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1-09-03 08:18陈红政
医药与保健 2021年9期
关键词:骨瓣开颅颅脑

陈红政

(封丘县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河南 新乡 453300)

随着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颅脑损伤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致死率较高[1-2]。重型颅脑损伤是昏迷时长>6 h 或清醒后又发昏迷的神经外科重症,其术后易发生并发症,预后不佳,所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是临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者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多使用常规的骨瓣开颅减压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但由于其减压不充分,止血效果不理想,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对患者正常生活及预后都有很大的影响[3]。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渐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弥补了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的不足,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更好[4]。本文旨在探讨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封丘县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38 例重度脑颅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5],已知本研究且自愿参与。按照随机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9 例。对照组男34 例、女35 例,年龄25~57 岁,平均年龄(38.42±6.57)岁。观察组男32 例、女37 例,年龄27~59 岁,平均年龄(38.78±6.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患者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头部垫高30~45°,取颞顶或额顶马蹄形切口,旁开中线3 cm 左右进行顶骨骨瓣成形术,行5~6个颅骨钻孔,游离骨瓣或带颞肌骨瓣,清除坏死脑组织及血肿,进行内外减压术,彻底止血后减压缝合。

观察组给予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①仰卧体位,判断出损伤较重的一侧,头部偏向损伤较轻的一侧,对病情重的一边先进行手术。②确定手术切口位于颧弓上耳屏前1 cm 处,自下而上到耳廓上缘平面,再向后延伸至顶结节后方,在离中线2 cm 处延伸至前额发迹线。③逐层切开,去骨瓣,骨瓣大小约为10 cm×12 cm,并随时监测颅内压。④用咬骨钳向下咬至颞骨磷部及蝶骨脊部分骨质露出,于颅底近蝶骨嵴处向颞底扩大,将硬脑膜外血肿清除后,切开硬脑膜,让前颅窝、中颅窝、顶叶、额叶、颞叶暴露出来,对硬脑膜进行止血后清除病变组织。⑤将颅内压监测仪探头介入硬脑膜下,然后对硬脑膜进行减张缝合,将切口缝合,同时进行抗感染处理。⑥同法对另一侧脑颅进行手术。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 d 及术后第7 d 颅内压情况。②用格拉斯哥预后积分(GOS)[6]评估两组患者疗效:恢复正常生活(或有轻微缺陷);轻度残疾(可独立生活);重度残疾(无法自理生活);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死亡。有效率=(恢复正常生活+ 轻度残疾)例数/总患者数×100%。③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脑脊液漏、脑积水、迟发性脑水肿、颅内感染。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颅内压变化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颅内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术后第7 d,两组患者颅内压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患者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后颅内压变化对比(N=69,±s) 单位:mmHg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后颅内压变化对比(N=69,±s) 单位:mmHg

组别术前术后第3 d术后第7 d对照组33.24±4.2725.36±4.0120.87±3.44观察组33.85±4.3119.27±3.6715.83±2.88 t 0.8359.3069.331 P 0.405<0.001<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79.71%)显著高于对照组(5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69,n(%)]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25%)显著低于对照组(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69,n(%)]

3 结论

颅脑损伤在近几年发病率不断升高,有调查显示[7],约20% 的颅脑损伤者是重型颅脑损伤,而重型颅脑损伤拥有很高的致死率,且重型颅脑损伤会由于颅内压的不断升高进而引发诸多并发症,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如出现脑干损伤,患者病死率甚至高于50%[8]。目前,临床治疗重型脑颅损伤患者,手术仍是首选方案,其主要通过控制颅内压状况缓解疾病。

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由于骨窗较小,暴露颞叶不明显,内部减压不佳,导致脑干部位前移位,脑组织出现嵌顿,加重脑干损伤,可能引发脑梗死等,严重影响患者预后[9-11]。但随着医学水平不断进步,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正逐渐取代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患者颅脑部进行细致的切口,可以完全暴露出顶叶、额叶、颞叶、前中颅窝等,有利于坏死脑组织、血肿的彻底清除,同时对于止血、减压更为方便充分,对患者影响极小,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改善[12-14]。

本文就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证实术后颅内压变化方面,使用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颅内压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安全性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降低颅内压的效果更好。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相比常规的骨瓣开颅减压术,减压更加充分,视野更好,可暴露顶叶、额叶、颞叶、前中颅窝等,避免手术操作带来的组织损伤,出血量更低,同时能更好清除坏死组织和血肿,故减压效果更好,并发症更低。既往研究也证实,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减压及安全性优于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12,14]。

综上,采用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骨瓣开颅颅脑
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进展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机器人医生”,手速比人类医生快50倍
两种不同切口开颅清除自发性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效果对比分析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