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种杀菌剂对花生褐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2021-09-03 08:51谢瑾卉臧超群刘晓舟梁春浩
辽宁农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褐斑病毒力杀菌剂

谢瑾卉,裴 雪,林 英,臧超群,刘晓舟,梁春浩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

花生(ArachishypogaeaL.)富含丰富的油脂与蛋白质,是全球最主要的5 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及花生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我国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民对花生种植的积极性不断提高,2019 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为465 万hm2[1~2]。我国花生7 大主产区分别位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和西北。东北地区的花生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省与吉林省,东北产区的花生因质量好、黄曲霉毒素含量远低于其他产区而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3~4]。然而,花生叶部病害的连年发生与流行对辽宁地区花生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及巨大的经济损失,由落花生尾孢(CercosporaarachidicolaHori)引起的花生褐斑病是辽宁花生生产上最主要的叶部病害之一,受害花生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地块可减产40%以上。

目前,使用化学药剂进行花生褐斑病的防治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沈一等通过对采集自泰兴地区的花生叶斑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筛选出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对花生褐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5]。温少华等对采集自江西的花生褐斑病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认为咪酰胺具有更好的田间防治效果,适用于花生褐斑病发生严重的地区[6]。朱茂山等对辽宁地区花生褐斑病的田间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己唑醇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且经过该药剂处理后花生增产作用明显[7]。结合以上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本试验首次选取12 种不同类型及作用方式的杀菌剂原药对辽宁地区花生褐斑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对杀菌剂合理、交替使用可能性进行研究,避免过量使用某种杀菌剂对环境造成污染,防止因连续使用同种杀菌剂造成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为花生褐斑病的绿色高效防治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花生褐斑病病原菌采自辽宁地区田间自然发病的花生叶片,从具有典型症状的花生叶片病斑处挑取花生褐斑病菌分生孢子器置于无菌水中震荡3 min,将分生孢子悬浮液涂布于水琼脂平板上,用接种针挑取单孢置于马铃薯葡萄糖(PDA)培养基上,26 ℃培养箱中暗培养,经观察菌落和孢子形态结合ITS 序列比对,鉴定为落花生尾孢,采用科赫氏法则进行回接验证。将该病原菌转接于PDA 平板上,待其长出菌丝后,用接种针挑取菌落转接于PDA 斜面上,4 ℃保存备用。

1.2 供试药剂

供试12 种药剂见表1。

1.3 药剂浓度设置

根据前期预试验结果设置本试验12 种杀菌剂浓度(表2)。

表2 供试药剂室内毒力测定浓度设置

1.4 毒力测定

采用纸碟法,依据抑菌圈的大小测定杀菌剂的杀菌效果。用解剖针挑取花生褐斑病菌菌落,置于2 ml 离心管中,加入无菌水1.5 ml,充分震荡混匀,用移液器吸取菌悬液500 μl 置于燕麦培养基(OA)中央,用涂布棒均匀涂布整个平板,以上操作重复3 次,将1 500 μl 菌悬液均匀涂布于整个平板,25 ℃恒温培养培养15 d。用无菌解剖刀于超净工作台中刮取病菌的分生孢子,置于装有少量无菌水的50 ml 无菌烧杯中,静置20 min,配制成浓度为1×105个/ml 孢子悬浮液。取孢子悬浮液150 μl 滴于PDA 平板中央,用涂布棒均匀涂布至整个培养基表面。杀菌剂药碟为直径为5 mm 的灭菌滤纸片,每片吸取药液量为10 μl。将药碟置于涂满孢子悬浮液的PDA 平板中央,每处理3 次重复,以加入10 μl 无菌水的纸碟为对照,置于26 ℃培养箱中培养10 d。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利用SPSS23.0 软件计算毒力回归曲线方程,EC50以及相关系数R2。

2 结果与分析

12 种杀菌剂对花生褐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95%咯菌腈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211 μg/ml,其次为95%己唑醇、95%丙环唑、97%戊唑醇、97%咪鲜胺,EC50均<1 μg/ml,97.5%吡唑醚菌酯、98.6%嘧菌酯、95% 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效果较好 EC50为 1.047~2.649 μg/ml。95%甲基硫菌灵、98%百菌清、96%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略低,EC50为12.25~25.53 μg/ml。

表3 供试药剂室内毒力测定浓度设置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菌碟法测定了花生褐斑病菌对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己唑醇)、苯丙咪唑类杀菌剂(甲基硫菌灵)、有机硫类杀菌剂(代森联、代森锰锌)、邻苯二甲腈类有机合成杀菌剂(百菌清)、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吡咯类杀菌剂(咯菌腈)、咪唑类杀菌剂(咪鲜胺)7 类型12 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试验选取的12 种杀菌剂均对花生褐斑病菌具有一定的毒力。95%咯菌腈>95%己唑醇>95%丙环唑>97%戊唑醇>97%咪鲜胺>97.5%吡唑醚菌酯>98.6%嘧菌酯>95%苯醚甲环唑>95%甲基硫菌灵>98%百菌清>96%代森锰锌>87%代森联。其中,吡咯类杀菌剂95%咯菌腈的抑菌能力最强,EC50为0.211 μg/ml;三唑类杀菌剂的抑菌能力较强,95%己唑醇、95%丙环唑、97%戊唑醇的EC50分别为0.264、0.369、0.428 μg/ml。

花生褐斑病也称花生早斑病,辽宁地区该病害通常于6 月中旬开始发生,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和蔓延。7~8 月如遇连续阴雨潮湿高温天气,则病情发展迅速。通常在花生连作重插地块,该病害发生较为严重,过量施用氮肥、土壤肥力不足、种植密度过大、病残体清除不及时的地块发病均较重[8~10],此外花生品种间对褐斑病的抗性也存在一定差异[11]。因此,花生褐斑病的田间防治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手段,既选取抗病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与其他作物轮作、增施磷钾肥、及时清除病残体等,开花初期,花生褐斑病轻微发病阶段,应及时喷施杀菌剂。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喷施杀菌剂是花生褐斑病防治的关键。本试验选取的杀菌剂原药为花生褐斑病的田间防治提供了一定依据,下一步将对各药剂的田间防效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褐斑病毒力杀菌剂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的研究进展
应对杀菌剂抗性的金属纳米粒子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2019—2020年河北部分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及毒力基因分布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采后柑橘褐斑病的研究进展
2020年苹果褐斑病严重发病的原因与防控建议
1-MCP复合杀菌剂处理对“金红宝”甜瓜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岛基因检测与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