监测表明,废水重金属严重超标;1家现场未生产,但有生产迹象,另外2家处于长期停产或尚未投产的状态,无人在场。东莞市依法对有关经营者做出行政处罚共计80.344万元,并对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的线索移交公安刑事立案侦查,同时根据有奖举报暂行办法的规定,给予举报人共计8万元奖励。

……

在石马河有奖举报政策鼓励下,群众举报环境违法行为的积极性高涨,仅一个月的举报期,东莞市累计核实并且发放举报奖金高达1350万元。同时,生态环境部门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取缔了沿河多家违规企业,有效保障了石马河旗岭国考断面水质达标。

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基础上,2020年1月,东莞市正式实施了《东莞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奖励举报范围不再限于涉水环境违法行为,而是向水、大气、危废全方位拓展,并且允许匿名举报。在新政策的堆动下,仅一年时间,东莞市受理举报线索比2019年增长近13倍,查处各类违法主体188个,处罚金额超5000万元,已发放奖金360万元。

通过有奖举报政策的激励,东莞市更有力地凝聚了群众力量。在这十余年间,东莞有奖举报政策体系得到持续完善,并且在治污上切实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东莞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决心。

创新提出“三调整”

调动群众积极性

在有奖举报范围上,《暂行办法》结合东莞产业结构特点和当前监管执法难点提出创新举措,举报内容集中针对擅自设置金属表面处理等重点污染工序,以及暗管偷排、闲置设施、燃用高污染燃料、违法处置危废等严重违法行为。

如何最大程度调动群众参与有奖举报积极性?基于此,《暂行办法》做了“一降一升一加强”的调整。

“一降”即降低举报门槛,东莞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政策突破以往一贯的实名限制,提倡匿名举报,最大限度消除举报人的顾虑。同时,政府部门畅通举报途径,推行“电子邮件为主,来信来访为辅”的举报方式,降低了举报成本,方便公众举报。

“一升”即提高奖励金额,《暂行办法》以举报违法类型、违法情节严重程度、举报信息价值大小等为参考依据,设立了最高20万元不等的定额奖励标准,并设定涉及环境犯罪的奖金加码激励细则。而奖金核发流程也从最初的长达9个月或以上缩短至3个月。此外,东莞市政府还鼓励各镇(街道、园区)在市有奖举报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实施符合当地实际的有奖举报政策,构建市、镇两级有奖举报政策体系。

“一加强”即强化保密工作。配套出臺《有奖举报保密工作指引》,通过细化和规范工作流程,由上至下明确保密要求,加强对举报人信息和举报信息管理,确保各个环节不出漏洞,保密责任层层压实。

2021年7月24日,东莞市正式印发实施《东莞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办法》,进一步扩大举报范围、提高举报奖励,一方面,新增“发黑”工序、监测数据造假等环境违法行为纳入举报奖励范围,另一方面,将涉废气设施不正常运行、违法处置危废的奖励金额提高到原来的5倍,进一步鼓励公众参与有奖举报。

上下联动,多方合力构筑“共治共享”格局

以创新有奖举报政策为切入点,东莞成功迈出了构建富有地域特色的全民环境监管体系的第一步,但想要将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落到实处,还需要后续政府环境执法监管力量的有效跟进。

首先是对有奖举报信息的及时梳理甄别以及深入挖掘。为此,东莞市成立了有奖举报工作专班,专门安排经验丰富的信访业务骨干专人负责受理工作,从海量的举报信息中梳理整合有价值的线索,并坚持“事前多沟通,事后少解释”的受理原则,逐一跟举报人对接了解情况,从中进一步深挖有利于部署执法的关键信息,最大限度将群众线索转化为精准部署和打击。据统计,2020年举报线索的查实率高达75.1%,查处取缔各类违法主体达188个。

其次,在关键的执法环节,东莞市一改以往生态环境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建立了执法、监测、公安等多方参与、联合行动的执法模式,合力完成监管。如虎门镇公安驻点参与环保执法,针对重要执法行动直接调配特警参与,强力震慑违法行为。据统计,2020年,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公安联动执法查处的有奖举报违法主体93个,移送刑事立案68个。

事后的污染治理实际上只是“治标”,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形成环保意识,从根本上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的萌芽。为此,东莞市生态环境局通过线上广泛宣传与线下精准投放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此外,针对一些典型的环境违法案件,东莞市生态环境局以媒体曝光的形式以儆效尤。

有奖举报政策以上下联动,多部门合力的方式进一步落实监管执法,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以巩固社会共识,在巧用多方良计下,东莞成功构建起了富有成效的全民环境监管体系。

猜你喜欢
有奖东莞市东莞
东莞,东莞
莞香
2018年广东东莞荔枝收成看好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
期期有奖
期期有奖
走进东莞
2000元有奖征答
期期有奖
东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场近期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