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文化自信背景下外向型人才的培养

2021-09-02 08:37李亚妮
西部学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

摘要:习近平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对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加强中医类院校外向型人才的培养是传播中医药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医药文化自信背景下培养外向型人才的举措包括:(一)将中医药文化自信内容有机融入中医学生的大学英语课堂;(二)夯实中医学生英语基础,加强对外交流型中医学人才的输送;(三)注重中医院校来华国际学生语言和文化的熏陶;(四)重视双师型、复合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五)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制,突出外向型人才在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自信;外向型人才;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2-0072-03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将中医药人才置于中医药文化自信背景下研究,将中医药文化自信融入英语课堂,进一步坚定中医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信念和提升对外传播中医药知识文化的英语能力,加强在华国际学生中文水平和中医药知识的输入,激励国际学生传播中医药文化,建立健全培养中医院校“精医学、懂英语”复合型教师人才的机制十分必要。

一、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含义及对外传播的意义

中医药文化自信即“对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认同,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医药文化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名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做到中医药文化自信,第一,必须坚定对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信心。中医药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与病魔长期斗争总结出的经验,对于维护中华儿女,甚至全世界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第二,必须明晰中医药的文化价值。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大医精诚”四字,出自唐代孫思邈著作《备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此四字是论述医德极重要的概念,它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这些有关医德的表达更加坚定中医药文化价值的信念。第三,必须坚定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信心。中医的发展虽然历经坎坷,但因为其有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观,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又融入创新与发展,把先进的现代科学研究技术和中医药治病优势紧密结合。

在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关心和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在很多重要讲话中肯定中医药对于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在很多场合给予中医药高度评价。尤其是在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中医药全程介入,深度参与,对于疫情防控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抗击、防控疫情,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伴随着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的颁布以及“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等重要发展进程的取得,中医药蓬勃发展是为大势所趋。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复兴的先行者,肩负着引领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促进全球卫生事业与国际合作以及弘扬中国智慧的必经之路,是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的必然选择,也是“一带一路”的发展合作倡议下,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

二、外向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将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内容贯穿整个医学生英语课堂

坚定中医药人才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是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坚定中医药人才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医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因此,将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内容贯穿整个中医学生英语课堂是培养外向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首先,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强调中医药文化自信与英语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把中医药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可采用课上播放有关中医药文化的英文视频、英文介绍,或者让学生翻译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和中医药典籍等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中增强中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和增强中医学生的文化自觉,并产生深厚的文化归属感,让学生能够全方位理解中医药理论的精髓。

其次,在英语课堂外,鼓励中医学生积极参与对外交流,加强学社的社会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把所学到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应用于实践,向国际学生等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知之甚少的国际友人传播中医药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促成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深入思考,激发中医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热情,坚定中医药理论自信。

(二)加强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中医药文化的蓬勃发展,单一的医学专业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需要。因此,中医基础知识扎实又精通英语的医学复合型人才是传播中医药文化所需。而增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又是增强其传播中医药文化能力的根本途径。应积极推进大学英语改革,调整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优化中医药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全方位提高中医学生英语水平,激励中医学生进行对外交流,传播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具体而言:

第一,调整医学生英语学习的教学目标,倾向实用型英语教学,改变单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听说方面的英语技能。将双语课程体系和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管理体系以及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融入中医类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培养更多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中医学生。双语教学是新兴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培养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开设医学英语,中医英语等课程,有利于拓展医学生国际视野,辨析中西方文化异同,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中医院校英语教育质量。此外,增加实用型、外向型的英语课程。外向型英语课程主旨为提高中医学生对外交流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包括英语听说、实用翻译、高级翻译、高级阅读、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学、英美文学名著赏析、商务英语、影视欣赏等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语言技能和有关英美文化课程。这些课程既夯实了中医学生的英语基础,又促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比较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相通性和差异性,在今后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中找到文化契合点和切入点,有利于中医学生更准确更地道地传播中医药文化。

第二,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调动中医学生英语学习尤其是医学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根据课程需要,尤其是中医学英语课程的设置,编写多媒体课件,并加强中医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从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到向上线下结合课程互动和题库练习、网上互动等多环节,全方位的精品医学英语课程的电子化、网络化、互动化。除此之外,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侧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解决医学生英语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十分重要。在进行大学英语读写课时,有导向地融入中医药文化自信内容,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对中医药知识的翻译和应用。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教师利用语音实验室,增强和学生的听说互动交流,激发其英语学习的自主性。通过观看有关中医药文化、医院医患间对话和互动等视频,促进中医学生英语知识尤其是医学英语知识的积累,增强其英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和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发挥其信息量大、教学灵活、效率高、反馈及时等优势,带动中医类院校的英语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中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中医学生的英语水平的提高。

第三,优化课程设置,设立中医型复合专业,大力培养高素质中医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很多中医院校建立中医同英语结合的培养机制,开设中医英语,针灸英语,涉外护理等专业,积极培养既拥有中医药文化底蕴,又精通英语的全球性中医药人才。在专业设置时,理清培养目标,制定详尽的培养大纲、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理论,给予中医型复合专业师生全面具体的指导。

第四,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医药文化学习和英语相辅相成的氛围,坚定中医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并提高其英语实用能力。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对学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开展各种活动,提高中医学生英语水平。中医类院校通过鼓励学生考取四、六级证书,并且对于成绩优秀者给予物质精神奖励等措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自觉利用英语的沟通工具,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和精粹。利用各种校园活动如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文化节、英语角以及中医药知识翻译大赛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并且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在坚定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也坚定其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注重对中医院校来华国际学生的培养

随着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跨步式”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国际学生,怀揣着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和热爱到中国学习。这些国际学生也是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桥梁。因此,中医类院校需要一方面加大自身中医药专业在海外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认识了解并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另一方面加强对来华国际学生学业和生活上的管理,让来华国际学生成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先锋队。例如,在课堂中进行双语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同时,夯实中文基础,更深刻地理解中医药知识理论。增加国际学生同中国中医学生的交流机会。在学校开展的各个活动中,增设中外学生互动环节,使中外学生在语言技能和中医知识方面共同提高,开拓“互利双赢”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局面。让国际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中国生活,让优秀的传统中医药文化渗透到国际学生的一言一行,使他们成为中医药文化对外宣传的标兵,展示中国魅力的名片和尽显中国力量的使者。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复合型教师

首先,双师型教师的匮乏是培养中医院校外向型人才的短板,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因此,大力引进高水平教师人才,鼓励原有教师连贯性学习,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策略十分必要。加大教师对外学习、交流力度。对教师进行常态化有关中医药文化知识和英语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英语专业和医学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跨学科教学能力,为中医院校培养既能深刻理解中医药文化内涵,又能灵活应用英语的复合型教师。增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或者进行对外交流。通过去英语国家进修学习或者任教以及在国内一线城市进行访学等形式,开阔教师视野,形成全球化格局,提升整体教师团队素质。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有经验教师“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教师树立榜样,让青年教师明晰发展方向,坚定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步伐。

其次,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良性的人事管理制度,为教师能专心致志、心無旁骛地学习自己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及跨学科知识创造良好环境。优化师资队伍,为培养中医药外向型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五)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制,提高中医院校教学质量

外向型中医人才的培养需要落脚于课程的质量。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促进师生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自我中医药文化底蕴和英语综合运用水平。质量监控措施有:学校和二级学院督导制、同行集体备课、听课和评学制、学生评教制以及课程设计和试卷常态化检查制。在一环套一环的教学质量监控中,科学、综合分析师生各个阶段状态,不断调整、改革课程内容,积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外向型中医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物质文明。而中医类院校的师生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故通过中医药知识与英语技能相结合,提升中医院校师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和输送更多践行中医药文化自信,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复合型、外向型国际中医人才势在必行。优质的外向型中医人才有利中医药走出国门,让中医药不仅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突出作用,更要在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牛素珍,张晨等.论中医药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人才培养[J].光明中医,2020(23).

[2] 陈立群,谢海涛.论广西中医药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

[3] 徐翔.中医药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以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1(2).

[4] 侯秀娟,吕晓洁.中医药专业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

[5] 程旺.论习近平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及其启示[J].中医药文化,2021(6).

[6] 郭先英.中医药大学生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学,2008(4).

作者简介:李亚妮(1990—),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单位为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为对外英语教学和中医英语。

(责任编辑:董惠安)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长短句如何有效拆分理解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构词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