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东单19Z26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1-09-03 08:51吴晓冬
辽宁农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父本株型晚熟

吴晓冬

(沈阳农业大学附属实验场,辽宁 沈阳 123100)

目前,辽宁中部、北部地区缺乏密植型中晚熟品种。传统的稀植品种对现今日益增多的极端天气抵抗力比较弱。需要群体适应能力比较强,综合抗性比较好,又能有效充分利用辽宁东、北部地区2 850 ℃以上的积温优势的优良品种。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自选品种东单1331 在这个区域表现优秀,利用东单1331 的杂优模式,采用以XC2327 和沈3336 杂交为母本基础材料,XB1621 和昌7-2为父本基础材料的技术路线。经多代选择,组配成高抗、耐密(种植密度4 000~4 500 株/667m2)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东单19Z26,以适应生产的需求。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

母本14M39 为 2009 年在海南三亚用XC2327/沈3336 杂交组合的自交后代材料,经进一步选择而成,属中晚熟品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紫色,苗势强。株型半紧凑,株高220 cm,穗位150 cm,成株叶片数19 片。花丝浅紫色,雄穗分枝5~7 个,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果穗筒型,穗柄短,苞叶中,穗长20 cm,穗行数14~16 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硬粒,百粒重32 g,一般产量400~500 kg/667m2。突出特点:早发性好,根系发达茎秆坚韧,株型紧凑,保绿性好,活秆成熟,属中晚熟系,脱水速度快,商品品质好,单株生产力高。抗逆性:抗倒伏,抗病、较耐瘠薄、抗旱耐涝。父本自选系14F18 于2009 年由XB1621/昌7-2 基础组合经连续自交和系谱选择而成,属中晚熟品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苗势强。株型紧凑,株高230 cm,穗位100 cm,成株叶片数17 片。花丝浅紫色,雄穗分枝5~7 个,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果穗短锥型,穗柄中,苞叶长,穗长10 cm,穗行数12~16 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百粒重32.5 g,一般产量350~400 kg/667m2。突出特点:根系健壮,叶片上冲,活秆成熟,属中晚熟系,商品品质好。抗逆性:极抗倒,抗病、较耐瘠薄、抗旱耐涝。

1.2 杂交种组配

2013 年组配14M39×14F18 杂交组合。2014 年对 组合14M39×14F18 进行观察试验,2015~2016 年进行系统地产量比较试验。2017 年命名为东单19Z26,2017~2018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普通中晚熟组区域试验,2018 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期间同时进行大面积推广试种,在产量、抗逆性、抗病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品种郑单958,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性强,抗倒伏、品质优良、活秆成熟等优点。2019 年5 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辽审玉20196005)。

2 品种特征特性

幼苗叶鞘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73 cm 左右,穗位高105 cm 左右,成株叶片数20 片。雌穗花丝紫色,雄穗花药黄色。倒伏率、倒折率之和最高为0.0%。果穗筒型,苞叶中,穗长23.5 cm,穗行数16~18 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约37.8 g。出籽率85.3%。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测定,籽粒容重762 g/L,粗蛋白含量10.28%,粗脂肪含量4.05%,粗淀粉含量74.47%。经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两年(2013~2014 年)接种鉴定:抗大斑病,感灰斑病,抗穗腐病,抗茎腐病,感丝黑穗病。

3 产量表现

3.1 区域试验

2017 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初试,平均产量737.6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9.6%,2018 年复试平均产量740.7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7.7%。

表1 2017~2018 东单19Z26 区试产量结果

3.2 生产试验

2018 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75.9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 增产10.6%。

表2 2018 年东单19Z26 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4 适宜区域

适宜在辽宁省≥10 ℃活动积温在2 800 ℃以上的中晚熟春玉米类型区种植。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选地

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

5.2 播期

辽宁北部4 月20 日前后播种,沈阳以南5 月1 日前后播种。

5.3 栽培方式

清种、间套种均可;清种适宜密度4 000~4 500 株/667m2。

5.4 肥水管理

每667m2一次性施富友牌52%含量长效肥50 kg 及二胺10 kg 作底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0~30 kg。

5.5 病虫害防治

大喇叭口期用辛硫磷颗粒剂2.0 kg/667m2投芯防治玉米螟。

6 繁、制种技术要点

6.1 选地

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隔离区500 m 以上。

6.2 播期

4 月20 日前后播种。

6.3 播种方式

第一期父本与母本同播,第一期父本钻锥播第二期1/3 父本。父母本行比以1∶5 或1∶6 为宜,母本行密度5 000~6 000 株/667m2,父本行密度4 500 株/667m2。

6.4 肥水管理

底肥施优质农家肥 2 000 kg/667m2,磷酸二铵20 kg/667m2,中耕时(6 月中上旬) 追尿素 20~30 kg/667m2。用玉米种衣剂对父母本进行包衣,可防苗期地下病虫害。

6.5 田间管理

在定苗、拔节期、抽雄期要严格除杂去劣。母本去雄必须彻底干净,授粉结束后要及时割除父本,以防混杂,收获前可站秆扒皮晾晒,加速降水。收获后及时晾晒,待水分降至16%以下时即可脱粒。

猜你喜欢
父本株型晚熟
Bna-novel-miR36421调节拟南芥株型和花器官发育的功能验证
晚熟
晚熟
晚熟
晚熟脐橙映峡江
多肉植物侧芽怎么处理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玉米株型和幅宽对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不同施氮条件下不同株型水稻根系形态特性